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只是想长大
QQ咨询:
有路璐璐: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只是想长大

  • 作者:姜振宇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70232482
  •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01日
  • 页数:270
  • 定价:¥4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针对青少年成长行为和养育难题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图书,以轻松的方式科普专业的心理学知识。 青春期的成长悄然而汹涌,孩子会表现出种种不受控的“叛逆”行为,让家长头疼。但叛逆的另一面——孩子们会有什么具体的感受,却一直很少有人描述。叛逆的孩子其实只是在寻找正确,因为每个青春期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待破解的谜团,而叛逆期就是一个解谜的过程——“我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懂点心理学,能解决孩子90%的难题。剩下10%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作为成功养育两个儿子的父亲,姜振宇将过去十多年的经验总结提炼,再结合上万个真实案例,通过对多种青春期行为的拆解,进行儿童心理学效应剖析,破解孩子的情绪、行为、学习、关系问题,洞悉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让家长学会用降维方式跟孩子体验进步,帮助家长走出“育儿黑洞”,读懂孩子、科学养育,养出自觉自律、内驱力强的孩子。 本书共有11个篇章,分为三大版块:从生理学角度直面青春期的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解决叛逆问题、从科学角度提升认知并习得养育方法。所以本书除了解决青春期各种具体问题之外,还提供了*优家庭教育模式和大五人格培养体系,全方位解决青春期的教养难题,让每
    文章节选
    前言:叛逆期,是头疼的折磨,还是**的机会? 我有一个小孩今年12岁,和宝宝时期相比,他身上已经出现了大量不一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时候真的很让人恼火,但是仔细一想又确实都有可以独立自恰的逻辑。这些奇怪的举动,从家长的角度看会不容易理解,但如果换成孩子的视角,从他的角度又的确是有合理性的。 我的另外一个孩子今年16岁,已经变得比较成熟,度过了青春期*让家长抓狂的阶段。在陪伴他成长的这几年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错误方式的教训,但整体很好,现在我们父子之间还可以乐呵呵地聊很多话题,彼此非常亲近、信任,关系融洽。 所以,怎么样在青春期这个如此敏感也非常关键的时期做合格的父母,做不惹祸、不减分、不犯错的父母,是我一直在研究的事情,其间遇到了很多挑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心理学界,关于青春期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并不是我们普遍想象中那样,青少年就是长个儿、长身体、长痘痘、第二性征发育,然后叛逆。孩子的青春期变化不仅仅是这些表象的变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变化,需要父母学习和理解,然后才能用*踏实的心来面对和处理。 所以我写这样一本书,是希望和同样是做父母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来分享这些宝贵的信息。我们一起来交流看看,怎么样能够在孩子们*需要你,但是表面上又和你不那么亲近的关键阶段,来做到自己不减分,甚至可以做到很多好的事情去加分。 那么,什么人需要看这本书? 首先,家长一定要先看。 家长看完之后,再决定要不要给孩子看。 如果作为家长,你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住孩子的各种反应,那么也可以给他们看,但一定要保证,自己先看懂、接受、理解,并有能力付诸实施。 这本书就是希望能够给家长一些启发,帮助大家处理好孩子们在青春期这个范围内常见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克服很多的误解和偏见,让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成长为自信、有能力、积极阳光而且与爸爸妈妈亲子关系非常棒的强大的小朋友。 那么一定会有家长问,小孩儿几岁的时候我才*适合来读这本书? 