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2005-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得者主要科学技术成就与贡献
QQ咨询:
有路璐璐:

2005-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得者主要科学技术成就与贡献

  • 作者:本社
  •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54912
  • 出版日期:1900年01月01日
  • 页数:233
  • 定价:¥2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16054912
    • 作者
    • 页数
      233
    • 出版时间
      1900年01月01日
    • 定价
      ¥25.00
    • 所属分类
    文章节选
    nbsp; 序
    一国土资源部部长、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委员会主任孙文盛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委员会五届二次全委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9月2日)
    各位委员: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五届二次全委会议开了两天,在大
    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结束了。
    会议听取了委员会办公室和专家组关于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
    学奖申报情况和初评情况的汇报,审阅了申请人的申报材料,在
    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九次李四光
    地质科学奖荣誉奖、野外奖、科研奖和教师奖的获奖者。本次评
    奖工作按照《章程》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评奖结果有效。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决定》;
    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讨论修改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章程》;
    听取了秘书长关于向民政部申请设立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的
    情况及有关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了召开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颁奖大会的有关事宜。会议开得很成功。
    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弘扬李四光精神,为加强地质工作作出贡献
    李四光同志伟大的一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科学遗李 四 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是世界**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
    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中
    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1889年10月26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县,
    1971年4月29日逝世于北京。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孙
    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为创始会员之一。1913年入英国伯明
    翰大学学习地质学,1918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
    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为**培养了一大批地质人才。
    1928年任**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31年获伯明翰大学理
    学博士学位,1934年赴英国讲学,主持伦敦、剑桥等八所大学
    举行的“中国地质学”讲座。194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荣誉博
    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研究院院士。
    1950年自英国回国,历任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
    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届全国政协委
    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所长和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副主任、地质部
    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地震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震
    委员会主任等职务。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担任世界科学工作
    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69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
    九届**委员会委员。
    李四光毕生致力于地球科学事业。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学识渊博,注重实践,悉心钻研,勇于创新,写下了数百万言
    140余篇(部)科学论著,为发展地球科学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
    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多方面作出
    了巨大贡献:他创建的地质力学,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为研究
    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地质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他关于古生物鲢
    科化石分类标准与鉴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体古生物研究
    开拓了新道路;他建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为第四纪地质研
    究,特别是地层划分、气候演变、环境治理和资源勘查等开拓了
    新思路���他始终不渝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和人民:为了
    解决经济建设中能源紧缺问题,他运用自己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
    与方法,组织和指导石油地质工作,在分析中国地质构造特点的
    基础上,指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
    20世纪50年代初就提出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的“摸底”工作值
    得进行,为大庆、胜利、大港等我国东部一系列大油田的勘探与
    发现,为摘掉我国“贫油”的帽子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
    大贡献;他指导铀等放射性矿产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发展我
    国核工业和“两弹一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有力地推进了我
    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邢台发生地震后,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
    到极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他提出进行地应力测量和现今构造应力
    场分析,研究地震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预测和预报地震指明了
    方向;他还把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在地
    壳活动带中寻找建设“**岛”,以及各种灾害的预测与**
    等。李四光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发展地球科学、**建设和人
    民的安危,被誉为新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和楷模。产,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几代**领导都号召我
    们要向李四光学习,学习他始终不渝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忠
    于共产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尚情操;振兴中华、造福人民
    的宏大志气;正直诚实、自强刚毅的优良品质;谦虚严谨、求实
    创新的科学精神;身教言传、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奋斗不息、
    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李四光精神,就要像他
    那样热爱祖国,追求进步;崇尚科学,勇于创造;埋头苦干,勤
    于实践。
    我们定期组织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的评选,正是为了能更好地
    缅怀李四光的不朽业绩,弘扬李四光精神。这对于在新的形势下
    不断加强地质工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对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资源保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地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
    调,我国资源不足的形势更加严峻,部分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降低。加强国土资源调查,实现西部地区国土资源调查和找矿找
