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梵相遗珍——巴蜀天龙八部造(图)像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梵相遗珍——巴蜀天龙八部造(图)像研究

  • 作者:刘显成,杨小晋 著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73200419
  •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扎根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图)像微观生态系统,对相关考古资料进行梳理与勘察,同时结合文献研究,从图像学角度探索巴蜀天龙八部的特征及其演变过程。作者对据此呈现的“天龙八部”现象进行历史追溯和横向对比,力图深入辨识这些造(图)像的尊格和意涵,以此检视学术界惯常确立的有关天龙八部造(图)像常识的正误、缺陷等问题,进而在佛教文化系统中对其进行定位,为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章节选
    后 记 所谓人生,因缘际会,随顺而已。 2013年,我和搭档杨小晋老师完成教育部社科项目,写成专著《梵相遗珍——四川明代佛寺壁画》一书。在解读明代佛寺壁画中的天龙八部图像时,我们突然意识到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图)像的丰富珍贵。但国内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而日本学者水野さや甚至比国人对此更富有热情,这不能不让人汗颜。我们是喝着巴蜀江河水、踏着巴蜀山川路的地道巴蜀人,荣耀她的历史,歌颂她的文化,融入她的历史血脉之中,是献祭给这片土地的深沉的爱!于是,研究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图)像的想法萌芽了,并有幸获批2015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 三年沉浸在巴蜀大地佛教美术文化之中,我们收获了诸多善缘情谊。 2016年菜花金黄的3月时节,中国**博物馆研究员李翎老师带着我到巴中、广元石窟进行田野考察。李老师女汉子的生活作风、知性���学者风范给我留下了诸多教益和美好回忆。她关心我的研究工作,将著作《佛教与图像论稿》送给我,提示我夜叉、戴兽首冠者的研究成果。 西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学者蒋晓春、王雪梅也给予我无私的帮助。蒋晓春大哥将其还未出版的《嘉陵江流域石窟寺调查及研究》书稿发给我,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2018年6月至7月,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屈健院长和刘艳卿老师组织的**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互联网 ’艺术理论评论人才培养”开班。我跟随杨国栋、王江鹏老师和培训班25个同学从西安沿丝绸之路向西考察佛窟至龟兹。乐舞佛国,沧桑羁旅,收获了友情也充实了认知。 研究期间,我们带着研究生谭显珍、李春丽、谭斌考察广元、剑阁、绵阳、遂宁一线的石窟寺,带着谭斌、杨荞伊、黄博、贾曜宁考察南充石窟寺,一路吟诗访古,文化承继就这样在阳光明媚中催化着。这里要感谢陈玲同学,本书有几幅图片是由她处理的。 历劫保存较好者,大多居处僻野。我们每次田野考察,都会遇到淳朴善良的老乡带路,甚至用柴刀披荆斩棘开路。他们会讲那些破坏佛像遭报应的故事,大多所指名姓确凿。他们也希望通过我们呼吁,让其守望的古老文化遗存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有效保护,让自己的奉献能有所回馈。 做一次研究是一次呕心沥血的战斗。我要吐槽一下,文化部项目经费为六万,在现今物价下,出版一本彩印书是困难的。为了让本书顺利付印,我们申请了西华师大英才科研基金和出版资金资助。所以真心感谢学校科研处、财务处和院校相关领导对课题组提供的热忱帮助。 做一次研究是一种徜徉书海史迹的成长,是一次真情真知的收获。我和杨小晋老师假期外出考察一般都带着儿子杨宬,希望他能参与我们的调研工作,伴着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健康成长。 写书的过程中,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付出很多,感恩遇见你们!感恩与你们同行! 故,巧把尘劳作佛事,随顺工作,随顺人生,随顺是记。 2019年2月19日夜于给孤独居