很好的一个问题。 如果你们家的小朋友已经开始上小学了,比如说小学一年级,我****从这时你就开始读这本书,开始储备你和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事实上,如果等到孩子到青春期了你再来读这本书,时间略晚,效果略差,因为很多爱和信任以及亲子互动方式,是从小时候就需要开始积累的。 所以,我建议*理想的时间,是从孩子六七岁左右,家长就开始读这本书。当然,如果你家的小朋友正好处于10岁出头这个年龄,也来得及,毕竟他们刚刚开始剧变,只要你学习完这本书的内容,就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们的种种“不顺溜”。如果孩子已经过了高中阶段,那么这本书的“药效”就会大幅地下降,因为在那个阶段的青春期已经接近结束了,此前的冲突、矛盾和情绪积累,改善起来比较吃力。 据心理学家的统计,全球的孩子平均进入青春期的起始时间是10岁,其中女生普遍在10岁左右,男生则稍微晚一点,大概在12岁左右,所以你可以参考这个数据来判断自己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哪个阶段。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实际上还会悄然发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孩子身体发育的高峰是从10岁左右开始,但是在此之前,孩子们的大脑已经悄然出现了高速的爆发式的性能增长。从小学开始,你就会发现孩子已经有一些变化了,比如他们每天写作业时的专注力和持续时间,他们情绪上的波动和自控的能力,都会渐渐显现出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身体之前悄然发生了微妙但剧烈的变化。微妙是不显著,容易被家长忽略,剧烈是内部变化幅度很大。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好是能够未雨绸缪,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接收这本书里的专业知识,去理解孩子们这种预热性的内部变化。 那么为什么到高中以后就没有用了呢? 因为青春期基本上到20岁就结束了,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成长为独立的人格(可能很好,但也可能不健全),再去用我们这本书里面所教授的观点、方法和思维,恐怕就有点晚了。 如果你现在是已经结婚并有了宝宝的,但是小朋友还在两三岁这个婴幼儿期,我觉得倒是没有必要过早来读这本书。对于小宝宝,需要的就是生活上的照顾和纯粹情绪的温暖和**,不需要动用太复杂的理解和对待策略。 *后开个小玩笑,如果你还没有孩子,这本书有没有“药效”呢? 也是有的。 因为你可以用这本书的观点来回顾一下,自己的青春期当时是怎么度过的,是很波折,还是很温馨?你现在所具备的一些特征和能力,包括对恋爱的观点、交朋友的本领等,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源自青春期期间得到的反馈。 作为成年人的自己,对过去的成长进行科学的复盘,可能会让你对很多问题释然,并且努力补齐当前的种种不足。 诚心祝愿各位,生活愉快! 2、从仰视到平视——无法克制的生理性自信 接下来,请家长们仔细思考每一个数据的意义,具体想想它们是多么令人感到震撼。 据统计数据表明,在“发身期”短短的三四年的时间里面,青少年平均的体重增长是18公斤,身高平均增长是25厘米。很多孩子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还是个小孩的样子,初一时就已经是1米6或1米8的大人身形,跟爸妈一样高了。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身高和体重的问题,我们换一个角色,一下就能明白这个变化的影响所在: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他们对家长原来是纯仰视,现在因为身高的变化,十几年的仰视突然有**变成平视了,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平视,他们自己也没想到,也很难平视着把自己继续当宝宝。孩子能平视家长后,他们心里的感受就是,“我现在跟我爸差不多高(或者我现在已经比我妈高了),那么我是不是其他方面也该和爸妈差不多了?”这就是那一点微妙的变化。而的确,接下来他们会从各种角度感受自己的新身体、新头脑、新情绪和新能力,不断验证这个微妙的新视角。 在动物的世界里面,如果两代动物个头一样大了,速度一样快了,力量一样强了,那么基本上它们就是竞争关系了。所以这一点微妙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在人类的潜意识里面还是起作用的,即他看你的视角产生了变化的话,那么他对待你的态度,就会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变化。