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 作者:杨联芬 张洁宇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97422
  • 出版日期:2022年02月01日
  • 页数:372
  • 定价:¥5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教材共10编38章。1-8编以作家单篇(册)作品为精读对象,文体为小说、散文和戏剧;9-10编为诗歌专题,在精读代表性诗人诗作的同时,简要呈现新诗发展史脉络。 本教材不取文学史教材一般采用的编年体式,不追求“大而全”,而讲求原著阅读之“精”和“深”。全书10编,每编所涉议题,或为现代文学史中具有“原点”意义的重要命题,或为重要文学思潮,或呈现文学史重要症候,或着眼于某一文学主题的流变历史;以之为纲,选取作品,形成单元;各单元相对独立,却有所呼应,整体上形成对现代中国文学历史走向与艺术实践的观照与反省。本教材结构新颖,不落俗套。各章作者,均在相关领域卓有建树;各章对作品个案的文本分析,富于创新,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现当代文学作品阐释的前沿水平。本教材既严格精选名家名作,又不拘泥于论资排辈,而注重作品本身的代表性和艺术价值。本教材通过对作家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审美分析,引导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形式,学会分析,并激发创造性思维。本教材语言深入浅出,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配合专业课程学习,也适用于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同时,还可为爱好文学和写作的广大读者提供文
    文章节选
    第28章 《小鲍庄》:语言洪水中的坝与碑

    王安忆的《小鲍庄》,在“正文”之前有两段文字,分别标为“引子”和“还是引子”。标题“引子”宣告了叙述本身的开始和所述的故事的开始,“还是引子”却延宕了这双重的开始,或者说重复了这双重的开始--“还是”二字有点恶作剧意味,暗示了好戏的迟迟不开场或迟迟不开场的准是好戏。“引子”和“正文”的悖论关系在这里暴露无遗,“正文”的开始被一再延缓却使我们得以滞留于作品的开始之中。“引子”通常被视为无关紧要的可以跳过不读的“闲话”(“闲话休提,言归正传”),却又因其置于篇首且具有先导作用(引者,导也)而不容忽视。“引子”时刻意识到与“正文”的不平等关系,意识到来自量(篇幅)、位置(被排挤到边缘)、身份(“闲话”)等方面的压力,因而摆出一副伪谦卑的高傲姿态。“还是引子”是“引子”的自我强调,“引子”的后援,因而扩大了它与“正文”之间的暧昧的裂痕,使自身的重要性增值。然而,当它这样做的时候,却暴露了自身的分裂和内哄。“引子”被“还是引子”挤到了更加远离“正文”的边缘,成为“闲话的闲话”。“还是引子”则因其对“正文”的僭替而冒犯了阅读的期待,夹在“引子”和“正文”之间左右为难。这样,《小鲍庄》采用了使叙述充分延宕和分裂的策略来开始,实际上显示了自身的“可重读性”--在“引子”、“还是引子”(以及后来的“尾声”、“还是尾声”)与“正文”之间,无数缝隙和空白为生产性阅读创造了可能。我们的解读便从这里开始。


    “引子”和“还是引子”是两则“拟神话”(或不妨称之为“伪神话”)。它们叙述了一般神话所包含的那些主题因子:天灾(洪水)、家族的起源、地貌的形成、罪与罚与救赎,等等。神话是凝聚一家族一部落一民族之大希望和大恐惧的一整套象征体系。有关起源的神话解释了人们的来源、生存的合理性、活下去和繁衍下去的根据。有关罪与罚与救赎的神话则解释了人们所面对的种种困境、必须在这些困境中生存的理由和必将摆脱困境的允诺。无论原始神话还是当代神话,都具有这两方面的功能,以维系一个社会体系的运转。《小鲍庄》的拟神话采用了匿名的叙述角度,王安忆解释说:“我想讲一个不是我讲的故事。就是说,这个故事不是我的眼睛里看到的,它不是任何人眼睛里看到的,它仅仅是发生了。发生在那里,也许谁都看见了,也许谁都没看见。”--(《我写<小鲍庄>》)神话的匿名叙述赋予自身一种神秘的、自然的和理所当然的性质,从而拥有令人敬畏的、毋庸置疑的权威。小鲍庄的村民们不自觉地被笼罩在这个权威的阴影下,用这一套象征体系的符码来解释他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天灾人祸、仁义道德、善恶美丑。然而正是王安忆自己戳穿了拟神话的匿名叙述性,她在上述引文后紧接着说:“也许,事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有结果,全是徒劳,因为一个人是永远不可能离开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的。”
