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理论与实践
QQ咨询:
有路璐璐:

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理论与实践

  • 作者:罗辑 张其春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36609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250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如何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为主题,在对现有各种竞争力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将目前经济学研究的几大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提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八角”结构分析框架,分别从企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结构竞争力、集群竞争力、技术竞争力、持续竞争力、制度竞争力和协作竞争力等八个方面挖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来源,试图对如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进行理论上的探求和创新,为中国各地区开展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框架。并将该“八角”结构模型应用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证研究中,从以上八个方面对其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在各个因素作用下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及发展潜力,科学评价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本书可供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人员、管理和决策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文章节选
    **章 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竞争力研究成为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外的经济管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正不断深入,成果颇丰。国内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理论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不断丰富产业竞争力理论。可以说,产业竞争力理论框架已经形成,为研究某个具体产业的竞争力状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但从整体上讲,产业竞争力理论远��发展成熟,各专家学者在研究方法及提出理论的实质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较统一的理论体系并没有形成。
    一、产业与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界定
    (一)产业的含义
    产业经济学中将产业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或群体”。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种行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
    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分工是指在社会范围内人们分别、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现象,或者说是人们在社会不同的部门从事工作的情况。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经验和知识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提高,人们可以分别从事不同种类的劳动,使社会分工具有可能性,而且社会分工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分工具有必要性。一般来说,社会分工越发达,生产专业化的程度越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也越高。
    ……
    目录
    前言
    **章 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与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界定
    二、产业竞争力来源的理论解释
    三、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模型
    第二章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新分析框架
    一、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八角”结构分析框架
    第三章 企业竞争力:企业素质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
    一、企业竞争力及其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企业竞争力总体状况分析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培育企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第四章 人才竞争力:人力资本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
    一、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
    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竞争力培育的影响机理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本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分析
    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的定量分析
    五、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建议
    第五章 结构竞争力:产业结构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优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理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
    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竞争力提升的政策措施
    第六章 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分类与特征
    二、产业集群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机理分析及框架构建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四、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 技术竞争力:科技创新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
    一、科技创新的含义、特征与分类
    二、科技创新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分析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四、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
    第八章 持续竞争力:资源约束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提升
    一、资源及其在产业竞争力中的作用机理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持续竞争力
    三、循环经济、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
    五、依靠循环经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第九章 制度竞争力:制度创新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
    一、制度的内涵、功能、类型和作用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培育产业竞争力进程中的制度分析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培育产业竞争力的制度建设
    第十章 协作竞争力:闽台产业合作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
    一、区域产业合作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二、闽台产业合作的动因分析
    三、闽台产业合作的演变历程及其特点
    四、闽台产业合作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