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中德文化丛书(中德文化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中德文化丛书(中德文化丛书)

  • 作者:单世联
  •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609142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98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德意志所体现的西方现代性的内在分裂和对抗,也仍为中国读者所关心。《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分析现代文化思想中的一些基本论题,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现代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思想资料和思考线索。中德文化关系史的意义,是具有两种基点文明代表性意义的言语化交流与互动。中德文化交流是东西方文化内部的两种核心子文化互动,即作为欧洲北方文化的条顿文明与亚洲北方文化的华夏文明之间的交流。中德文化互动是主导性文化间的双向交流,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
    文章节选
    走向阳光灿烂的南国
    以阿尔卑斯山为界,有南欧北欧之分。南国多丽日,晴空万里,山明水秀,万物都呈现出清晰和谐的形式,那里永远是夏天的光景。据法同批评家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在《艺术哲学》中说:希腊人“无需发明戏院和影剧中的布景,只要看看四周的景色就够了,自然界供给的比人工制造的更美。我正月里在伊埃尔群岛看过日出:光越来越亮,布满天空;一块岩石顶上突然涌起一朵火焰;像水晶一般明净的穹隆扩展出去,罩在无边的海面上,……中间有一条金光万道的溪流。傍晚,远山染上了锦葵、紫丁香和茶香玫瑰的色彩。夏天,太阳照在空中和海上,发出灿烂的光华,令人心醉神迷��仿佛进了 极乐世界;浪花闪闪发光;海水泛出蓝玉、青玉、碧玉、紫云英和各种宝石的色调,在洁白纯净的天色之下起伏动荡。我们心目中要有遍地光明的形象,才能想象希腊的海岸,像云石的水瓶水钵一般,疏疏落落地散布在碧蓝的海水中间。”①南国是形与色、光与美的国度,在这里,诞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骄傲——古希腊罗马艺术。1788年,德国诗人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抒发了凭吊希腊的酸楚和向往:
    美丽的世界,而今安在?大自然美好的盛世,重回到我们当中!
    可叹•只有在诗歌仙境里面,还寻到你那神奇莫测的仙踪。
    大地悲恸自己的一片荒凉, 我的眼前看不见一位神道。
    唉,那种温暖的生气勃勃的形象,只留下了幻影缥缈。①
    一、中、德两国在东、西方(亚欧)文化格局里的地位
    华夏传统,源远流长,浩荡奔涌于历史海洋;德国文化,异军突起,慨然跃升于思想**。作为西方文化、亦是欧陆南北对峙格局之重要代表的德国,其日耳曼统绪与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文化颇多血脉关联,而与华夏文明恰成一种“异体”态势,这可谓是“相反相成”之趣味。
    作为欧陆南方拉丁文化代表之法国,恰与中国同类,故陈寅恪先生谓:“以法人与吾国人习性为*相近。其政治风俗之陈迹,亦多与我同者。”诫哉是言,在西方各民族文化中,法国人的传统、风俗与习惯确实与中国人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当然也不排除文化间交流的相互契合:诸如对科举制的吸纳、启蒙时代诸子对中国文化资源的接受等皆是。如此立论,并非敢淡漠东两文化的基本差别,这毕竟仍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分野;可无论是“异于中国”,还是“趋于中国”,均见钱钟书先生“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之言不虚。
    目录
    上辑 古典情境
    一、走向阳光灿烂的南国
    二、描绘那令人向往的时代
    三、大众时代说“古典”
    四、黑格尔的美学人道主义:审美与政治的差异
    五、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批判”
    六、诗人的烦与怕
    七、鲍桑葵、歌德与中国
    八、沉静中的劳作:记马采先生
    九、人的世界与物的世界
    下辑 现代反思
    十、尼采的“超人”与中国的反现代性思想
    十一、日神与酒神:朱光潜美学中的尼采
    十二、哲人爱国之辩证:应当引申的与不应遗漏的
    十三、为什么是“另一种”西学?
    十四、拒绝“普遍”的悲剧
    十五、优生学的政治
    十六、魏玛失败的政治文化背景
    十七、在故事中掌握自己的时代
    十八、关于文化对话的三个问题
    后记

    ……
    编辑推荐语
    中德文化关系史的意义,是具有两种基点文明代表性意义的言语化交流与互动。
    中德文化交流是东西方文化内部的两种核心子文化互动,即作为欧洲北方文化的条顿文明与亚洲北方文化的华夏文明之间的交流。
    中德文化互动是主导性文化间的双向交流,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
    近代以来德意志文化有其鲜明的反启蒙、反“西方”的意涵和风格。在反抗拿破仑的民族主义支持下,德意志与“西方”的对立贯穿19-20世纪,形成一种不同于其他西方**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想,仿佛德意志森林一样紊乱复杂而又神秘诡异。晚清以来,中国人对德意志思想文化的热情特别健旺,德意志思想有力地塑造了中国现代性。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德意志所体现的西方现代性的内在分裂和对抗,也仍为中国读者所关心。《辽远的迷魅》分析现代文化思想中的一些基本论题,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现代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思想资料和思考线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