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之后,家长的自我身体感受普遍已经从年轻时的**状态下滑很长时间了。辛苦十几年把孩子养到这么大,有很多家长在一觉睡醒之后不再感觉到精力旺盛和浑身舒服了。夜里睡不好,睡醒了觉得累;不管原来身体有多棒,但十年辛苦养育和日常沉重的工作,总会让家长觉得疲惫不堪。年轻的时候睡醒了伸个懒腰,觉得哪儿都有劲儿,这种特别开心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然而,孩子们对自己身体的感受可太不一样了!他们睡醒之后一睁眼、一翻身,通体舒畅,愉快的**又开始了!他们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脑子里面充斥着各种有趣的想法,充满期待的兴奋。这种身体感觉会让他们产生天然的舒适和自信。我们都年轻过,我们年轻时也是这样。 一个人身体感受好、精神愉悦,内心又感受到强烈的自信,他就敢于去尝试所有的事情。再加上随着他们本身肌肉骨骼的快速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的快速健全,孩子们的运动能力会自然地大幅增强。 家长们要注意这一点。 运动能力强不仅意味着基础的跑、跳、投越来越强,孩子们的力量、速度、敏捷性越来越强之后,他们的大脑在狂野的运动中是有快感的,不但能够感受到那种风声从耳旁呼啸而过的急速奔跑的快感,还能感受到身体里能量燃烧的快感。而且,他们一旦表现得好,比如说跳得高,打篮球帅或者是玩滑板很酷,同龄人会尖叫、崇拜、喜爱——这种感觉特别棒!所以,孩子们主观上感受到的是自己的身体特别好用,什么都能做,他们喜欢蹿高蹦低,甚至有的孩子会大胆地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会受伤,这也是为什么那些高速、刺激、危险的极限运动能吸引好多孩子痴迷的原因所在,孩子们就是自信到这种程度! 即使不小心受伤了,以他们新陈代谢的速度,很快就能恢复。同样的伤,比如说膝盖扭了一下,或者是软组织挫伤,以家长的年龄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恢复,而且还不一定能好利索,而对孩子们来说,三天就没事了。这在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他们的自信。 这种自信是实实在在的生理性自信,不是狂妄自大,这种自信很难被其他人撼动。你说“儿子,不许骄傲要谦虚”“姑娘,咱们得表现出大家闺秀的样子,还要低调一些,不要太张狂”,对不起,人家孩子从内到外的感受就不认同。 所以,我们家长要做到的就是,你不要觉得孩子嚣张,不要怪他们膨胀,这不是他们主观态度上的无知傲慢,他们是无辜的,因为他们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产生这种变化,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这一切都是生理变化的客观影响。从神经系统到骨骼肌肉,再到血液循环,无一不是*好的感受阶段。而且不止这些,孩子们身体里的内分泌也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例如,肾上腺素机能在变得成熟和强大。 第二章 2、害怕身体会“失控”——发育中的3种奇怪现象 刚刚是**层分析,针对青春期孩子们面孔、身高和外形等方面的剧烈变化进行解释。现在,我们再加深一层解释,就是除了正常的身高、体重这些变化之外,青春期孩子们的外观还会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这些奇怪的现象可能家长都不曾注意到。我们举三个例子。 女孩青春期通常发育得比较早,有一个令人听起来有点奇怪的科学常识——在12岁半左右,女生的肌肉生长达到高峰。这个身体成长发育的规律,是不是让很多家长意想不到?而男生的肌肉生长高峰是在14岁半。所以12岁半左右,女生可能比同龄的男孩儿更高更重也更壮。很多五六年级的小学男生,跳绳、跑步、实心球等体育项目考核成绩远远比不过同班女生,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大多数男生还是“小竹竿”的时候,女孩儿已经变得亭亭玉立,身体比例就已经向着成人的协调方向快速靠近了。大家想想看,男生站在镜子前看自己的“小竹竿”,想着同班女同学的体态和运动能力,虽然他们此时还没有太强的性别意识,但是他们会有强弱的意识,小男生一定困惑啊!女孩儿们看着自己崭新的变化,再想想班上那些“小竹竿”,是不是也会多集中点精力放在这上面? 而且,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育还有一个更令家长意外的科学规律,那就是身体所有部件都在发育,但速度不一致。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很难像机器一样均等、匀速地等比例发育,而是有快有慢,进展不同。 