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婚姻家庭法(第八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婚姻家庭法(第八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作者:杨大文 龙翼飞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84941
  •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作为一部以提供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专业课教材,本书在内容上将法理的探讨、制度的评析、法条的诠解、法律的适用等融为一炉;以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规范体系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一些重要的外国立法例,也从比较法的角度作了适当的介绍和评析。第八版保留了本书的总体框架、知识体系和编写特色,同时又力求有所改进、有所完善。本次修订根据民法典和司法实践的新发展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并对教学案例进行了删减。。
    文章节选
    **章 导论:婚姻家庭与社会制度
    本章导读
    婚姻家庭法学是研究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制度、法律关系和与此相关的法律现象的科学。 学习婚姻家庭法学,首先应当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婚姻家庭的概念、本质、社会功能,婚姻家庭制度在社会制度中的地位,人类两性、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产生、演变和发展的规律及各阶段的特点等基础知识,要有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借此为学习和研究婚 姻家庭法学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术语
    婚姻 家庭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家庭功能 婚姻家庭制度 群婚制 对偶婚制 一夫 一妻制
    **节 婚姻家庭的概念和本质
    一、婚姻家庭的概念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广泛、*普遍的社会关系。然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婚姻家庭 并非自始存在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婚姻家庭在本质上无非是某种社会关系,是存在于婚姻双方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我们称其为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以便将其与其他社会关系加以区别。肯定婚姻家庭关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我们研���这一特定对象的出发点。
    【链接】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的起源》一书的第四版序言中指出:“在六 十年代开始以前,根本谈不到家庭史。历史科学在这一方面还是完全处在‘摩西五经'的影响之下。人们不仅毫无保留地认为那里比任何地方都描写得更为详尽的这种家长制的家庭形式是*古的形式,而且把它?D?D?D除一夫多妻制外?D?D?D跟现 代资产**的家庭等同起来,这样一来,家庭似乎根本没有经历过任何历史的发展;至多认为在原始时代可能有过杂乱的性关系的时期。”
    19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等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为研究原始社会积累了愈来愈丰富的资料。《母权论》的作者巴霍芬、《原始婚姻》的作者麦克伦南、《古代社会》的作者摩尔根等,以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探讨婚姻家庭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许多新的发现和见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古代社会》一书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国古籍中也有若干前婚姻家庭时代原始人的生活和婚姻家庭的起源等记载。例如,《吕氏春秋?恃君览》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杜佑《通典》载:“人皇氏始有夫妇之道,伏羲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但是,这些大概只是远古的传说在后人著述中留下的痕迹,并没有对婚姻家庭的起源和演变作进一步的说明。总的说来,在古代中国,人们对婚姻家庭问题的认识一直受着天命思想和宗法观念的支配。在古代欧洲,人们对婚姻家庭问题的认识则是以宗教神学为依据的。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巴霍芬、麦克伦南、摩尔根等为代表的相关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历史唯物主义的问世才使有关婚姻家庭的研究成为真正的科学。
    (一)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按照比较公认的见解,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可以表述如下: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为了正确理解上述概念,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就婚姻而言:**,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婚姻制度的确定,是出于维护两性关系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所谓“同性婚”,是不符合婚姻的本意和宗旨的。第二,婚姻是男女双方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为当时社会所认可的;其他非配偶身份的结合,即使男女双方长期共同生活也不成其为婚姻。第三,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婚姻双方构成了*初的家庭关系,通过生育又产生出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就家庭而言:**,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同一家庭的成员是被婚姻和血缘纽带联结在一起的。此外,收养也可以成为家庭关系的发生根据。第二,家庭须有共同经济,如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组织消费等,具体情况因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而异。第三,由于家庭既是亲属团体又是经济单位,所以家庭成员一般均为近亲属,而亲属(包括某些近亲属)并非都是家庭成员,他们是分属于不同家庭的。
    在学术研究的领域内,人们往往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婚姻家庭的概念。一种概念是广义 的,婚姻家庭泛指自群婚制出现以来的各种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其中包括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婚和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家庭形态。另一种概念是狭义的,婚姻家庭仅指 一夫一妻制形成以来的个体婚和个体家庭。有的学者则对婚姻作广义的解释,对家庭作狭义的解释。其实,作为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群婚和对偶婚亦不妨称为婚姻,当时已有一系列的婚姻禁例使其与其他的两性关系相区别。但是,从原始群体到氏族公社,作为经济共同体的家庭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谓群婚制下的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以及对偶家庭等,只是对家庭一词的借用,而非家庭一词
    目录
    **章导论:婚姻家庭与社会制度 1 **节婚姻家庭的概念和本质 1 第二节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历史类型 7 第二章 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 16 **节古代型的婚姻家庭法 16 第二节近现代型的婚姻家庭法 22 第三节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和立法 27 第三章 婚姻家庭法概述 41 **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41 第二节婚姻家庭法的渊源 45 第三节婚姻家庭法的地位 48 第四节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51 第四章 亲属关系原理 65 **节亲属的概念和分类 65 第二节亲系和亲等 70 第三节亲属关系的法律事实 74 第五章 婚姻的成立 80 **节结婚制度概说 80 第二节婚 约 83 第三节结婚的条件 85 第四节结婚的程序 89 第五节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 93 第六章 婚姻的效力 103 **节婚姻效力概说 103 第二节配偶身份权 105 第三节夫妻财产制 113 第七章 婚姻的终止 123 **节离婚制度概说 123 第二节协议离婚 133 第三节诉讼离婚 138 第四节判决离婚的法定标准 141 第五节离婚的法律后果 147 第八章 亲权与亲子关系 161 **节亲权与亲子关系概说 161 第二节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 167 第三节婚生子女 171 第四节非婚生子女 173 第五节继父母继子女 176 第九章 收 养 178 **节收养制度概说 178 第二节我国的收养立法及其基本原则 181 第三节收养关系成立的法定条件 182 第四节收养关系成立的法定程序 187 第五节收养的法律效力 191 第六节收养关系的解除 193 第十章 扶 养 196 **节扶养制度概说 196 第二节我国现行扶养制度 200 第三节扶养制度的完善 205 第十一章 监 护 211 **节监护制度概说 211 第二节监护的设立 213 第三节监护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216 第四节监护的终止与撤销 218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219 **节《民法典》之总则编是婚姻家庭责任的基础 219 第二节《民法典》其余各编是婚姻家庭责任的补充 220 第三节侵害婚姻家庭权利的民事责任 221 第四节侵害婚姻家庭权益的行政责任 225 第五节侵害婚姻家庭权益的刑事责任 226 第十三章 民族、涉外、涉侨及中国区际婚姻家庭法律问题 229 **节民族婚姻家庭法律问题 229 第二节涉外婚姻家庭法律问题 233 第三节 涉侨、涉港澳台的婚姻家庭法律问题 237 第三节参考书目 24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