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利格曼幸福模型的第三个维度是对意义的追求,即让个人的显著优势归属于或服务于比自身更有意义的事情。弗兰克尔(Frankl,1963)是意义研究的先驱,他强调幸福不能通过渴望幸福而获得,相反,它是在追求那些超越自我的更伟大目标的过程中的不经意的收获。那些成功地追求自身与更伟大目标相关联活动的人,能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这种有意义的人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实现,如: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追求艺术、思想或科学的创新;哲学或宗教的沉思;奉献社会或保护环境的行动;遵循内心呼唤的职业体验;灵性的或其他潜在的对虚静的追求,例如冥想(Stillman & Baumeister,2009)。至于如何来建构有意义的生活并不重要,只要能创造出一种“我过得很好”的满足感和信念即可(Hicks & King,2009)。
意义和目的可以激发陷入心理困扰的当事人设定目标,然后稳步地追求目标。心理**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冒险活动,它能帮助当事人定义并设置具体的目标,澄清与这些目标相关的重要意义,以增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McKnight & Kashdan,2009)。也有一些有说服力的研究表明,意义感和目的感可以帮助个体从困境中恢复或振作起来,从而缓冲无望感和失控感(Graham,Lobel,Glass,& Lokshina,2008)。此外,那些生命中充满意义的当事人更有可能在面临困境时坚持下去,而不是放弃。积极心理**认为,缺乏意义不仅是一种症状,也是抑郁和各种心理障碍的原因。
近来幸福理论又进行了修正,加入了积极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和积极成就(positive accomplishment)两个元素。积极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因为很少的积极关系会让人感到孤独。传统的缺陷导向的心理**大多将问题定位在当事人内部,低估了包围当事人的人际环境的巨大影响。询问每一位当事人:他放声大笑是什么时候?后一次感到难以言表的喜悦是什么时候?后一次感到深刻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时候?后一次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是什么时候?证据很明显:所有这些经历都可能涉及其他人。面对生活的挑战,其他人是沮丧好的 “解药”。
有时候,人们是因为成就感(完成感)本身而��追求它。那些**富有成就感生活的人们常常全神贯注于他们所做的事情、满怀热望追求快乐,并且在获得成功时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他们是为了比自己更伟大的事业而胜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