这样就会造成一个现象,在某一个时期孩子们的身体比例是奇怪的,可能鼻子今天大一点,眼睛下周继续跟上才变大;可能今天腿长长了,躯干下个月才等比例增长。这个规律叫作“发育失调”。大家不用担心,所有的不等比例都是暂时的。了解了这个科学现象之后,家长们就会更加能理解,如果有**你家姑娘往镜子前一站发现自己手长腿长,但是身子特别短,或者反过来手长、身长但是腿特别短,她当然得多看自己一会儿。 现在,你能理解他们照镜子、注重外表,以及这背后奇怪和焦虑的心态吗?倒不是说他们长时间注重外表是因为看到了怪物,他们的确希望自己很美、很帅、很潮,但他们看自己的时候不仅仅是在挑剔自己不够美、不够帅、不够潮,更多的时间是花在观察自己和接受自己上,而不是道德取向出现了偏差。 上面种种,还都只是青春期孩子对面孔和身材的关注。其实,在他们的心里,还有一个因素更加让他们难为情,也更加让他们好奇又关注。 那就是第二性征。 男生开始长胡子,女生身体开始发育,成年人对这些特征习以为常,但对原来那些“宝宝”们而言其实是非常打击人的,大家能想象到吗?小男孩儿在还是宝宝的时候,是不接受胡子的,因为小朋友不喜欢有毛的样子,他们会觉得那个样子很可笑、很脏、很邋遢。很多小女孩儿会觉得如果发育得太早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不希望被其他人注意到。到后期大家普遍发育之后,如果某个女孩子发育得太晚也会感觉羞耻,这种小心思敏感度非常高,会给孩子们造成持续的压力。 毕竟,这些变化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都不属于自己的身体,突然有**就来势汹汹了。所以,作为当事人的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更加关注自己,因为他们会觉得对自己的身体不再熟悉了,这些新的敏感的变化有点“失控了”,他们也不知道身体会往什么方向“狂奔”下去。做家长的,这种时候一定不要错怪他们,否则可能让孩子遭受到“莫名”的打击,增大他们的耻辱感。 另外,青春期如果发育得太快,还容易导致孩子的身体产生一些不稳定的病变。比如眼睛,就会在这10年里发育得非常快,尤其是发身期的三四年(一般是上初一左右)更加明显,因为血液的压力和高速的发育两者矛盾,导致近视增加。这时候原来清晰的世界在他们眼睛里面已经开始变得模糊了,但他们不一定注意得到,更不能理解。 综上,我们抽丝剥茧地把孩子们为什么会强关注自己的样子解释清楚,就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其中**个目的就是,家长不要错怪和误解孩子,不要盲目对他们发火,这一点想必大家已经清楚了。那么第二个目的是什么呢? 我想,很多读者也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那难道就任由他们长时间看镜子、捋头发、捯饬衣服鞋子,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些“小事情”上?难道不应该加以纠正和干预吗? 要的,但只要孩子的品行没有变坏,“纠正”这个词用的劲儿大了,正确的“干预”方式是引导。 第三章 5、面对胡搅蛮缠,请“认真”和他们争辩 ——思维不成熟的6种表现 孩子们的“硬件”的确非常强大和敏锐,但是他们大脑中安装的“软件”其实是贫乏的, 所以他们必然会有新系统的不稳定性。青少年思维的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特别容易理想主义,特别容易具备批判性。 青少年开始想象他们的理想世界,但同时又会发现,现实和他们的理想有天壤之别,所以会产生很多不满。注意!这是任何人都会经历的一个必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家长引导得越好,孩子们的观点成熟得越快,情绪波动也会越少。但在学会之前的局面的确会让他们感受到一些扭曲。他们确实需要承担很多成年人的责任和规则,然后他们会对那些虚伪高度警觉,他们会讽刺、调侃、批评、贬低各种成年人的社会产品和共识,甚至去抨击公众人物。由于他们误认为自己比成年人更懂得如何去驾驭这个世界��所以会觉得父母的看法往往都是庸俗和错误的。 了解了这些必然的规律,家长们稍微可以安心一些,这些问题不是谁家的孩子单独会出现的恼人状况,而是每家的孩子都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是他们表现出不成熟的**点,叫作理想主义和批判性,我们先接受这个客观规律。 第二,不成熟的另一种表现是爱争论。 青少年总是不放过任何可用来实验和展示自己论证能力的机会。他们的大脑发育得非常好,他们又刚刚学会逻辑思维,对这样一个崭新的**能力,谁都有兴趣来大量使用,就如同钢铁侠**次实现战甲飞行一样,肯定盼着更多更复杂的飞行训练。 所以,青少年常常会用罗列事实和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向父母辩解,比如说:我为什么晚回家;我晚回家为什么有道理;我这个作业为什么写成这样是可以的,尽管老师给我评了低分,但是我仍然有一大堆的合理性。