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思想学说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国思想学说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思想学说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国思想学说史)

  • 作者:张岂之 张岂之 刘学智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366019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777
  • 定价:¥8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思想学说史》是由**的中国思想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持编写的大型思想史丛书。共六卷九册,包括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和明清卷,涵盖了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各个重要时期的重大思想及各家学说的阐述和研究。各卷均由国内思想史学界的**学者主笔,由张岂之教授*后统稿、编定。该丛书在国内已有的中国思想史类著作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近年来*新的一些研究成果,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为浓厚的时代气息。《中国思想学说史》对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以来近五十年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就进行总结,比较充分地反映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进展;以思想学说为契入点,努力揭示思想意识产生的学术土壤,尝试对中国思想史的演变历程及其主要内容提出更加符合中国文化原貌的解析,把中国思想史写成为真正在中国学术土壤中生长发育的历史;注意思想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力求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思想观念在文化形式中的渗透与表现。全套书结构严谨、史料丰富、文字可读性强,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丛书。本卷为其中的魏晋南北朝卷。
    文章节选
    **篇 社会篇
    魏晋时期。**四分五裂,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后人常常引用两句经典性的话语来描述魏晋的乱象:一是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是刘勰的“世积离乱,风衰俗怨”。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则真实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风尚和社会风气:礼坏乐崩,游子漂泊。如匆匆过客盲目地寻觅。士大夫一个个宽衣大袖,手持麈尾,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臧否人物,服药行散,饮酒啸歌。更甚者散发垢面,裸袒箕踞,暴露丑恶,与猪共饮……然而,这又是一个思想解放、个性张扬、多彩多姿的时代,士人们率性而动,潇洒狂放。展示的是他们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姿;连妇女们也任情而动,挑战男权,追求人生的幸福。魏晋之际,人们刚刚从两汉的经学中解放出来,生命本身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回归。从思想学术演变的视角来看,与社会大动荡相呼应,整个魏晋时代,是一个多种文化因子相互激荡、撞击和重新组合、构建的新时期,是中国思想学说史上异彩纷呈的时期,至今还闪烁着耀眼诱人的光辉。
    **章 经济底蕴
    庄园经济和政治上的士族门阀制度是相适应的。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是魏晋政治生活中*重要的现象。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在汉代,已经日益明显地形成了许多世代官宦的豪门大族,他们的子弟,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得政治权力。经过汉末大乱,这些豪门大族成为具有很强独立性的社会力量。
