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 一种全球化的视角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 一种全球化的视角

  • 作者:彭新良
  •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560074726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529
  • 定价:¥28.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特别是后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冲突和事件,引发了人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从一些新的视角进一步观察、探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兴趣。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步伐,世界正朝着文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国际文化交往达到了**的规模和水平。在这些跨国界的文化交流中,除了以民间的形式展开外,很大一部分是在**政府指导下开展的文化外交,这种新型外交逐渐成为当代**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走向国际交流舞台的**,**文化软实力成为大国竞相角逐的对象,**文化利益成为各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宗旨和目标,从而使**的外交活动领域得以大大拓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而深入到文化领域中。
    本书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意义,并回顾国内外有关文化外交研究的文献和学术成果,提出了本文的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与路径。
    本书正文共分为八章。**章为“文化、外交与文化外交”,主要探讨了国际政治视野中文化与文明的范畴,并通过对有关“外交”定义和内涵的探讨,导出了文化外交的概念界定。什
    文章节选
    **章 文化、外交与文化外交
    1.1文化与文明的界定
    对文化和文明的定义进行探究,是研究文化外交范畴的前提与基础。而正是这一基础性的工作却险些让笔者一度迷惘到欲放弃这一选题的程度。王缉思在《文明与国际政治》一书中,有一段论述很精辟,“想使文明的定义规范化,得到一致的认同是不可能的,几乎有多少种论述文明的著述,就有多少种文明的定义。就这个意义上说,定义没有**的正误之分。”这一看法同样适用于“文化”概念之复杂性,可以说,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没有哪一个词汇像“文化”那样,曾经引起过人们如此多的关注与论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文化概念与范畴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文字游戏,相反,“深入研究文化范畴,具有重要的意义。界定文化一语的内涵与外延,探求这一术语变迁的来龙去脉,无疑将有助于文化学研究的深入……还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各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要求。”
    文化是一个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多元范畴,在古今中外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中关于文化的界定难以胜数。美国两位**的人类学家A.L.克罗伯(A.L.Kroeber)和C.克拉克洪(ClydeKluekhohn),曾于1952年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一书中,罗列了从1871年到1951年80年间西方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竟多达164种之多。文化定义的多样性由此可见一斑。与一些文化学的研究者有同感,笔者也发现对文化概念所引起的纷争,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有的人偏重文化观念的作用,把文化定义为观念之流,或观念联结丛;有的人则倾向文化的社会规范的价值,把文化界定为不同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者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文化定义。基于以上的认识和本文的研究目的,对文化及其相关的概念进行思辩,显然是进一步界定文化外交的前提。
    ……
    目录
    中文摘要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国外学界的研究进展
    2.国内学界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1.研究文化外交的意义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3.本书的结构
    **章 文化、外交与文化外交
    1.1 文化与文明的界定
    1.1.1“文化”的定义
    1.1.2 “文明”的定义
    1.1.3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1.2 文化外交的界定
    1.2.1 “外交”内涵的延伸
    1.2.2 文化与外交的相关性
    1.2.3 文化外交的含义
    1.2.4 文化外交的方式
    1.3 文化外交的作用和地位
    1.3.1 文化外交与总体外交的关系
    1.3.2 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的关系
    1.4 文化外交在实践中的发展
    第二章 全球化与民族性:价值观取向
    2.1 文化多样性与趋同性的对峙
    2.1.1 文化民族主义
    2.1.2 文化多元主义
    2.1.3 世界大同主义
    2.1.4 文化国际主义
    2.2 文化外交研究者的价值取向
    2.2.1 研究者的价值取向
    2.2.2 中国文化外交中的价值观取向
    2.3 文化冲突?文化合作?