家长们听到这儿是不是就急了?觉得孩子特别犟嘴、矫情、没理找理,再加上担心孩子养出坏毛病,不由得会想要发火来压制。 其实并不需要。这种爱争论实际上是一种失控。 本来一件不重要的小事情,他们可能只是觉得有趣而加以关注。但是,因为他们脑子发育得太快,又不希望自己会犯错,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自然会动用自己的新本领——逻辑思维,来努力施展。对这样的动机我们不需要否定,孩子确实是想要用胡搅蛮缠来保护自己,可是他们不是无赖式的胡搅蛮缠,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觉得用逻辑推理和争论非常过瘾、刺激,这是一种生理感受。 作为家长在这种时候不要用发火和权威来压制,一是会压制坏亲子关系,二是会压制坏他们的头脑和信心。*佳解决方案就是“认真”跟他们争辩,把你的**知识和思维认真展示给他们看。即使他们*后嘴上不认输,你也可以判断出自己的输出是否到位,从而决定争辩的结束与否。**的思维和内容会深深植入他们的头脑,自己的努力运转也会极大刺激大脑的能力,孩子们还能通过你的“认真”而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也许会有些家长说这太无聊了,我那么宝贵的时间干什么不行?明明他错,我还得花上半个小时陪着他,看着他强词夺理,胡搅蛮缠?直接告诉他对和错不就行了吗?再说,就算家长争论赢了,又能怎么样呢?如果不舍得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这是家长的价值观问题。而有的家长会觉得这半个小时的争论在智慧上能够折服孩子,建立他们对家长的仰视感和实力崇拜,今后很多问题都会事半功倍。 第三,青少年的思维不成熟性还包括优柔寡断。 青少年可以在大脑中产生很多种选择,但是缺乏充分的知识和有效的策略来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他们会纠结现在到底是玩会儿乐高,还是去写会儿作业呢?我是应该主动去练琴,还是应该玩一会儿手机游戏呢?所有的这些事情在成年人看来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但他们还真不行。他们通常会举棋不定,左右为难。 这种现象不代表孩子不果断。孩子在这个阶段总体上因为任务少,吃的亏比较少,学习的知识比较单薄,所以自制力和决策力都偏弱。再加上他们大脑丰富了,确实能产生很多事都可以做的感觉,但能力上却不足以做**的决定。对家长来说,这种时候就是很好的引导机会,千万不要一味地斥责。 第四,青少年的思维不成熟性还表现为言行不一。 青少年有很宏大的、正确的观念和理想,但是他们实际做起来却很难实现小的**。例如,他们知道要环保,知道要诚信,知道要酷,但是他们可能不爱坐公交,更爱坐私家车;他们说过的话可以不算数,可能随时抵赖;他们也可以天天找一帮朋友在一块开无聊的玩笑,分享流行的游戏,一点儿都不酷。这个现象的本质是能力不足,而不是道德水平低下。家长先要肯定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在细微之处培养能力和意愿,实现这些美好的理想。 第五,他们还有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叫作“自我意识”。 青少年不但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和感受,还会认为其他人都会像自己一样,和自己思考着同样的事情,关注着同样的焦点,而且人人都在关注着“我”,其实人家根本没有在意他。因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存在(而且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很强烈),女孩儿如果穿错了衣服,就会觉得大家都会取笑她,进而产生沮丧的情绪。这种被艾尔金德称为“假想观众”的心理现象,一直到成年才会慢慢地消失,请家长们不要太诧异和焦虑。 *后,青少年思维不成熟性的表现,叫作“****”和“无懈可击”。 心理学家艾尔金德用这个词指代青少年的一种信念,很多孩子在青春期都会觉得自己是特别的,是****的,“那些规则只能用来约束别人,但是我可以不必遵守”。比如,其他人不能抽烟,但是我可以;其他人不能说脏话,但是我可以;其他人不应该谈恋爱,但是我可以。这种现象不是因为道德下滑导致的狂妄自大,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更多人的样本量,自己也没有吃过大亏,但是在大脑里天然觉得自己强大。 家长遇到这种现象,先不必着急从道德上去批判他们,诸如,“你狂什么狂”“你以为你自己真有本事”,等等。这种“个人神化”的心理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一味地批判并不能让他们理解自己的状况。反而,如果在青春期没有这样觉得自己很强大的心态,才比较值得担心。 “个人神化”的确会鼓励青少年在生活中冒险,那家长们应该怎么应对?