    目录
    章 佛教天龙八部及其造像的渊源/1 节 神话与宗教文本中的天龙八部/1 一、 古印度神话与宗教中的天龙八部溯源/1 二、 传世佛经中天龙八部的存在样态/5 第二节 佛教宇宙观中的天龙八部/13 第三节 天龙八部的部系特征/23 一、 天众(devās)/23 二、 龙众(nāgās)/28 三、 夜叉(yak?ās)与罗刹(raksasās)/30 四、 乾闼婆(gandharvās)/36 五、 迦楼罗(garu?ās)/41 六、 紧那罗(ki?narās)/44 七、 阿修罗(asurās)/50 八、 摩睺罗伽(mahoragās)/53 第四节 天龙八部艺术群像/55 一、 天龙八部造(图)像的历史追溯/56 二、 天龙八部造(图)像系统的样式/76 三、 天龙八部造(图)像仪轨/80 第二章 成都以东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广元、巴中、达州、绵阳、德阳、南充、广安、遂宁/84 节 广元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84 一、 广元千佛崖的天龙八部造像/84 二、 广元皇泽寺的天龙八部造像/93 三、 广元旺苍县普济镇佛爷洞摩崖石刻1号龛的天龙八部(初唐·四身形制)/99 第二节 巴中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100 一、 巴中南龛的天龙八部造像/100 二、 巴中北龛的天龙八部造像/106 三、 巴中西龛的天龙八部造像/112 四、 巴中东龛第1龛的天龙八部造像(隋至初唐)/121 五、 巴中兴文沙溪摩崖石刻第7龛的天龙八部(初唐,唐高宗前期·线刻)/121 六、 巴中水宁寺摩崖造像中的天龙八部/122 七、 巴中三江佛爷湾摩崖石刻第1龛的天龙八部(初唐)/125 八、 巴中恩阳佛尔崖摩崖石刻第3龛的天龙八部(隋至初唐)/125 九、 巴中麻石佛尔崖摩崖石刻第4龛的天龙八部(盛唐,开元二十八年)/125 十、 巴中通江县的天龙八部/126 十一、 巴中市平昌县的天龙八部/130 第三节 达州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132 一、 大竹县明星村第1龛[MXC—1,盛唐前期(约684—779)]/132 二、 大竹县乌桥第1龛[WQ—1,盛唐后期(约684—779)·六身形制]/134 三、 杜家湾第1龛[DJW—1,唐开元三年(715)·六身形制]/136 四、 宣汉县浪洋寺第3龛[LYS—3,唐至德元载(756)·持芦笙迦楼罗]/138 五、 宣汉县浪洋寺第12龛[LYS—12,唐至德元载—永泰元年前后(756—765前后)·摩竭鱼神、持芦笙迦楼罗]/141 第四节 绵阳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143 一、 梓潼卧龙山千佛崖天龙八部造像——已知唐代巴蜀人形天龙八部造像的早纪年/143 二、 绵阳碧水寺第20龛(唐贞观年间)/146 三、 三台县胡文寺第4龛(晚唐·摩竭鱼神)/147 四、 涪城区吴家镇佛祖岩摩崖造像的天龙八部/149 第五节 德阳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150 一、 德阳市中江县苍山镇大旺寺摩崖造像的天龙八部/150 二、 中江县黄鹿镇愿果寺唐代摩崖造像龛的天龙八部/152 第六节 南充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154 一、 营山县太蓬山透明崖的天龙八部造像/154 二、 阆中地区天龙八部造像/159 三、 南充市辖三区的天龙八部造像/165 四、 蓬安县桐桷寨摩崖造像第2、7号龛的天龙八部(唐代)/171 五、 仪陇县西寺湾摩崖造像第8龛的天龙八部(初唐)/172 第七节 广安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173 一、 广安县冲相寺的天龙八部造像/173 二、 岳池县东岩寺摩崖石刻的天龙八部(唐代·佛道合龛)/178 第八节 遂宁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179 一、 遂宁安居区摩崖石刻的天龙八部/179 二、 大英地区的天龙八部/184 第三章 成都以南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简阳、资阳、眉山、乐山、内江、自贡、泸州、宜宾/186 节 简阳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186 一、 