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穆齐尔散文(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穆齐尔散文(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

  • 作者:(奥地利)罗伯特·穆齐尔 者 徐畅 吴晓樵 张荣昌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020066094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38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穆齐尔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随笔和随笔性作品,这本选集中收录的主要是他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所写的随笔、批评和演说稿,此外还收录了他发表于一九三六年的自选集《在世遗作》。《在世遗作》是穆齐尔“在活着的时候亲自出版”的“自己的遗作”,其中尽管包括了一些短小的叙事性作品,例如《捕蝇纸》、《换一种眼光看羊》等,这些叙事性作品同样也是随笔精神的一种体现,因为它们通过对细微、“渺小”的对象的观察体现了对人的生活和心灵的微观世界所作的思考,这些微观世界是对大的时代背景的映射,因此,它们的价值也许并不亚于诸如《无救的欧洲》和《精神与经验》这样的具有更大的关怀视野的作品。
    文章节选
    “失望了?”他对我们喊道,他的话跳跃着掉到了丘陵下面,“你们究竟在期待什么呢?!我就没觉得失望。在这个东西里——”他用大拇指指着《困惑》,“还是有一些有天分的东西的。但是说到底,穆齐尔从这里就开始一门心思地钻进一个十六岁少年的无关痛痒的问题中���他令人费解地给了生活中的一个与成人没什么关系的小插曲以太多的荣誉。在《统一》里,他又开始享受钻研心理问题的乐趣……”
    我觉得,这个异议我以前肯定听到过,也许曾经在哪里读到过。我迫切地想说出那个好像早已准备好的答复,于是我打断他的话。“那个十六岁的少年”,我说,“是一个小花招。是用相对简单一些的,因而也更可塑一些的材料来刻画心灵关系,这种关系在成人身上被太多其他东西搞得复杂化了,《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避免了这种复杂。这是一种阻力较小的具有迅速反应能力的状态。但是,描写一种未完成的、正在尝试的和被尝试的东西当然并不是问题本身,而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刻画或勾画出,什么才是这个未完成物中那种未完成的东西。它和艺术中所有的心理描写一样,都只是我们驾驶着的汽车;如果您觉得作家的目的只是心理描写,那您就是在汽车里面寻找风景。”
    “哦,”那位文学地质学家一边用他的小锤子凿下一块大脑,放在手里捻碎,严肃地观察一番,然后扔掉,一边说,“这个作家有时候太缺少描述能力。”“不,”我恼火地笑着说,“是缺少描述愿望!”“但是请您想想,”地质学家说,“我认识那么多作家呢。”
    我想保持沉默。人们无法在一个单独的事件中改变一个时代对于文学的成见。如果穆齐尔要在一些需求尚未被唤醒之前便严格地满足这些需求,那他就是自取灭亡。但这时我却获得了一种特别的体验。我们坐在其上的这个大脑似乎对我们的交谈很感兴趣。我听见它突然发出一些轻微的、突突搏动的音节,那一定是我脊柱里的血管干的,它在对我的骶骨轻声耳语着什么。那些话语在我的背部直往上涌,使我必须要说出它们。“现实”,我被那些话语推动着,复述着它们,“人们所描述的现实,始终只是一个借口。过去某段时间,叙述也许曾经只是一个强大但缺乏概念性的人对于他体验中那些美好的和可怕的魂灵做出的反击式的再次触摸,他的记忆还蜷缩在那些回忆之中,这是言说、重复、谈论以及由此达到的去效化所具有的魔力。但是自长篇小说出现之日起,我们就已经开始持有一种由长篇小说而来的叙述概念了。其发展意图是,对现实的描述*终变成概念性很强的人慢慢接近一些
    …… 在理性和心灵之间