    《中国思想学说史》的撰述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整整六年。在我写序的时候,全部稿件已整理、修改完毕。朋友们曾建议我写一篇长序,叙述本书对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理解以及研究方法。也有朋友不赞成这样做,因为一部书的思路、方法是不能脱离具体内容的,没有必要单独提出并加以论述。以我个人读书的习惯来说,特别是读学术著作时,首先要看序,希望序扼要地叙述书是怎样写成的,以及阅读时应注意哪几点。如果是长序,与书的内容没有多大关系,我往往略过,或者待读过全书以后再来补读。同时我相信,读者对于书的评价,并不以序为准,序里说得再好,读者未必相信,主要还是取决于书的内容。基于此,我决定为《中国思想学说史》写一短序,而且在序里只表述我个人的想法,不代表此书其他作者。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学习和研究中国思想史,对我影响*大的,是侯外庐先生。1948年,外庐先生到北京大学文学院开“中国思想史”课,我选读并且坚持听到底,受益不少。他将思想家和思想学派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我当时的感觉是:这样去说明思想的来源及其影响,力求找到根底,是很有意义的科研工作。外庐先生在讲课中不仅给我关于思想史的具体知识,而且给我一种研究学问的方法。离开学校,进入工作岗位,我又有机会参加外庐先生主持的一些编著中国思想史的科研项目,在他的具体指导下,我对他的学术研究有了比较深切的认识。他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有自己的理解,他探索中国古代历史和思想史,并不以当时苏联官方和某些学者的意见为准,敢于和他们“商兑”。他强调中国历史和思想史的自身特点,将社会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结合起来。在外庐先生看来,中国从氏族社会走向文明社会,保留旧有氏族血缘关系去建立**组织,可以称之为“早熟”文明,这种血缘的宗法制度一直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思想的进程。西周的宗法等级社会以及后来的封建社会都和这种氏族血缘的遗存有关。封建社会中的宗法、宗族力量就是从氏族血缘关系演变而来。外庐先生对中国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皇权”及其对思想史的影响的分析,也有助于学人们的思考。还有,外庐先生研究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史的时候,注意到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某些变化,认为这在思想史上也有曲折的反映,他称之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潮”,它不同于西欧思想史中的文艺复兴,而带有自己民族的传统和特色。
    目录
    绪论
    **篇 社会篇
    **章 经济底蕴
    第二章 生活方式
    **节 药、酒与宽衣裸袒
    第二节 率性放诞
    第三节 丧葬新风
    第四节 贤嫒的林下风
    第三章 文化风尚
    **节 臧否人物
    第二节 清谈
    第三节 啸歌
    第四节 士族的双重人格
    第二篇 名法篇
    **章 建安时代
    **节 汉末思想遗韵
    第二节 荆州学派
    第三节 曹操集团的政治理论
    第二章 曹魏前期
    **节 名法之学的历史走向
    第二节 刘劭《人物志》的学术信息
    第三篇 玄学篇
    **章 魏晋玄学概论
    **节 什么是魏晋玄学
    第二节 魏晋玄学的产生
    第三节 魏晋玄学的评价
    第四节 魏晋玄学的分期
    第二章 正始玄学
    **节 正始名士
    第二节 何晏的《无名论》
    第三节 王弼:玄学理论的诞生
    第三章 竹林玄学
    **节 竹林七贤
    第二节 嵇康、阮籍的生命体悟
    第三节 向秀与魏晋之际玄学的发展
    第四章 西晋玄学
    **节 中朝名士和元康放达派
    第二节 裴颁的崇有论和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第三节 郭象:玄学的理论**
    第五章 东晋玄学
    **节 中兴名士
    第二节 永和玄言
    第三节 张湛:玄学理论的终结
    第四篇 佛教篇
    **章 汉晋般若学
    **节 汉晋之际《般若经》的传译
    第二节 “六家七宗”的般若学思想
    第三节 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僧肇的中观学
    第二章 南北朝的佛性论-
    **节 竺道生的佛学思想
    第二节 南北学风与主要学派
    第三节 佛教与儒、道的主要论争
    第四节 南北学风
    第五篇 道教篇
    **章 **道教
    **节 魏晋之际的天师道
    第二节 葛洪与《抱朴子内篇》
    第三节 南北朝道教的变革
    第二章 道教重玄学
    **节 “重玄”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重玄学之理趣
    第三节 南北朝道教义学与重玄学
    第三章 道教与科学
    **节 道气论与医药学
    第二节 丹术与古代化学
    第四章 道教与儒、佛的纷争和交融
    **节 道教与儒家的关系
    第二节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第三节 道教与儒、佛的纷争和交融
    第五章 道教史学
    **节 魏晋南北朝道经目录学
    第二节 《抱朴子内篇》的道教史学价值
    第三节 《真诰》的道教史学价值
    第六篇 儒学篇
    **章 魏晋之际的儒学
    **节 汉魏之际儒学的演变
    第二节 王肃经学与魏晋官方哲学
    第二章 东晋南朝儒学
    **节 东晋南朝的“崇儒兴学”
    第二节 经学的传承及其玄学化
    第三节 经学的主要代表
    第三章 十六国、北朝儒学
    **节 十六国、北朝的“崇儒兴学”
    第二节 儒家经学的传承与特点
    第三节 儒学与少数民族的汉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