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报道大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报道大学

  • 作者:尹冬梅 王宏舟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61697
  •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 页数:436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由复旦的青年人集体创作的书。这群青年人来自复旦的各个院系:新闻、国政、中文、哲学、经济、计算机、化学、临床医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一家名为“复旦青年”的报社的记者、编辑和专栏作者。
    复旦青年报社由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主管,出版有双周刊《复旦青年》报、《青年》杂志,倡导“知性、思想、建设性”的办报办刊理念。2005年9月,《复旦青年》报开始改版,力图完成由一张“黑板报”性质的团的活动“简报”向一张“新闻与学术思想两翼齐飞”、能够反映当代大学生报道分析能力和思想学术水平的大报的转型。2006年,复旦青年报社又出版了思想性更为浓厚的《青年》杂志。改版、创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几代复旦青年学生为之付出了卓绝的努力。迄今为止,这份完全由学生自编的报纸,已经达到了11000份的发行量,受众群覆盖了学校内外的党政领导、本科生、研究生、在职教师、退休老同志、青年医务工作者、海内外校友等等。
    转瞬改版已过两年。期间,每期报刊的出版,总是与我们的读者索要报纸、杂志的电话、邮件相伴而行。于是,出版一本能够反映报社发展状况与报社成员成长轨迹的文集,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
    这本文集精选
    文章节选
    **编
    校 园
    “复旦学院”的**个学期 黄晨岚
    “复旦学院”成立伊始,因其创新模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复旦青年》本学期初也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以文理平台为基础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建立跨出了通识教育的**步,“复旦学院”迈出通识教育第二步》(2005年9月19日第l67期2版“观察”版)
    ���复旦学院”的**个学期即将结束。《复旦青年》继续关注“复旦学院”——看这通识教育第二步,如何迈开。
    本部十号楼二楼——他们在这里工作
    2005年12月15日周四12:30,本部十号楼二楼,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四个书院的四个学生工作办公室里,分别都围坐着一群正在讨论的年轻人——这是复旦学院的辅导员们每周例会的时间。
    在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旁有导师办公室、教学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党总支书办公室等,每个办公室的门上都贴着风格统一的指示,一目了然。办公楼走廊上挂着“复旦学院”信息栏,贴满了各种宣传海报和文件。不时会有一两个复旦学院的学生来到这里找辅导员。
    ……
    目录
    序:贴切活跃用心 秦绍德
    **编
    校 园
    “复旦学院”的**个学期 黄晨岚
    复旦的育人实践:二十多年的逐渐转向 赵 轩
    我们的核心课程:转折与碰撞 曹 然
    求索通识系列报道
    两个世纪的思与行——通识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傅盛裕
    回归原点,与经典为伴——通识教育系列报道之二 沈婵婧
    关于“讨论课”的讨论——通识教育系列报道之三 郑碧帆
    丙戌开局 滕育栋
    这是一次新中国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学入学考试 童 希
    申报转入医学院人数位列全校第三 傅盛裕、吴尚
    复旦药学院成立伦理委员会动物实验将设置使用门槛 郑碧帆
    研究生将是这次培养机制改革的*大受益者 周 菲
    邯郸枫林增开校车试运行背后 朱惠、唐旻
    复旦文基班的十二年 谢雪琳
    一次未完成的探索 谢雪琳
    观 察
    另一种坐拥“书城” 黄晨岚
    图书漂流,复旦搁浅 郑碧帆
    我们节约吗?我们怎样节约? 黄晨岚、陈倩儿
    健康大学:让预防走上前台 陈倩儿
    青藏铁路上,复旦的点滴痕迹 滕育栋
    十九年后,从文科楼到光华楼 谢雪琳
    文科图书馆购书,谁来选择?谁来评估? 谢雪琳
    现状与追忆:复旦人“畅销书”轨迹
    ——1976—2006 陈倩儿
    《品三国》浪潮下的复旦畅销书 陈倩儿
    我们的历史,怎样记取 唐旻
    复旦人看雪 夏天怡、周菲
    舆 情
    创业,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 童 希
    明天该往哪里去? 黄晨岚
    复旦的座位有多紧张?
