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苏东坡大传:视自由为故乡(苏轼的传记,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传记,而是中国文化历史的传记)
QQ咨询:
有路璐璐:

苏东坡大传:视自由为故乡(苏轼的传记,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传记,而是中国文化历史的传记)

  • 作者:刘传铭/著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ISBN:9787573012777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今天,如果让我们给苏东坡下结论,那么只需三个字:“扳道工!”一位改变中国历史文化方向的人。 本书从苏东坡的思想智慧、政治生涯、学术造诣、诗文成就、艺术情致、生活细节等方面,以多角度、大跨度、尽深度、有温度的笔触,描述了这位深受人们热爱的“文化英雄”精彩而丰富的逆旅人生。苏东坡的传记,不是对一个人的传记,而是中国文化历史的传记。苏东坡完成的个体生命自我救赎,正宣示了中国诗之精神传统的胜利,也是视自由为故乡的人类共同理想的胜利。 本书内容深刻,饱含情感,渗透了作者对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人文关怀,具有文学性和历史性。千百年来,再没有像本书传主——苏东坡这样一个将诗思饱满快意人生溶入文明长河血脉的人。而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苏东坡的文字里找到生命的力量。
    文章节选
    引言 生命轮回是佛家语。中国人大多数讲而不信。我原先不信不讲是受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这一点亦是20世纪以来中国读书人的共识。本以为讲不讲轮回无关宏旨,何况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时代和国度。随着岁月流逝,马齿徒增,当你一步步跨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一步步走向衰老的生命终点时,人生的**拷问—“活着还是死亡”之问就一定会摆在面前。无论你的生活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无论你是人生赢家还是理想幻灭,当丧钟敲响之前,轮回就变成了不少人纠结的问题。是信呢,还是不信呢?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对于生命个体来说它无法被证明是对或是错。一条生死界河将对错分隔成我们迄今还无法认知,更无法说清的两个世界,按照世俗的说法,即有神和无神分述的世界。 对我而言,关于宗教和鬼神,由不信不讲到疑而不信到讲而存疑到将信将疑到信而不言到又信又讲,实在是一个漫长的生命体验过程。这种有限的思想变化耗时漫长,直至过了民间所说的阎王爷送来**次邀请函的73岁,我好像才有了自己的答案。其中的玄机其实从认识苏东坡的50年前就开启了。 “中国人的文化是中国人的宗教”的思想认知,为我与前世那些千年隔膜的灵魂搭建起死生契阔、携手同行、牧马放歌的天边高台。也是为今生在与生命告别时,能对自己平静且又无比欣然地说一句:我这一辈子,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我热爱生活,亦甘于平淡;我热爱生命,才不愿苟活。数年前,我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纪念苏轼诞生980年”活动讲演中说过: 人难逃一死,不过伟大的人却能死三次。**次死亡是停止呼吸,是由医生宣布的。第二次死亡是亲朋凋零,被世人遗忘。第三次则是此人的所有生活印记,包括财富、功名、文章、学术、政绩等等均被岁月荡涤一空。 死神不问鸿毛泰山之轻重,时光只信奈何忘川之无情。故世人无不死,唯求不朽。只是一个将诗思饱满快意人生融入文明长河血脉的人怎么会死?怎么会朽?怎么不令世世代代珍惜! 大家爱东坡是事实,但我以为“爱之者众,知之者稀”也是事实。自古至今,“非其鬼而祭,非其神而拜”的荒谬普遍存在。只有知之愈详,才能爱之愈深,所以后世寄托情感的“寿苏会”应该有一个新使命,勿使朗月蒙灰,爽笑变声,那便是“还原东坡真相”。这一点东坡先生当然不会计较,因豁达如先生者早已参透了“何以息谤?曰无辩”,笑骂由人,毁誉任他。只是我们不能缺失对先贤的敬意,把东坡也当成一顿文化消费快餐,当成一块甜软香腻的“东坡肉”。 不少人爱吃杭帮菜中的名菜“东坡肉”,坊间传闻还说这是纪念苏轼杭州仕宦时的爱民情怀与疏浚西湖的政绩。