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现代文学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者:吴军
  •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10043038
  • 出版日期:2003年04月01日
  • 页数:440
  • 定价:¥2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全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1917年—1949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代表性作家及作品。书中以全景展示的形式再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具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科学性、理论性及知识性相融合的特点,不仅可作为教材使用,同时亦有助于普通读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文章节选
    **章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内容和意义——对封建复古主义者、封建复古派的斗争和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 “五四”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 中国现代文学以一九一七年的文学革命为开端。从此,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学终于被中国现代文学所替代。“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在“五四”前几年就开始酝酿,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的历史的和**的根源。 “五四”文学革命,它是旧民主主义文学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但又同旧民主主义文学革命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十九世纪末叶,伴随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些开明的地主**和资产**的改良主义者,为了挽救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强烈要求改革中国的政��和经济的积弊。一八九八年的戊戌变法就是这些民主变革要求的具体表现。他们向西方**寻求真理,向中国介绍西方资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严复翻译的达尔文进化论(《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原富》)、穆勒的形式逻辑(《名学》)、孟德斯鸠的社会学(《法意》)等,在知识分子中颇有影响。此外,严复在天津创办的《国闻报》、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等,评论时政,译介外国政事和著作,提倡文学改良。当时,林纾翻译的《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记》等,对读者产生过巨大影响,使中国人**接触西方资产**文学。与此同时,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等人倡导“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新文体”和“小说界革命”等,都试图在文学形式上有所改良和革新。这时出现的被称为“谴责小说”的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等,都不同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败,表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资产**改良主义运动起过配合作用。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革命派积极倡导文学革命,章太炎以及柳亚子等南社作家的作品,当时也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由于资产**的软弱性和反封建的不彻底性,这些文学改良运动都先后以失败而告终。不过,它为“五四”文学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准备。 ……
    目录
    绪论
    **编 “五四”文学时期(1917-1927)
    **章 “五四”文学革命
    第二章 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鲁迅
    第三章 中国新诗的奠基者——郭沫若
    第四章 “五四”时期的其他重要作家
    第二编 “左联”文学时期(1927-1937)
    第五章 “左联”时期的文艺运动及思想论争
    第六章 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
    第七章 ****的**作家——巴金
    第八章 现代市民文学的开拓者——老舍
    第九章 现代剧坛的杰出戏剧家——曹禺
    第十章 本时期的其他重要作家
    第三编 抗战和解放战争文学时期(1937-1949)
    第十一章 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及文艺思想斗争
    第十二章 反侵略反压迫旗帜下的文学创作
    第十三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和解放区文艺运动
    第十四章 新的人民的文艺——解放区的文艺创作
    **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代结束语)
    后记
    再版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