    2.3.1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2.3.2 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
    2.3.3 亨廷顿的回应
    2.3.4 对中国学者关于“文明冲突论”批判的批判
    第三章 文化:外交的背景——文化与外交的原始理解
    3.1 传统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3.1.1 对“传统文化”的界定
    3.1.2 传统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3.1.3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3.2 政治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3.2.1 对“政治文化”的界定
    3.2.2 政治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3.3 文化的民族性对**外交的影响
    3.3.1 对“文化的民族性”的界定
    3.3.2 “民族性”的客观存在
    3.3.3 文化的民族性与**外交的关系
    3.4 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3.4.1 对“意识形态”的界定
    3.4.2 意识形态对**外交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章 文化:外交的手段——文化与外交的传统理解
    4.1 文化外交的资源——文化软实力
    4.1.1 “国力”概念的演变与新国力观
    4.1.2 “软实力”的提出
    4.1.3 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4.2 文化作为**外交的手段
    4.2.1 软实力作为文化手段的特点
    4.2.2 软实力手段的功能
    4.2.3 文化手段:媒体传播
    4.2.4 文化手段:对外文化交流
    4.3 西方大国的文化外交手段
    4.3.1 西方大国对文化手段的运用
    4.3.2 文化手段运用的特点
    第五章 文化:外交的目标——文化与外交的现代理解
    5.1 **文化**的界定
    5.1.1 ****观的扩展
    5.1.2 全球化使**文化**问题凸现
    5.1.3 **文化**的理论依据
    5.1.4 **文化**的两个基本维度
    5.1.5 **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5.1.6 对文化**的日益重视
    5.2 **文化利益的内涵
    5.2.1 **文化利益的界定
    5.2.2 明确民族文化身份
    5.2.3 保护主流价值体系
    5.2.4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5.2.5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5.2.6 全球化加剧**文化利益的争夺
    5.3 文化外交的第三种境界
    5.3.1 **文化利益对外交的决定性作用
    5.3.2 **文化**与文化利益的关系
    第六章 中国的**文化利益与文化**
    6.1 中国的**文化利益
    6.1.1 中国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6.1.2 中国的主流价值体系
    6.1.3 中国的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
    6.1.4 中国的文化发展活力
    6.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
    6.2.1 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
    6.2.2 影响中国文化**的外部因素
    6.2.3 影响中国文化**的内部因素
    6.2.4 维护中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第七章 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几点思考
    7.1 软实力建设中的几个要点
    7.1.1 中国软实力的三大弱势
    7.1.2 提高软实力,**在于练好内功
    7.1.3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源东
    7.1.4 以创新带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7.2 “走出去”,中国文化能走多远
    7.2.1 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四次“远播”
    7.2.2 中国文化的“物质符号”
    7.2.3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路在何方
    7.3 改革对外传播机制,提升中国的**形象
    7.3.1 中国的**形象
    7.3.2 改革传播手段,大力传递中国的声音
    7.3.3 两种形象的平衡
    7.3.4“个体形象”被放大
    7.4 构筑科学的文化外交决策和执行体系
    7.4.1 文化大国的战略选择
    7.4.2 中国文化外交的战略机遇期
    7.4.3 进行文化外交管理体制改革,构筑科学的文化外交体系
    第八章 中国文化外交的个案分析
    8.1 “文化年”引发的思考
    8.1.1 “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
    8.1.2 里程碑式的意义:一个文化外交的示范
    8.1.3 “意大利年”和中俄“**年”的相继举办
    8.1.4 “文化年”带来的思考
    8.2 孔子学院的“喜”与“忧”
    8.2.1 孔子学院的由来
    8.2.2 孔子学院的两大功能定位
    8.2.3 孔子学院的“中国速度”
    8.2.4 快速发展中的忧与思
    8.2.5 海外推广时,勿忘后方的语言**
    8.3 “中国制造”危机公关的启示
    8.3.1 “中国制造”危机的由来
    8.3.2 中国的应对措施
    8.3.3 “中国制造”危机的实质
    8.3.4 危机公关的启示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外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书从多轨外交、建构主义**利益分析和传播学等角度,对文化与外交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探讨,对文化外交的概念、特点、方式、作用及其在外交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文化外交实例对中国的文化外交战略与体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一些创见性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是一部难得的系统研究文化外交的专著。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