于是人们便一边心安理得甚至嬉皮笑脸、口角流涎地大吃特吃“东坡肉”,还一边轻薄为文说些东坡先生的闲话。我也喜欢吃肉,家人戏称我是“食肉动物”。然而每每面对“东坡肉”的色香诱人,无论如何都是难以下箸,这会让我想起《西游记》中写的“唐僧肉”,唯妖魔贪食。如此怪相折射出的岂不正是世风不古和扭曲以及假借纪念东坡之伧俗?纪念耶,淡忘耶,慈悲耶,屠杀耶?误读东坡可见一斑。 为这次活动写了“羽扇纶巾”4个字。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的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枭雄曹孟德,率大军饮马长江,欲灭吴、蜀,于是少年英雄周瑜和孔明联手,火烧连营,大败魏军于赤壁之下,奠定了三分天下之政治格局。这里苏轼写的“羽扇纶巾”明明是指大都督周公瑾,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三国演义》中的周公瑾变成了诸葛亮。由于明朝罗贯中的小说家之言罔顾历史,轻慢东坡,历史错误一直延续至今。于是我们在几百年的后世文艺作品中看到的便是手摇羽扇头戴乌巾的诸葛孔明。这样“周冠诸葛戴”的滑稽戏何时可以休矣? 此处还有一错,那便是何为“纶巾”?纶巾不是乌丝做成的帽子,而是自西晋时便流行的一种“休闲服”,是一块披在身上的丝巾。孙位的《高逸图》让我们见到了“纶巾”的样子,同时也为服装史研究提供了佐证。设想一下,于大军压境万分火急之际,两位少年英雄气定神闲地虎帐谈兵,手上也许还捧着一壶温热的香茶,谈笑间灭敌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之大江,这是何等风雅!又是何等惊心动魄!故而东坡才拍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我们还可以一一罗列下去,66岁的丰富人生着实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让我来给东坡下结论,那么只需三个字:“扳道工!”他是一位改变中国历史列车方向的人。从公元960年至1127年,北宋历时167年,其中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5位皇帝百年沧桑编织在东坡政治生命的经脉里,玄、佛、道、儒的思想智慧流淌在东坡的血液里,诗、酒、茶、花的芬芳流连在东坡拄杖的行旅里,悲、欣、沉、浮的体味消逝在东坡能将毒药化甘泉的释然一笑里。三次流放,三起三伏。当经历了乌台诗案,跨过了御史台监狱死亡门槛的人来到黄州,苏轼才变成了“东坡”。东坡在这里写出了凄风苦雨的“寒食诗”,也写出了“二赋一词”的雄风绝唱,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才会有真正的生命“欢乐颂”。这一切虽是难分幸与不幸,于家国是开启了“流放文学”的先河;于他个人,则是开启了“流亡政治”,即践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新天地。 在此之前,大多朝代的政治犯和思想罪多是被灭门九族,或砍头于郊野,或屠戮于阶前。纵使事后沉冤得白,也已铸成无可挽回之悲剧。尽管东坡只是一位“被流放”的刑余之人,万里投荒、步履蹒跚,然而他的一小步却走出了“文官无死罪”的政治由野蛮而逐渐文明的一大步。 书生本色的功业当然更多的还是在诗文书画、道德文章里。仅就卓然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中国绘画而言,东坡以前的中国画是青绿与水墨并重,工笔与写意同辉,**的工笔与惬畅的写意二水分流、双峰并峙,同时又一而二、二而一地对立统一在一起。前朝虽有王维等提倡渲淡一路,但直至以东坡为首的“宋四家”才确立了“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中国审美不二标准,确立了中国式“形神论”的顽固美学。这难道不又是一个“扳道工”的“丰功伟业”吗?林林总总,殊难尽述。 不少人是爱其才而爱其人,更多的人是爱其人而不一定尽知其才。甚至连政见不同的皇帝和大臣中也有人生出“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的想法。那么东坡是有什么样的魔力使人们无分敌友,一律既爱其才又爱其人呢?传铭认为,除了天才熠熠闪耀的光华,便是充盈其一生的道德力量。他挥动如椽之笔,如同“儿戏”一般出没于诗文辞赋之间,能狂妄怪癖,也能正经补史;能戏谑玩笑,也能郑重庄严;能享受饮宴歌舞、江湖放舟,也能画饼充饥、自我调侃;能一往情深,亦能随遇而安,如此方能在“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人生中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向往幸福难道不是人类共情,不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吗? 