    目录
    看见变化 **章 强壮的身体发育,带来了迷之自信 1 假设孩子是你的同事 ——跳出习以为常的认知 / 003 2 从仰视到平视 ——无法克制的生理性自信 / 006 3 确实是被“打了鸡血” ——内分泌影响 / 010 4 大脑性能从“宝宝态”变为“成人态” ——发育突进 / 012 5 利用“修剪”原理训练大脑 ——用进废退 / 015 6 总结: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巨变? ——接受事实,调整定位 / 018 第二章 爱美怕丑,自己就站在舞台的** 1 每天照镜子100遍 ——变化太大,不得不看 / 021 2 害怕身体会“失控” ——发育中的3种奇怪现象 / 024 3 开始讲究穿衣打扮 ——群体性社交 / 028 4 谁还没个偶像 ——群体文化 / 031 5 认为自己是世界的焦点 ——假想观众现象 / 035 6 爱美怕丑如果超越了边界 ——饮食障碍 / 038 7 如何帮助孩子? ——家长能做3件事 / 040 8 总结:如何为孩子建立健康的审美观? ——深度参与,用**替换低级 / 043 第三章 突然冷漠,想和父母保持“成年人”的距离 1 别失落,孩子依然爱你 ——心的容量变大了 / 047 2 成熟的身体里装着孩子的心 ——性早熟的影响因素 / 051 3 认知升级,从“我”变成“你我他” ——边界意识萌芽 / 055 4 脑洞大开,幼稚的逻辑自成一体 ——爱上抽象思维 / 058 5 面对胡搅蛮缠,请“认真”和他们争辩 ——思维不成熟的6种表现 / 061 6 冷静应对,要“潜伏”不要“退出” ——设定边界,接受试错 / 066 7 总结:如何改变孩子的“冷漠”? ——不动声色,暗中** / 068 解决问题 第四章 交友变得广泛,认真确定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1 社交成熟,人才能成熟 ——社交训练 / 075 2 在孩子眼里,同龄人更酷 ——学习新的相处规则 / 077 3 孩子的审美决定了未来世界的样子 ——确立社会审美 / 080 4 接受心理磨砺才能适应环境 ——学习竞争 合作与处理矛盾 / 083 5 不要打散青春期的小团体 ——主从关系,建立自信 / 085 6 远离坏人,互联网防御难度五颗星 ——不越界,不放大,不失控 / 089 7 避免交友不慎的**定律 ——青少年喜欢和经历相似的人在一起 / 094 8 科学应对青春期的情感萌动 ——不支持,不扼杀 / 098 9 总结:如何应对青春期交友问题? ——斗智不斗勇,培养孩子稳定向好的心态 / 101 第五章 成绩开始波动,大脑内在上演信息争夺战 1 孩子成绩下降其实是家长的问题 ——管好边界,填好内容 / 105 2 道理都懂,就是不照做 ——冲动和情绪管理 / 107 3 喜欢刺激,容易上瘾 ——动机和成瘾管理 / 110 4 持续训练才能“长脑子” ——用进废退 / 113 5 孩子的本质其实热爱学习 ——大脑喜欢解决问题 / 116 6 先解决对成绩影响*大的因素 ——自我效能感 / 119 7 舍不得自己,“套”不着好孩子 ——深度参与,优化环境 / 127 8 总结:如何让孩子的好成绩水到渠成? ——三个层次的家长执行标准 / 132 第六章 狂热追星,追求自己的特立独行 1 怎么会喜欢一些“乱七八糟”的音乐? ——代际审美差异 / 135 2 你们争论的也许都不是同一个东西 ——不做恶人 / 139 3 爱恨分明,“我酷故我在” ——人格独立化阶段 / 141 4 过度沉迷,可能被诱导成瘾 ——找到“原版”代替 / 145 5 总结: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对流行文化的审美? ——深度参与,用好的替代差的 / 148 第七章 别较劲,叛逆的孩子只是在挣扎中寻找正确 1 叛逆,只是因为想长大 ——憋屈背后的真相 / 151 2 在孩子眼里,你是正确的强者吗? ——亲子认知差异 / 155 3 “学习和上班挣钱,哪个更有价值?” ——应对孩子的质疑 / 158 4 挑战家长,只是孩子寻找正确的方法之一 ——规则不同步 / 161 5 孩子的决策系统是一座敏感的天平 ——抓大放小 / 164 6 该吵就吵,学会和孩子“好好吵架” ——有目标,有控制 / 168 7 三个重要因素,影响孩子的叛逆程度 ——家长承受边界 / 171 8 总结:如何顺应规律平稳度过叛逆期? ——当好教练,做好陪跑 / 174 高维认知 第八章 建立行为边界,远离青春期的高危风险 1 人为什么会抑郁? ——求而不得 / 179 2 抑郁一定会表现得悲伤吗? ——双相情感障碍 / 183 3 什么情况下,容易沾染恶习? ——七大风险因素 / 186 4 为什么会出现反社会行为? ——恐惧建立“假”边界 / 189 5 “年龄还小”到底是谁做错事的借口? ——纵容会破坏边界 / 192 6 总结:如何让孩子远离高危行为? ——建立支持性关系,确立行为边界 / 196 第九章 *优家庭教养方式,积累**的亲子关系 1 家长需要一直保持镇定和正确吗? ——权威型教养 / 200 2 如何正确地表达失望与鼓励? ——习得性自信 / 205 3 什么样的孩子会习惯忍耐与顺从? ——专制型教养模式 / 209 4 什么样的孩子易陷于失望与愤怒? ——溺爱型教养模式 / 212 5 什么样的孩子会经历更多的试错曲折? ——放任型教养 / 214 6 总结:如何建立温暖而富有支持性的家庭关系 ——选择*优家庭教养方式 / 216 第十章 人格同一性,破解青春期自我设定的迷茫与困惑 1 每个青春期都是一场重要的解谜 ——人格的同一性 / 219 2 “我要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母能帮上忙的三件事 / 223 3 *佳状态:理智自信,想不强大都难 ——同一性获得 / 225 4 第二种状态:固执己见,对强者顺从 ——同一性早闭 / 229 5 第三种状态:犹豫不决,认真却没主见 ——同一性延缓 / 232 6 第四种状态:不要压力,不要变化,不要负责 ——同一性扩散 / 234 7 困惑:突然开始撒娇卖萌,越长越小了吗? ——同一性混乱 / 236 8 总结:如何培养出三位一体的**人格? ——开放度 做决定 担责任 / 239 第十一章 大五人格——培养孩子**人格的参考体系 1 找到主心骨:培养孩子的五大方向 ——大五人格体系 / 242 2 优势成长,尊重孩子的内外向天性 ——扬长避短 / 244 3 高宜人性,获得和谐的关系与富足的内心 ——社交能力 / 248 4 高尽责性,成为值得信赖的人 ——信任感 / 253 5 高开放度,接受更优才能不断前进 ——思维模式 / 256 6 控制情绪,不惧怕任何困境 ——情绪控制能力 / 259 7 总结:教养过程中遇到困惑与迷茫时如何应对? ——言传身教,心如明镜 / 26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