    水的新突破。温家宝总理指出,能源和部分原材料等资源约束的
    矛盾日益加剧。要加大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加接续资
    源。建部之初,温家宝同志就提出,要认真研究如何做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质工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条件下的地质工作和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地质工作。近年来,他
    就此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去年1月,曾培炎副总
    理研究了37位院士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建议的信,并到我部召开
    院士专家座谈会,也作了具体指示。今年1月,曾培炎副总理又
    专门听取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汇报。*近一个时期,温家宝总理
    和曾培炎副总理就加强地质工作,又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
    不仅要求我们在认真总结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与改革和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要相结合,代
    国务院起草一个指导性文件;而且特别强调,要努力实现重要矿
    种、重要成矿区(带)的重大突破。今年7月8日,温家宝总
    理明确批示:“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还是要在原有工作基础
    上,突出成矿区(带)、**矿种,以免战线太长、工作重复,
    造成浪费。”今年10月,**还要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就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形成重要建议,以科学
    发展观为统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将突出强
    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系列重大
    决策,极为重要、十分明确,充分反映了党**、国务院领导在
    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突出问题上的高瞻远瞩和审时度势,切实
    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加速,资源消耗增长过快,资源环境约束
    加剧,特别是石油、煤炭、铁、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不足
    成为重要制约因素,缓解资源瓶颈制约的任务日益紧迫繁重。在
    新的形势下,地质工作必须得到加强,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我们大家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目前,我们正在认真研究落实党**、国务院的要求,抓紧
    开展相关工作:一是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认真组织起草关于
    加强地质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二是加快组建和完善**公益性地
    质队伍;三是认真组织进行**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的分
    析论证工作;四是及时组织编制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五
    是筹备召开全国国土资源科技大会;六是研究提出《矿产资源
    法》修改的建议意见,进一步改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投资环
    境。希望大家进一步弘扬李四光精神,从各自业务工作角度,为
    加强地质工作、推动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坚持做好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的工作,
    激励地学人才茁壮成长
    这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的评选,我们评出了8个野外地质工
    作者奖,5个地质科学研究者奖,2个地质教师奖,1个荣誉奖。
    至今,已连续九次共评出了150名获奖者(包括本次的16名)。
    这些获奖者,都是我国地学界的**代表,对地质事业发展作出
    了突出成绩,得到了行业界的认可,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积极投身地质
    事业,让更多的**地质工作者申报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这次会后,要抓紧做好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的
    筹备工作。办公室要会同部的有关方面抓紧落实,做好相关筹备
    工作。党**、国务院领导多次出席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
    会,并作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了获奖者和广大地质工作者,在
    社会上和科技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颁奖大会,我们
    依然要开得隆重。要抓紧起草好会议材料,把各项准备工作做
    实、做细、做好。要积极主动地与新闻媒体、获奖者及所在单位
    等多方面加强联系,做好会前、会中和会后的宣传工作,以这次
    颁奖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和弘扬李四光精神的
    高潮。
    三、与时俱进,团结奋斗,善待自己
    我国地质工作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党**、国务院高度重
    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加强地质工作也提出了
    客观要求。当前,大的环境对地质工作改革发展非常有利,促进
    地质工作发展的良好气氛日益浓厚。推进地质事业的改革发展,
    争取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离不开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尤其需要广大科技人员、各位院士专家的艰苦奋斗。在这里,我
    对我们地质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院士专家们,有几点期
    盼和愿望:
    一是与时俱进、勇于探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体
    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加强联合攻关,推
    进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努力提高我国地质科学技术
    水平,争取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二是团结协作、奋发作为。要加强部门和行业间的密切协
    作,进一步形成合力,团结奋斗,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以
    适应新形势对地质工作的要求。
    三是善待自己、树才育人。广大科技人才特别是各位院士专
    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大家在投身艰苦事业的同时,一定要
    善待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是大家*基本的任务。这也是对党和
    人民的事业负责、对国土资源工作和地质事业发展负责、对家庭
    和自己负责。特别是老专家老院士,在这方面更要注意。同时,
    大家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搞好传、帮、带,放手让
    年轻人去挑大梁,用心培养造就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
    各位委员,这次会议开得很好。会议得到了中国冶金地勘总
    局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秋节和国庆节快要到了。在此,谨向大家提前表示节日祝
    贺。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王双明
    小 传
    王双明,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教授级**工程师,长安大学兼
    职教授。1955年5月生于陕西省岐山县,中共党员,1972年9
    月参加工作,1974年入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前身)地
    质系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学习,1977年9月毕业,分配到陕西
    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前身)工作。1980年
    考取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
    田地质专业研究生,1983年9月获硕士学位。历任陕西省煤田
    地质局技术干部、工程师、地质处副处长、科技处处长、副总工
    程师,1992年1 1月任局总工程师,同年晋升**工程师。1995
    年10月晋升教授级**工程师。1996年11月任副局长兼总工
    程师,2000年4月任局长兼总工程师,2005年5月任陕西省煤
    炭工业局(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局长。中国地质学会第36、37
    届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第四、五届理事,陕西省地质学会副理
    事长。
    王双明主持完成的项目先后获得能源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
    奖(1988)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9),煤炭工业部科学
    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6)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7),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6)、二等奖(2005).