苏东坡曾对弟弟苏辙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一句不经意的话—“人性皆善”,成了今天解码东坡的**把钥匙。 世有善恶忠奸,怎么会个个都是好人,一个坏人、恶人也没有呢?在东坡看来,生活没有什么是不能原谅的。既原谅家人和朋友,也原谅一些政见不合的对头,包括冰火死敌。有时候如果能逆向思维,你会觉得有些敌人比朋友还要珍贵。诚如佛家所言:敌与友都是来度你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情状颇似西方哲学家尼采说的:“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苏轼26岁制科考试后步入政坛。一开始,他的政见就被王安石批驳,王安石的“新法”亦为苏轼所反对。后来,一为变法新党**,一为仁政守陈中坚。如此定位,注定两人是政治上的宿敌。王安石多次上疏皇帝提议罢黜苏轼,认为苏是一匹“恶马”,一定要“少俸禄,多鞭打”。苏轼也多次反唇相讥,指出新法祸国害民。苏轼的父亲苏洵更是以一篇《辨奸论》,斥责王安石为奸佞小人。 撕搏二十载,倾轧不胜数。没想到元丰七年(1084)七月,49岁的东坡甫一离开流放地黄州,便急匆匆赶赴江宁看望此时已经退隐的王安石。不少文献都记录了此次拜访。苏轼对过去的恩怨尔汝一字不提,二人谈天说地,畅聊诗文,多日相处,彼此钦慕。一对冤家对头的相互真心接纳,胜却人间无数的虚情假意!东坡有诗记之:“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王安石送走东坡后也对人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两人惺惺相惜,留下千古佳话。 心灵是一个有限的容器,装满了仇恨与冷酷就放不下爱与温暖。原谅一般人和亲人容易,原谅敌人难。比原谅敌人更难的就是原谅自己,聪明好胜之人尤其不易做到。所谓抱恨终身,往往就是不肯原谅自己。不原谅就是放不下。苏轼被贬黄州时也曾写下:“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放逐之人,原以为可以寄情山水,逍遥自在,可是放不下功名渴望、亲朋牵挂,尤其是痛失爱妻,不免心火灼烧,呼酒买醉。直至夜游赤壁,得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直至真正读懂了“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才在躬耕田亩、鞭打牛角的释然中,变被动煎熬为主动闲适,才终于明白了那个*简单的生活道理: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放弃执念原谅自我,才能重获新生,才能拥抱一个新的自己。 如果据此便认为东坡是一个没有原则的“滥好人”那就错了。有人讥其这是老而气馁丧失了斗志,则更是大错特错!《论语·先进》中有《四子侍坐》一章,讲的是孔子和学生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闲坐论道。夫子让四人各言其志。在听完了子路的强兵壮国,冉有的经济富国,公西华的礼乐教国的治国方略之后,孔子不是讪笑便是不置可否。只有听到曾晳说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话时,孔夫子才长叹一声说:“吾与点也!”为什么呢?难道徜徉山水,步舞春风就是孔子的家国情怀、雄心壮志吗? 传铭曾在《论语我注》一书中写道:“本章夫子与学生的对论中,显然‘吾与点也’之叹是关键。故甚为宋明儒所乐道,甚至谓曾点所为有‘尧舜气象’。曾晳的生活如同道家的隐士,不屑与别人同流合污,亦如儒家君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欣赏这种典型。因为曾晳的志向显示出向往自由的生命情致,不受任何限制。如果志向被名利限制,就是身不由己。哪怕身处乱世、罹难灾祸,也必须自己设法配合天时、地利、人和,让自己快乐,这当然是苦难人生的美妙境界。” 海南是天涯海角,也几乎是东坡生命的终点(东坡死于流放海南后北归途中的常州)。我曾经写过短文《珠崖府记》: “遥想东坡当年,渡海投荒。身陷僻壤蛮瘴地,罪加贬谪文曲星。求箪食而不得,思瓢饮亦未能。然豪杰自有过人节,圣贤处困而不馁。画饼充饥博一笑,巧手入厨玉糁羹。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无肉也荤腥! 