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瓯剧艺术概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瓯剧艺术概论

  • 作者:李子敏
  •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9787104027003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9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瓯剧艺术概论》在部分资料上,参照了叶大兵先生辑录《浙江戏曲史料汇编》(**辑),及温籍先贤张震轩著、沈不沉先生辑注《杜隐园观剧记》,这使得余开阔眼界,扩大资料来源;正是他们的成果,才使得拙著成为可能。
    现今,出学术书著,很难,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瓯剧艺术概论》的面世,虽延宕甚久,却也非全无裨益,时间,总能给人以思考的空间,不亦可贵乎?
    文章节选
    清嘉庆时(公元1796年~1820年)的"老锦秀"乱弹班已俱备了八十四本"正统"的传统大戏,这当不是短时期里所能形成。该班之班主为温州市郊区永强(今瓯海区)人洪全本,"集流散艺人组班,始则只供伙食,不付'包银'。"该班当家旦,辰生;老旦,冯钦;老外巴租;大花脸"番人"(诨号);鼓师茂魁。后有"有戏不清楚,去问老锦秀"之戏谚。传说在老锦秀乱弹班之前尚有几个班社,无考待查。其后,同光年间有老如意班乱弹班,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可查的班社更多,如大高升、新益奇、新高升、新聘玉,以及瑞平竹马歌、琴娱社等等乱弹班社。当时组班多从开办学馆人手,艺徒学满结业,即以原班人马组织演出。一时间乱弹学馆如雨后春笋,班社层出不穷。张桐在《日记》中记述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九月十七日观娃娃班演出时说:"仓后庙有新聚童子戏班于本早演剧,可以娱目。乃与性础、小坪二君同赴仓后观之,时演《黄金台》一剧,其扮田单及内监者为一生一净,年只十二三,颇有兴致。继演《大破洪州》,其扮杨宗保者武生,年只十二,扮穆桂英之旦亦大约十四五,均神采生动。"成立于工897年的平阳金乡(今苍南县)"新益奇"乱弹班,就是由科班戏馆组建的。这批艺徒中的林增理(公元1886年~1954年)、丑角演员钱阿松(公元1884年~1966年)就是其中**代表。前者后来誉满浙南;后者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应聘赴江西教戏,并卒于客地。
    瑞平竹马歌班(建于公元1912年)与琴娱社(建于公元1913年)班,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乱弹班社。名噪一时。瑞平竹马歌班班主林增理本人就是很有艺术造诣的文武小生演员,他以当家(旦)黄友森(公元1899年~1952年)、小生大眉、正生金雨仙(诨号阿六)、小花脸曾鹏为班中"四大台柱",以及二花脸邱乙元(公元1900年~1979年)、鼓师伊阿碎、正生周良升(公元1898年~1967年)等同班共艺。林增理主演昆腔戏《杀金定情》,表演中首溶小南拳于演出中为其特点,轰动一时! 已有《序》再写《前言》,乍看来似属多余,实则不然,说来不禁喟然棗
    “好事多磨”、“命途多舛”,是此书面世历程的真实写照棗
    1982年,应中国戏剧出版社之约撰写《瓯剧史》稿;1983年应邀带书稿出席于北戴河召开的“全国剧种史撰写讨论会”,后由于主要精力投入****科研项目的《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未能如期完成书稿的修改工作,于是便拖了下来;
    1990年,将派生之书稿棗《瓯剧艺术概论》稿交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按:原本计划于工991年8月出版面世),并于《北京图书信息报》第112期,并经由新华书店向全国征订之际(按:出版社发排单、內封版式等,均签发完毕》事有不测,**出版总署调控出版范围:“艺术类”只能由文化艺术类出版社出书;于是由城市出版社再转交某出版社,倏忽两年过去,竟未见任何信息反馈,心颇忐忑,于是讨回书稿……
    此后,计划列入地方丛书类出版,又无下文……
    目录
    前 言
    寻 求(代序)
    引 言
    **章 温州——南戏发祥地
    **节 温州地望及历史沿革
    第二节 温州风物文化
    第三节 历代之反压迫抗侵略
    第四节 社火习俗与温州杂剧

    第二章 明清时期——从高、昆、乱等腔调在温州的盛行到瓯剧(乱弹)并纳及其他
    第三章 温州瓯剧
    **节 历史沿革点要
    第二节 瓯剧的主要剧目
    第三节 温州话与瓯剧舞台用语语音声调
    第四节 脚色行当与表演
    第五节 脸谱、砌末与服装

    第四章 瓯剧的音乐
    **节 瓯剧高腔
    第二节 瓯剧昆腔
    第三节 瓯剧乱弹腔
    第四节 瓯剧徽调(皮簧)
    第五节 瓯剧滩簧
    第六节 瓯剧时调
    第七节 瓯剧文场器乐曲
    第八节 瓯剧锣鼓
    第九节 瓯剧的唱
    第十节 乱弹腔复调因素
    第十一节 瓯剧乐队与乐器

    第五章 班社——组织·习俗
    **节 班社组织
    第二节 班社习俗
    (一)敬“九皇爷”、“三官爷”
    (二)艺人建“新屋”
    (三)小花脸的特权
    (四)坤伶的不平等待遇
    (五)祭台
    (六)开台
    (七)扫台
    (八)自我惩处
    (九)其他种种
    第三节 行话隐语
    第六章 八十四本传统大戏故事梗概
    **节 “三昆”
    第二节 “四高”
    第三节 “五老”
    第四节 “四冷”
    第五节 “四徽”
    第六节 “五”、“四”之与六十四本乱弹戏
    第七节 浙南民间故事剧

    第七章 舞台·戏院
    第八章 “艺人头上一把刀”——禁戏
    第九章 顾往瞻来
    **节 “戏曲”一词早发处
    第二节 从“三改”到两次华东会演
    第三节 足迹点要
    第四节 点击闪光的脚印
    第五节 终结语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