    ——一份关于复旦教学资源的调查 褚悦闻
    跨校辅修的波形图:终点是不是“资源共享.COM” 沈婵婧
    教授与本科生到底有多远 吴 尚
    试卷不复返,敢问“阅卷权” 李 楠
    通胀之症
    通货膨胀中的复旦镜像 夏天怡、赵迎宾
    通货膨胀的现实博弈 陆晋源
    社团“新政”:用更合理的制度**社团发展 夏天怡
    又一届“挑战杯” 夏天怡
    第二编
    时 评
    伊拉克战争带来了什么 沈丁立
    选举的终结:美国中期选举的悖论 王义桅
    山雨欲来:对2007中美经贸关系的展望 宋国友
    六年外交成就背后的制度创造成就 郑智巍
    CPI值上涨不等同物价全面上涨 赵 伟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不能不说的秘密 胡 勇
    从央地关系到文明走向——评“黑砖窑”事件 任军锋 凤凰五记者被殴事件背后的舆论监督生态
    ——写在第八届记者节之际 张志安
    多哈回合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 强永昌
    关注指导教师群体,构建当代师生关系 陆晋源
    由“挑战杯”看本科学生的科研创新教育 卢大儒
    这个假期里,《复旦青年》如何关注雪灾 夏天怡
    青年勉乎哉 《青年》编辑部
    让历史理性的光芒照亮我们的生存 《青年》编辑部
    天 下
    禽流感——人类自戕的谶语 吴琳璐、李 伊
    她元首,她天下 吴琳璐
    向左走?向右走? 金晓文、翟玥 朝鲜核试与东北亚**局势
    ——学者谈六方会谈 顾晚成、王慧峰
    专家圆桌:2007·天下 柳思昀、俞琛
    历史与超越 张 旻、金晓文
    中国的答案 《复旦青年》十七大特刊报道组
    论 道
    聆听语言的寂静轰鸣 申小龙
    诗歌翻译的力量 万江波
    从世界本原到人工智能——哲学视角中的数学 徐英瑾
    永远的阿伦特 张汝伦
    崇祯与魏忠贤的较量 樊树志
    以农为本与以海为田的矛盾
    ——中国古代主流大陆意识与非主流海洋意识的冲突 周振鹤
    儒学是一种历史共同体学说 张荣华积累与转化:中国社会思想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 曾 亦
    革命家与学者:马克思主义思想史 余源培
    上山下乡:记忆中的记忆 赵嗣胤
    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地理考察刍议 葛剑雄
    和谐社会中的人权公平 胡守钧
    吟诵何为?
    ——以无锡国专为主线 傅盛裕
    思想照进现实 康 凌
    中国艺术传统与苦难意识 张旭曙
    第三编
    人 物
    她,和护士服的故事 曹金玲
    二十五载文献路,从青春到白头 曹 然
    朱维铮:本职规定了我一定要从事基础性工作 赵嗣胤、胡思恩
    复旦志愿者在海外 朱诗云
    罗书华:寻找一间聊天的教室 胡思恩
    思想史研究:自我认识与知识分子的生活世界 赵嗣胤
    方永刚:我以我是复旦人自豪 苏 欢
    李大潜: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黄缨杰
    读 书
    回归理性
    ——由美国出版业集团化联想2006年中国书业 贺圣遂
    当洛丽塔风姿绰约地走来 王宏图
    浅说《楚辞补注》 侯体健
    文理兼知——读书和译书的知识准备 王建开
    易卜生的遗产 孙 建
    小说电影化是电影改编的原点 梁永安
    走不出的古拉格阴影 郭梦霞
    从“周程、欧苏之裂”说起
    ——宋代思想史视野下的文学家研究 朱 刚
    “学术”也可以这么写
    ——《城记》读后 牟振宇
    谈 艺
    丰子恺论艺术 王德峰
    重温柯罗的回忆 熊 晖
    口传文学:伴随人类始终的文学样式 郑土有剧本文学的衰落和戏剧元素的泛滥 杨新宇
    巴赫的遗产:赋格的艺术 龚 岚
    蔡恒平《信仰十四行》述评 李 青
    幻影的墓穴 许有攸
    附 录
    复旦青年报社全体人员名录(2005年至2008年)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