奎星阁摩崖造像第30窟的天龙八部(宋代·佛道合龛)/186 二、 简阳瓦房沟(大林)唐代摩崖石刻第6号龛天龙八部残像(中晚唐)/189 三、 简阳董家埂乡朝阳寺摩崖造像的天龙八部/190 四、 简阳安乐乡长岭山摩崖造像第2号窟的天龙八部造像(中晚唐)/191 第二节 资阳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192 一、 安岳县天龙八部造像/192 二、 乐至县天龙八部造像/207 第三节 眉山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209 一、 丹棱县天龙八部造像/210 二、 仁寿县天龙八部造像/213 第四节 乐山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220 一、 夹江千佛岩摩崖造像中的天龙八部/221 二、 夹江牛仙寺摩崖造像225号龛中的天龙八部(晚唐,元和十五年)/233 第五节 内江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235 一、 资中重龙山摩崖造像中的天龙八部/235 二、 威远老君山石刻的天龙八部/237 三、 内江市区摩崖造像的天龙八部/237 第六节 自贡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239 一、 荣县窝棚湾第1龛(WPW—1,盛唐)/240 二、 荣县二佛寺摩崖造像的天龙八部/240 三、 荣县佛耳坝第4龛(FEB—4,中晚唐)/242 四、 荣县小井沟造像中的天龙八部(中晚唐)/242 五、 贡井区贡井千佛崖第15龛(GJQ—15,初唐)/243 六、 贡井区菩萨石第8龛(PSS—8,中晚唐)/243 第七节 泸州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245 第八节 宜宾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247 第四章 成都及以西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蒲江、邛崃/248 节 蒲江县天龙八部造像/249 一、 蒲江看灯山摩崖石刻6号龛的天龙八部(晚唐)/249 二、 蒲江鸡公树山摩崖石刻造像的天龙八部/250 三、 蒲江飞仙阁第9号龛的天龙八部(初唐·菩提瑞相龛)/252 四、 蒲江佛儿湾摩崖造像的天龙八部/253 五、 蒲江尖山寺摩崖造像的天龙八部/254 六、 蒲江白岩寺摩崖石刻寺后山崖上第5号龛的天龙八部(中晚唐)/255 七、 蒲江大佛寺造像的天龙八部/255 第二节 邛崃市天龙八部造像/256 一、 邛崃磐陀寺2号千佛龛的天龙八部(中晚唐·七尊部众与千佛组合)/256 二、 邛崃花置寺摩崖造像8号龛的天龙八部(中唐·九尊与千佛组合)/257 三、 邛崃石笋山摩崖造像的天龙八部/258 四、 邛崃天宫寺摩崖石刻天龙八部/262 五、 邛崃鹤林寺摩崖石刻造像的天龙八部/265 第五章 重庆地区的天龙八部造像——合川、潼南、大足、忠县/269 节 合川区摩崖石刻的天龙八部/269 一、 涞滩石刻东寨门山王与天龙八部造像合龛(晚唐至五代·道教龛的佛护法)/270 二、 龙多山摩崖石刻东下K19的天龙八部造像(晚唐至五代)/271 第二节 潼南区摩崖石刻的天龙八部/271 一、 潼南崇龛镇薛家村千佛寺摩崖造像的天龙八部/271 二、 潼南崇龛镇万佛岩摩岩(南家湾摩崖)造像的天龙八部/273 三、 潼南新胜镇五硐岩摩崖造像中的天龙八部/274 第三节 大足区石刻中的天龙八部造像/276 一、 大足石刻北山第51号龛的天龙八部(晚唐光化二年)/277 二、 宝顶山珠始山“佛与八护法神像”疑似八部众(宋代)/278 三、 南山第6号佛道合龛疑似天龙八部(南宋后·佛道合龛)/278 四、 大足法华寺石窟第1号窟内的天龙八部像(盛中唐)/278 第四节 忠县临江岩第2龛的天龙八部(唐中期)/279 第六章 巴蜀天龙八部造像研究的几个基础性问题/281 节 巴蜀地区八部众造像系统标准的确立/281 一、 类标准窟龛——常规天龙八部/282 二、 第二类标准窟龛——带摩竭鱼的组合/283 三、 第三类标准窟龛——佛道合龛/286 四、 巴蜀八部众造像尊位数量分析/288 第二节 巴蜀地区八部众的尊格特征/288 第三节 巴蜀地区八部众的地区风格和布局差异/291 第四节 巴蜀地区天龙八部窟龛造像的时间问题/293 第五节 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像的盛行原因与价值/303 一、 巴蜀天龙八部造像的盛行原因/303 二、 巴蜀天龙八部造像的价值/305 后记/306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