    这讲的是作家自身的叙述困境,倘若从生活在拟神话权威阴影下的小鲍庄村民的角度来看,那么,一个“拟”字便已昭示了这套符码的人为性,它是否那么天经地义,那么“自然”,都是值得质疑的。当然,只有在受到另一套符码的撞击时,质疑才可能产生,这点我们放在稍后讨论。两个“引子”自行揭示了“神话”或“类神话”的虚构性和人工制作过程:只要我们使用匿名的叙述角度,使用“九百九十九天”、“七七四十九天”一类神秘的数字以及别的习用语汇,来讲述有关起源、罪与罚与救赎的“历史”,就足以建立起一套自行运转的象征体系,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恐惧和向往。人工创造的神话当然也会被人工改变,“还是引子”里说:“这已是传说了,后人当作古来听,再当作古讲与后人,倒也一代传一代地传了下来,并且生出好些枝节。”又说:“自然,这就是野史了,不足为信,听听则已。”神话在传承过程中受了历史的污染,产生了裂隙,所谓“枝节”、所谓“野史”,都是对符码的溢出和挑战。正如我们重读“正文”时将要发现,这些溢出和挑战无不与“性”有关,又无不带来了“惩罚”,因此,拟神话不仅是关于生存合理性的符码,而且是关于性规范的符码,关于权力结构的符码。但是,目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另一套与这两则拟神话相纠缠的符码,即关于叙述本身的符码。
    作家试图用她的两段“引子”和两段“尾声”筑一道“鲍家坝”,在语言的滔天洪水中围起这一段被命名为《小鲍庄》的文字孤岛。如前所述,这道堤坝绝不是“固若金汤”的,在“引子”与正文之间,“引子”与“还是引子”之间,已然存在诸多裂缝,语言的洪水无可阻遏地渗将进来。这就产生了叙述的“罪过”的问题,写作“与生俱来”的原罪便是:我只有写一篇与众不同的作品才合“法”,这从“抄袭”、“模仿”、“雷同”等词的贬抑色彩上可以见出,但既然这作品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与其他作品的差异,便也把其他作品的存在包含在了自身内部。作品只有寄生般地依赖于不断排斥其他作品才能
    目录
    编 “人”的发现 第1章 《狂人日记》:鲁迅那代人的醒和怕 第2章 《潘金莲》:女性的发现 第3章 《石秀》:情欲的现代言说 第二编 “家”的破碎 第4章 《北京人》:诅咒之祝福 第5章 《离婚》(老舍):暧昧的复调 第6章 《金锁记》:“恐怖”的“日常” 第三编 故乡之“乡” 第7章 《果园城记》:荒原中的诗意 第8章 《青天在上》:另类的乡土情怀 第9章 《人生》:妥协的结局和解放的难度 第10章 《透明的红萝卜》:虚实缠绕中的乡土叙事 第四编 反省“现代” 第11章 《离婚》:吊诡的现代性 第12章 《缘缘堂随笔》:温热的玄想 第13章 《湘行散记》:历史长河中的生命与文化 第14章 《围城》:方鸿渐与钱钟书 第五编 “思”与“诗” 第15章 《灯下漫笔》:暗夜里的思想与写作 第16章 《野草》:鲁迅的“美学” 第17章 《伍子胥》:“断念者”的生成 第六编 性别之维 第18章 《伤逝》:独特的反讽 第19章 《生死场》:“民族”书写中的性别身份 第20章 《我在霞村的时候》:性别的政治与自我的革命 第21章 《无字》:女性化写作与宏大叙事 第22章 《小团圆》:张爱玲的“自白书” 第七编 历史与创伤 第23章 《波动》:死去了的小资时代 第24章 《废都》:颓废的“文人”取代“知识分子” 第25章 《故乡面和花朵》:话语的飞升与意义之虚无 第26章 《受活》:招魂、轮回与历史的开启 第八编 先锋与寻根 第27章 《山南水北》:韩少功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宿命 第28章 《小鲍庄》:语言洪水中的坝与碑 第29章 《棋王》:知青小说如何“寻根” 第30章 《山上的小屋》:恐惧和救赎中的历史讲述 第九编 “新诗”的创造 第31章 语言的革新与解放 第32章 “戴着脚镣跳舞” 第33章 从“青年”到“中年” 第34章 “现实的荒野” 第十编 当代诗歌:见证与愉悦 第35章 “运杨柳的骆驼”与“悬崖边的树” 第36章 “新的转机” 第37章 “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诗歌” 第38章 “从这里,到这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