    陕西科学技术调研成果奖二等奖(2004)等。出版专著2部,
    译著2部,主编出版论文集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由于他在煤田地质学领域的突出贡献,1990年被中国统配
    煤矿总公司授予**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1991年被中共中
    央宣传部、**教育委员会授予“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生”
    称号,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遴选为全国
    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
    专家称号。2002年被聘为陕西省煤炭工业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专家组成员。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与贡献
    20多年来,王双明先后组织并参加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
    府区野外地质调查、成煤规律研究与勘探工作,倡导并主持了煤
    田综合勘探项目,组织实施了陕西省第三次煤田预测和陕西省煤
    田地质勘查工作,奠定了神东、陕北、黄陇三大煤炭基地建设的
    基础。主持完成了《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与煤炭资源评价》
    **I类地质勘查与研究项目。组织并主持完成了陕西省煤层气
    资源评价及韩城矿区煤层气开采试验工作。参加了陕北能源重化
    工基地规划建设中的有关决策工作。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和陕西
    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成就。
    一、系统研究、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为我国
    煤炭212业战略西移作出了突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逐渐枯
    竭,煤炭工业战略西移成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重大抉择。为
    此,煤炭部部署开展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的系统研究与评价,
    1987年被列为原**计划委员会I类地质勘查与研究项目,项
    目名称确定为“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与煤炭资源评价”。该项
    目的主要任务是为**煤炭工业战略西移提供既有丰富地质资
    料,又有充分理论依据的以煤炭资源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地质成
    果。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牵头,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省煤田地质局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
    院、中煤航测遥感局共同参加。机遇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安排
    的,32岁的tXY.明被任命为这一重大课题的项目负责人。
    承担该项目后,王双明没有辜负领导的厚望和项目组成员的
    信任,他把铺盖卷搬进了办公室,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很快,
    拿出了总体设计。在**计划委员会和煤炭部联合组织的设计评
    审会上,王双明思路清晰,论证严密,数字准确,条理性强,设
    计方案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顺
    利通过评审。
    项目实施过程中,王双明身先士卒,率领项目组成员奔赴野
    外,一去就是几个月。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野外度过,这种机
    关工作人员长期出野外的情况,在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从来还没有
    过。当时他的孩子小,爱人也上班,父母不在身边,他克服了许
    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任何怨言。整个工作历时6年,共
    实测剖面102条,采集各类样品15735个(组),完成各种测试
    9733个,参阅、使用历年地质勘探报告、区域地质测量资料、
    油气专题研究及省(区)地质志275份。编录、整理、利用各
    类钻孔3509个,收集使用1456个钻孔资料,以小层序组为单位
    分别编制了含砂率图、灰岩厚度图、环境平面配置图、主要可采
    煤层厚度图、煤质参数等值线图等各类图件196张,制作图版
    1lO张。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