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谁更了解中国?
QQ咨询:
有路璐璐:

谁更了解中国?

  • 作者:李翔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80040
  •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01日
  • 页数:295
  • 定价:¥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308080040
    • 作者
    • 页数
      295
    •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01日
    • 定价
      ¥3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这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英雄”的故事。他们是深刻的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以及随时代大潮浮沉的制造业工人。
    这些“英雄”无一不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时代坚持着各自的选择,尽力不让自己败退。他们并不人云亦云。对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又应该怎样?让这个**变得更好,这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文章节选
    **部分
    茅于轼:一个知识分子和这个**之间的情感变迁
    毫不让人意外,在接下来的中国经济改革中,茅于轼成为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因为他对西方经济学常识的普及,也因为他以民间立场对经济改革的推动——80岁时茅于轼说,自己从未想过要成为政府的智囊,他更愿意选择的身份是一名独立的民间知识分子。这同大多数乐于参与决策的中国知识分子不同。直到今天,茅于轼仍然认为,中国进一步变革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于两个群体,其中之一是政党和政府内部的改革力量,另外一部分则是知识分子,尽管后一群体总是难以摆脱权力的诱惑和公众舆论的压力。政治权力和公众舆论,都会对知识分子的独立产生压力。
    1993年,离开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茅于轼发起创办了民间学术机构天则经济研究所。也是在这一年,茅于轼开始参与慈善事业。他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汤敏一起在山西的一个小村庄开始了小额贷款的试验。10年前,也就是1983年,孟加拉国的一位大学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创建了专门向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格莱珉银行。而茅于轼则开始了自己更为彻底的来自民间的尝试,尽管他的种种努力看上去似乎是意义大过于实质,但是对于那些受到影响的个体而言,可能是他们整个人生的转折。
    不过,或许在未来更会被人提及的是茅于轼扮演的道德角色。���是知识精英作用于社会的典范,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的道德榜样。在一个迅速变动的社会中,这位老人始终坚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而这正是大多数人所难以做到的。尽管他总是在宣扬人的“自私”对于社会的好处,但在实际生活中,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比如曾经有人描写说,他去超市买食物,总是挑那些离保质期*近的,因为如果他不买,很可能这些无人问津的食品就会被浪费掉。而他在慈善事业上的作为,比如他在山西进行的小额贷款试验,还有旨在为农民的孩子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富平学校,也都是这个道德楷模角色的注脚。
    他变得越来越温和,他不再是那个在上海街头演讲的青年,也不再是那个险些被饿死的“右派”知识分子,而是作为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他对这个**的情感也在变得温和而理性。只是这种对**和时代的审慎的情感仍然在不断变化着。2005年,当我问到他对这个**和时代的态度时,茅于轼说,尽管他一直保持乐观,但在本质上,他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个时代。那个时期针对他个人的一些事件让他越发尖锐,尽管他是个生性平和的人。他想要发起成立的一家慈善基金会碰到了几乎是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必须为这家个人性质的私募基金会募集到2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才能够被民政部批准——2000万和800万,这是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对非政府所有的私募基金会和公募基金会的注册资金底线。尽管这个基金会的发起人包括吴敬链、柳传志和任志强等社会名流,他们仍然无力改变政府划定的边界(*后成立基金会的想法终于宣告失败,妥协的方案是将之变成一个投资基金)。他尖锐地评论我们现在是“利益代替了理想”,“法律在道德之前,道德只是底线,可是我们现在首先是法律得不到保障”。说完这些之后,他又大声宣称自己是个乐观主义者,原因很简单,也让人沮丧,“因为从长远来看,人类总是要进步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说过另外一句话:“从长远来看,我们都是死人。”
    三年过去,他没有再直白地表达自己对**和时代的个人情感。只是,他说自己已经看到了进步。如果说杨佳之死让很多愤世嫉俗的人看到法律之死,却让茅于轼看到我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而这在漫长的视平民生命为草芥的历史上,是难以想像的——这样说时,他扬了扬放在面前的唐德刚著作《晚清七十年》。P026-027
    ……
    目录
    自序
    我们都在这个时代面前节节败退
    **部分 观念的历险
    张五常:再论中国
    茅于轼:一个知识分子和这个**之间的情感变迁
    黄亚生:好争辩的中国人
    陈志武:宏观调控与国进民退
    谢国忠:难以自控的直言不讳
    第二部分 独行的知识分子
    许纪霖:矛盾体
    袁伟时:抛弃狭隘
    谢泳:生活在别处
    展江:行走边缘
    第三部分 喧嚣年代的作家
    余华:真实的荒诞性让人哑口无言
    程永新:等待伟大的中国小说
    凌志军:中国三十年叙事
    吴思 王树增 李亚平:通俗历史学的兴起
    郑渊洁:童话与现实
    韩寒:得志少年
    第四部分 商业英雄
    王石:伟大公司的梦想
    沈文荣:这就是沈文荣!
    郭广昌:商业哲学家
    李书福:倔强的石头
    第五部分 大时代与小人物
    校长和他的少年商人们
    工业化的喘息
    还乡
    后记
    纪念大卫·哈伯斯塔姆
    致谢
    编辑推荐语
    张五常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是奇迹,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如果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制度是怎么回事,就说要改,要把西方的制度引进来,这就有问题了。
    陈志武
    虽然中国经济增长不过三十年,但多数人并没有理解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袁伟时
    **有危难,应该捍卫**,**利益应该维护,这都正确。问题在于,我们应该理性地判断,什么是**利益。
    余华
    “文革”的现实充满了荒诞性,但是又是真实的。今天的现实也是。就是现实中的荒诞性吸引了我。
    韩寒
    关心自己时代的政治社会问题,是一个作家的基础职责,就像一个车手必须要会开手动挡一样。
    王石
    现代企业制度一定建立在假定人之初性本恶的基础上。不要人情,不要讲什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人就要怀疑,至于你对我好不好,不重要;你喜不喜欢我,不重要。这就是我的逻辑。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