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信息技术应用与组织文化变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QQ咨询:
有路璐璐:

信息技术应用与组织文化变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作者:任敏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87966
  •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一个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技术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也会影响社会生活中相应的制度安排和行动规范。 本书基于一家大型国企历时多年的“初启-停滞-重启-成功”的曲折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与组织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尝试回答当今时代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组织文化怎样的变迁?文化的变迁又是如何发生的?外来的复杂技术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应用成功?除了组织文化,组织外部的多重环境又是如何影响组织内部的技术应用过程的? 本研究对组织研究中的制度学派和信息技术-组织研究中的互构学派都有所推进。
    文章节选
    二、 研究创新
    本研究贴近复杂案例的实践历程, 着力于揭示技术应用与组织文化的互构机制, 并 “向外” 拓展探讨该逻辑链条与制度环境的关系。 相比之前的研究, 从经典概念, “技术” 与 “组织文化” 各内涵层次之间逻辑关系的拓展, 到IT 组织文化变量间的实质过程模型提炼, 到理论建构的形式检视, 到技术的组织合法性分析框架和一个企业组织于开放的环境中采纳一项革新性技术的可能逻辑模型的建构, 都是本研究明确的学术贡献。
    **, 本研究提出了技术定义的分层概念模型 (物理逻辑/组织文化逻辑/组织实践逻辑) , 把奥利科夫斯基的技术定义关于技术的 “社会性”角色细分为 “实践逻辑” 及 “文化逻辑”, 使得技术的定义更具有分析��。
    第二,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解释型组织文化研究范式。 此前的解释型文化研究范式, 认为组织文化的深层次假定或价值决定了文化的外在表征层, 即文化的内层决定了作为表达物的文化外层。 而本研究指出,文化内层的意义与价值不仅决定外层客观文化现象而且也被后者所建构。即当外在的组织文化现象发生改变, 比如员工的工作方式、 企业制度等发生变迁, 也会反过来向内渗透, 改变组织成员的观念内涵。 基于此, 本研究引入心理学的认知平衡理论展现了外在文化现象建构文化内涵的微观机制。 并且, 本书在一个研究里混合采用了文化研究的两个范式, 功能主义范式和阐释主义范式, 在实证分析中混合采用文化的整合视角、 分化和裂变视角, 这是既往学者有所提议但未曾实现的研究。
    第三, 本研究以深描叙述的方式对一个经验问题?D?D伴随信息技术应用, 中国国企组织文化在实际中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做出回答。 本研究基于实证调查, 提出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我国国有企业中组织文化的两种建构类型 (construct type) ?D?D人情文化和职业文化, 并具体呈现、 比较了其内涵。
    第四, 本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在组织中应用可能引发组织文化变迁的三种实质性机制。 这包括: 技术强制、 管理设计和员工调适。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1) 推进了技术强制中的微观机制探讨;(2)改变了以往研究中对组织员工独立于管理层的预设, 指明了信息技术 文化研究中的突生性视角研究的工具及其结论的适用边界;(3) 区分了管理层推动技术应用、 促进组织文化变迁的多重行动逻辑, 包括: 赋予技术组织合法性、 制度规训和观念塑造等;(4) 揭示了作为文化变迁推动者的组织员工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行动机制: 适应性学习、 意义性调适和趋利性选择。
    第五, 在构建实质性 (内容) 机制模型的基础上, 本研究也展开对该理论建构的形式性评估, 突出其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理论建构上的推进之处。 这包括:(1)在因果主体性质及其作用逻辑上, 强调非单一因素 (技术或组织意志) 的强制逻辑, 亦非突生性逻辑而强调其互构性;(2)信息技术 组织文化变迁是过程模型/逻辑, 即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而非变量模型/逻辑、 充要条件;(3)理论建构采用混合分析层次, 以凸显组织层面的变量间关系如何向下具有亚组织层面 (部门层次) 和个体层次的发生机制。
    第六, 发展了组织合法性的分类。 本研究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合法性, 依据评估主体和组织活动的性质, 将组织合法性细分为一种内部合法性和三种外部合法性。 具体包括:(1) 内部人评估组织内部活动维度而来的组织内部合法性;(2)组织内部人评估组织 外部环境关系的外部合法性;(3)外部人评估组织内部活动维度的外部合法性; (4) 外部人评估组织 环境关系维度的外部合法性。
    第七, 将组织合法性应用于分析特定实践。 本研究结合技术 组织关系而发展了技术的组织 (内部) 合法性框架, 包括绩效合法性、 任务合法性和价值合法性, 通过比较不同维度合法性的不同评价主体、 评价标准、作用之源、 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等, 解析了新技术在组织内部获取多方成员认可的微观过程, 打开黑箱, 展现了技术应用成功条件的复杂性。
    第八, 对既有的组织研究有所补充。 既有社会学研究对组织内部行动者的利益诉求和权力行动关注过多, 却对其作为价值行动者的一面关注不够; 既有科层制研究对组织自上而下的命令得不到执行如何危害组织目标等负功能强调较多, 而对于组织内部上下不一致如何增加了组织弹性, 缓冲了自上而下的组织决策风险揭示不多。 本研究第六章对技术应用中组织亚群体之间的裂变如何成为技术危机中可凭借之资源的分析, 为此做了一个补充。
    第九, 揭示了组织外部环境何以作用于组织内部的技术应用, 从中区分出我国国有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可能面临的四个环境维度: 产品市场环境、 技术市场环境、 业务环境以及政策环境。
    总结一下,
    目录
    **章 问题与综述 **节 现象与问题 第二节 IT-文化的既有研究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IT-组织 (文化) 变迁研究分类及本研究的视角选择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调查历程 第四节 案例介绍 上篇 信息技术与组织文化变迁 第三章 IT应用中的文化伴生: 个体工作行为中的文化变迁 **节 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个体工作行为中的文化变迁 第四章 IT应用中的文化调适: 个体间合作关系中的文化变迁 **节 同级同事关系变迁 第二节 上下级关系变迁 第五章 组织文化变迁及其变迁机制 **节 组织文化变迁: 从人情文化到职业文化 第二节 IT应用引发组织文化变迁的三重机制 下篇 技术应用的组织条件及制度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 技术应用成功的组织合法性条件 **节 技术应用中的组织合法性问题 第二节 技术的组织合法性分析框架 第三节 大鹏公司应用ERP的历程: 起 “死” 回 “生” 第四节 多重组织合法性变迁与技术的应用起伏 第五节 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技术之组织合法性的共变 第七章 多重组织环境与IT- 组织文化变迁 **节 组织应用技术的多重环境 第二节 多重组织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节 基本观点及研究创新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未来议题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ERP的功能简介 附录二: 本书所涉访谈人员编码列表及职位信息 后记: 十年拔一刺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