尝思**若得苏子同座,岂非‘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药;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嗟乎!顺逆沧桑变,杯酒论英雄。珠崖府内思前贤,炉火闪烁意融融。凭栏看盛世,达观古今同。四美今朝具,二难复从容。吾面朝大海,汝心照花红。夜阑更秉烛,进退笑谈中……是为记。” 嗟乎! 苏子早已乘风归去,去了众神之所在的天空,他那爽利的笑声一如朗月清辉,无一例外地照耀着天下人华灯盛宴的欢乐和天涯逆旅的愁苦; 苏子早已零落成泥,呵护着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还有那故乡的海棠和岭南的荔枝,绘成了大自然一道道不败的风景; 苏子早已涓滴成河,将他文心纠结、情感震颤的溅花之泪幻化成一泓泓生意汩汩之清泉,接连起屈大夫、司马迁、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颜鲁公、吴道子、范仲淹与辛弃疾、李清照、龚自珍那一声声澎湃的和弦; 苏子早已沉默如山,后人只需掬起一抔泥土,便可抟之成一壶在手,捧出八百里太湖,数千年江山和岁月里的一团温热无边滋味…… 想想这些,我们都会感到幸福,爱东坡不需要理由。美文美景美诗美画美食美酒美情美思美人美事,心之向往、情之寄托,一同古今。不过美事难全,人无千岁,佛祈圆满。然而东坡收获了一切,并让芸芸众生同喜。 东坡不死。 那时说的“东坡不死”虽出于至诚,认识上还是有些空泛。类似当下“东坡热”中的不少人把东坡之一言一行都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一样浅薄。如今渐渐明白了,廉价的颂扬会将我们和东坡的关系定格成仰望,制造出新的误解、误读。 本书就是想让我们打通认知障碍,捅破解码东坡的*后一层纸,可以在反反复复的“精神轮回”之途和东坡晤谈对坐、临风把酒,无佛无道,有惊有喜。 这种关于轮回的“信仰同说”,既属于那位谢世近千年“死透了的大活人”,又属于每一个息息尚生,并且分享着东坡的光荣与梦想、欢乐与痛苦的生命。轮回不是个体生命的又活一次,而是精神复苏的觉醒与吟咏,是一首优雅的、不绝如缕的生命之歌。 数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没有哪一个人能像本书传主那样被议论、被评述、被记录、被喜欢、被颂扬,同时又被误读、被消费、被肢解、被怀疑。唯有“解码个中幽微,洞悉人心波澜,答疑千年一问”,这部书或才能称“大传”,才能有别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后文简称“林传”)和各种版本的新传诗传词传画传书传别传外传,唯此我们才能在东坡的逆旅人生和心路轨迹延伸中走下去,让东坡在真实与虚幻的双重之境“复活”,去共同完成一次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大轮回。
    目录
    《苏东坡大传》目录 引言 **章 孤岛不孤 不归为归 一 东坡是信轮回的 二 此生长作岭南人 三 渡海 四 荒凉在心 五 鸿飞雁也飞 六 孤岛不孤 七 凿泉 八 视自由为故乡 九 诗心不变形 十 局外观棋淡如菊 十一 反客为主 第二章 眉山青黛 蜀道绛紫 一 苏门探源 二 眉山青黛 三 涣发于前 四 宗盟胜血脉 五 母亲 六 母教 七 但愿一识张益州 第三章 漫漫仕途凤翔初 一 出川 二 逐梦京华 三 等闲登天 四 返乡奔丧 五 征帆无回棹 第四章 不论变与不变 一 宜秋亦宜居 二 风乍起 三 巨石挡道 四 文星照耀的天空 五 凤翔故事 六 好雨知时节 七 室有良人 八 *后的乡愁 第五章 只辨良与不良 一 吃鱼和鱼吃 二 法非不当变 三 人应是其人 四 政治是一台绞肉机 五 风暴中的进与退 六 万言书 七 知遇之恩罪与罚 第六章 一湖诗酒趁年华 一 一湖诗酒趁年华 二 文化与宗教 三 佛缘深浅 四 风吹柳花满店香 五 太阳和月亮的战争 六 井深情更深 七 分山理水 八 告别西湖 第七章 超然复超然 黄楼对黄昏 一 天灾人祸战犹酣 二 我思家国 三 黄楼的黄昏 四 山抹微云自飘零 五 师生情 六 爱恨人世间 七 五马出尘 八 爱铭心 恨刻骨 九 别亦匆匆 逢亦匆匆 第八章 庐山烟雨 一 冰火两重天 二 上庐山 三 江心煮月 四 金陵**会 五 求田问舍 六 峰回路转又一新 第九章 京华梦醉 一 如梦一样真实 二 新翻老戏码 三 敌人是一剂良药 四 十年风光路 五 理想不会老 六 京华烟云 七 江山依旧,人心不再 第十章 泥土的救赎 一 珍贵的泥土 二 生命从六十岁开始 三 逸笔写悲怆 四 问客问水问月 五 幸福就是守住底线 六 承天寺的足音 尾声 主要参考书目 东坡一千年 致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