    “我们不是有太多理智、太少心灵,而是在心灵问题上太缺少理智。”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用这句话在随笔《无救的欧洲》(1922)中表达了他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欧洲精神状况的看法。穆齐尔所生活的时代,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理性追求和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并存,科学理性的高度发展一方面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进步和丰富的物质成就,把人变成了世界的主宰者,另一方面也严重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诉求,把人降格为现代化过程的对象。穆齐尔亲身经历了欧洲的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也见证了人们价值体系的崩溃和混乱,作为一名深受时代战乱和精神危机之苦的知识分子,穆齐尔终其一生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一切是如何引起的,应该如何解决。他的未完成的代表作《没有个性的人》和数量众多的随笔、日记都可以被视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的结果,而理性和心灵的关系则是其思考的核心。
    在一篇日记中,穆齐尔把“理性和神秘主义”称为时代的两极,在他看来,“无救的欧洲”所面临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两极没有通过一种恰当的结合而达到相互补充和制约,而是各自为政地无度蔓延。在这一点上,穆齐尔代表了一种对理性和非理性思潮都持批判和修正态度的观点。在穆齐尔看来,人类精神生活的对象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领域:一是理性领域,即科学主宰的领域,其对象由规律性事件构成;一个是非理性领域,即人的情感、伦理和价值诉求的领域,其对象是无穷变化的、个体性的和不可计算的事实,这些事实无法被简约为抽象的规律。换句话说,后一个领域是人的生活和心灵的领域,这一领域中的对象需要人们用一种“诗人的理性”来认识。如果说科学理性寻找的是确定之物,是等式和规律,那么诗人的理性面对的任务则是不断去发现“新的解答”,发现人能够成为怎样的人的各种可能性,也就是不断去“发明”那个“内在的人”。
    这种“诗人的理性”就是穆齐尔所追求的理性,他为这种追求主要选取了两种形式:小说和随笔。作为一个受过正规的哲学和科学训练的人,穆齐尔没有采用哲学论文的形式来进行他的思考,而是钟爱小说和随笔,因为这两种形式都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关注人的具体生活的能力,它们都是介于理性和心灵之间的形式。相比于小说,随笔又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文体形式,而且还意味着一种可以渗透进包括小说在内的各种文学样式中的精神风格,意味着一种思考和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随笔”一词来源于法语的essais,其拉丁语本意是“尝试、试验”。德国学者克劳斯·海因里希认为,“尝试”这个词指向未完成之物,它对“完成”这一概念提出抗议,因为这一概念将主体的自由置于可疑境地。也就是说,随笔的精神让个体在面对貌似完善的、包罗一切的逻辑或世界秩序时具有说“不”的权利。因此,随笔的精神可以被归纳为一种个体性原则,它是偶然的、未完成的个体对于必然的、完成的整体的反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个性的人》的主人公乌尔里希将自己称为一个随笔主义者:“差不多就像一篇随笔按段落顺序从不同的方面讨论一个事物,但却并不完全地去把握它一样,因为一个完全把握了的事物会一下子失去它的广度而演变成一个概念,他相信,以这种方式他能够*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世界和自己的生活。”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穆齐尔把梅特林克、爱默生、尼采,甚至一部分伊壁鸠鲁主义者、斯多噶主义者和神秘主义者的作品都划归到随笔的范畴内。
    穆齐尔在日记中曾经写道:“就像一个品质不佳的人用别人的钱投资时比用自己的钱更加大胆一样,我也要让我的思想超出我能够负责的界限。我把这叫做随笔、尝试。”随笔能够不受限制、不承担任何压力地思考,因为它不要求对象的地位,也不必追求思想的体系,这是它相对于学术论文的独特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随笔就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相反,随笔是一种严格和**的形式,这种严格不是逻辑体系式的严格,而是思想自身的严格,是针对每一具体对象的严格。借助随笔的优势,穆齐尔对生活和社会中的具体现象进行了大量的思考,而对这些具体现象的观察,实际上又隐含着对人在社会历史中之存在的深切关怀。比如对“时尚”现象,穆齐尔写道:
