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历史嬗变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历史嬗变

  • 作者:曹亚雄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3039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01日
  • 页数:232
  • 定价:¥2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大的特点在于超越了以往学科划分的局限,从整体高度来分析和考察劳动。我们知道,劳动是人类社会*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历史迷雾掩盖得*深且误解和忽视*多的问题之一。过去,人们对劳动的探讨,一般限于某个学科或者领域,比如说,黑格尔主要从哲学的层面探索过异化劳动的问题,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要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考察过劳动问题,地吸收。然而,单个学科的研究不能代替总体的研究。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性活动,必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其内涵和本质,才能正本清源,还其历史本来面目。而要做到这点,不能把各个学科对劳动的研究简单相加,而应当用正确的思想来进行统摄,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进行
    指导。
    马克思的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础。本书采取历史文献的梳理、综合比较的方法考察了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历史嬗变过程,概括了它的发展演进规律及其启示。
    文章节选
    **章 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初创——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初形态,它对马克思以后的劳动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异化劳动理论的根源虽然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之中,但是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从实践上讲,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创立同当时的科学技术革命导致的劳动的急剧变化息息相关,并基于人们对劳动形式、劳动方式、劳动的作用和后果的全新的认识。同时,日益两极分化的社会关系和日趋激烈的**斗争迫切需要正确的理论来剖析和解决这种社会矛盾。从理论上讲,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植根于当时十分流行的各种异化理论,尤其是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和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并在批判和借鉴资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理论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它超越了以前各种劳动理论,并把人类对劳动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启发了人们进一步思考劳动的历史及其发展前景,而且为马克思的两大创造性成果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没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就没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
    一 劳动和社会的剧变与异化劳动理论的诞生
    19世纪30-40年代是西欧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随着资产**革命的推进,资产**的政治统治在西欧建立起来了,而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工场手工业快速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冶铁、采煤和交通运输业等重工业纷纷涌现。……
    目录
    序言
    **章 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初创——异化劳动理论
    一 劳动和社会的剧变与异化劳动理论的诞生
    二 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来源
    三 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 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发展
    一 唯物史观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二 唯物史观对劳动观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 马克思的劳动观在实践中逐步发展
    第三章 劳动价值论的创立与马克思的劳动观的成熟
    一 唯物史观的构建对马克思的劳动观成熟的意义
    二 成熟的马克思的劳动观的提出
    三 成熟的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基本内容
    �� 成熟的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创新及意义
    第四章 马克思的劳动观的进一步发展
    一 《哥达纲领批判》对马克思的劳动观的丰富和发展
    二 《反杜林论》对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发展
    三 《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发展
    四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和两个生产理论
    第五章 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历史嬗变特点及当代发展
    一 马克思的劳动观历史嬗变的特点
    二 老一辈无产**革命家对马克思的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
    三 马克思的劳动观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