    时尚一年拉长人们,一年缩短人们,它一会儿让人胖,一会儿让人瘦,它一会儿让人上宽下窄,一会儿让人上窄下宽,它一年让人把所有头发往上梳,一年又让人把所有头发往下梳,它让人把头发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梳。如果完全置身事外地看,时尚呈现为数量惊人之少的几何可能性,这些可能性被以极大的热情变换交替着,但却从来不会完全打破传统。如果再把思想、感觉和行为的时尚——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这些时尚——包括进来,那么我们的历史在变得敏感的眼睛里就几乎无异于一个牲畜圈,人群在这个牲畜圈为数不多的几面墙之间昏头昏脑地冲过来冲过去。但是,我们是多么心甘情愿地追随着那些其实本身也只不过是惊愕地跑在前头的***啊;当我们赶上了潮流,样子看起来和所有人都相同,所有人的样子看起来又都与昨天不同的时候,又有怎样的幸福在从对面的镜子里对着我们奸笑啊!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也许我们有理由害怕,如果不把自己的个性塞进某个公共认可的_口袋里,那我们的个性就会像粉末一样四散而开。(《望远镜》)
    穆齐尔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随笔和随笔性作品,这本选集中收录的主要是他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所写的随笔、批评和演说稿,此外还收录了他发表于一九三六年的自选集《在世遗作》。《在世遗作》是穆齐尔“在活着的时候亲自出版”的“自己的遗作”,可以被视为作家本人对自己的作品所作的一种评价,其中尽管包括了一些短小的叙事性作品,例如《捕蝇纸》、《换一种眼光看羊》等,但是在一种宽泛的,也是在穆齐尔所理解的意义上,这些叙事性作品同样也是随笔精神的一种体现,因为它们通过对细微、“渺小”的对象的观察体现了对人的生活和心灵的微观世界所作的思考,这些微观世界是对大的时代背景的映射,因此,它们的价值也许并不亚于诸如《无救的欧洲》和《精神与经验》这样的具有更大的关怀视野的作品。正如穆齐尔本人在《在世遗作》的自序中所说:“在犯有很多更大的错误的时代,对小错误的批评也不失其价值。”
    在《无救的欧洲》一文中,穆齐尔说:“世界历史从近处看就是这样,人们一无所见。”过量的、彼此矛盾、相互冲突的信息和事件妨碍着人们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时代做出一种清晰的判断,也许历史永远只能是借助抽象概念所作的一种事后的总结,但是思考,随笔意义上的思考,却能帮助我们*大可能地去接近那些被宏大的历史叙事所湮没的个体心灵事件;在某种意义上,贯彻着这种思考精神的作品就像世界历史的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座岛屿——个体的命运和心灵就栖居在这些岛屿上。
    目录
    艺术中的伤风败俗和病态
    中篇小说
    关于罗伯特·穆齐尔的书
    数学的人
    诗人之认识随札
    布里丹的奥地利人
    精神与经验
    无救的欧洲或从**百到**千的旅行
    如何帮助诗人
    郊区客栈
    集约主义——摘自一本给富裕起来的人们写的未出版的艺术手册
    您在做什么?——罗伯特·穆齐尔访谈
    为凯尔的六十岁寿辰而作
    弗兰茨·布莱——六十岁寿辰
    批评
    毕希纳的《丹东之死》
    诗人在电话机旁
    莱因哈特来到维也纳
    阿图尔·施尼茨勒的《诱骗的喜剧》
    演说
    在里尔克纪念会上的讲话
    诗人在这个时代——为庆祝奥地利德国作家保护协会成立两周年而作的报告(维也纳)
    巴黎报告——在国际作家大会上为捍卫文化而作
    论愚蠢——应奥地利工艺联盟之邀而作的报告
    在世遗作
    前言
    图像集
    捕蝇纸
    猴岛
    波罗的海岸边的渔夫
    通货膨胀
    马会笑吗?
    被唤醒的人
    换一种眼光看羊
    棺材盖
    兔子的灾难
    老鼠
    耳聪
    斯洛文尼亚乡村葬礼
    少女与英雄
    “永远不再”膳宿公寓
    不友好的观察
    黑色魔术
    房门与大门
    纪念碑
    画师
    一个文化问题
    周围尽人皆是诗人和哲学家
    艺术***典
    望远镜
    这里真美
    谁将你,美丽的森林?
    受到威胁的俄狄浦斯
    小小故事
    巨人阿果阿戈
    一个没有个性的人
    三个世纪的故事
    儿童故事
    乌鸫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