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论诸神的本性(西塞罗哲学文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论诸神的本性(西塞罗哲学文集)

  • 作者:(古罗马)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316819
  •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01日
  • 页数:252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西塞罗写于公元前45—前44年的对话体哲学著作。他在本书中坚持“新学园派”的怀疑主义立场,以“神存在与否”这一问题为起点,进一步阐释了神的形象、家园或居所及生活方式等具体问题,分别考察了伊壁鸠鲁派原子论的神学观和斯多亚派的泛神论,揭露了前者思想的无神论实质和后者思想的命定论归宿,从根本上研讨了处在共和制到帝制剧变中的罗马所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即公民的道德行为和幸福生活是否能够奠定在神学乃至宗教之上。具体说来,他在书中设置了四位主要人物,即威莱乌斯(Velleius,伊壁鸠鲁派)、巴尔布斯(Balbus,斯多亚派)、科塔(Cotta,新学园派)和西塞罗(中立者)本人,以他们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从立论、驳论到“存疑”(epochē)的怀疑论思辨逻辑。因为他们的对话持续了三天,所以全书正好分为三卷。卷是威莱乌斯阐述伊壁鸠鲁派的神学观,既承认神的存在,又称神对于人事“无所作为”;“新学园派”的科塔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斥责,指出否认“神意”无异于摧毁道德原则的根基。第二卷是巴尔布斯关于斯多亚派神性思想的论述:神统摄万物,照料每一个人。第三卷有佚失,但从现���文稿可见,科塔**驳斥了斯多亚派关于神存在
    文章节选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Sextus Empiricus)在《皮浪学说概要》(Pyrrhoniae Hypotyposes)中称,自然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关乎“世界本原”。大多数哲学家都主张本原中有些是质料因,有些是作用因,而且作用因高于质料因。进而,许多独断论者都宣称“神”是存在的,并且指明神就是的作用因。譬如,伊壁鸠鲁派认为,关于诸神存在的知识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为人们所普遍赞同。斯多亚派则称,根据整个世界运行的必然性以及有关神的种种迹象可知神是存在的。但是,新学园派对此却保持审慎的态度。西塞罗在《论诸神的本性》(DND)中评价新学园派的哲学家们“对模棱两可之事不做断言(adsensionem)是明智的”。这是因为没有什么比草率而鲁莽的判断更糟糕的事了,也没有什么比不加查验地接受错误的观点或者固守某些尚未充分讨论与理解的理论更有损哲学家的尊严和品质的了。于是,西塞罗在《论诸神的本性》中遵循新学园派的辩证法,并以对话的形式有理有据地批评了伊壁鸠鲁派和斯多亚派关于神的各种观点。他在书中设置了四个人物:,威莱乌斯(Velleius),是一位伊壁鸠鲁派;第二,巴尔布斯(Balbus),是斯多亚派;第三,科塔(Cotta),代表新学园派;第四,西塞罗,他自己则保持中立。
    总的说来,哲学家关于神的讨论起步于“神存在与否”的问题,进而阐释神的形象、神的家园和居所,以及神的存在和生活方式。大部分哲学家都认为神是存在的,并且指出人们都会本能地认同这一观点。但是,另一些哲学家却感到疑惑,觉得神存不存在是不确定的;甚至有哲学家根本不相信神是存在的。无论如何,只要承认神是存在的,就必须进一步解释神的存在方式,以及神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说,必须言明“众神是否什么事都不做,是否不规划任何事,是否超然于世事变化之外,并不受各种事务所累;还是一切从一开始就都由他们创造和确立,并且由他们永远地支配和**”。
    个登场的是威莱乌斯,他陈述了伊壁鸠鲁派有关神的观点。首先,伊壁鸠鲁坚称神一定存在,这是因为每个人天生就具有关于神的“前识”(prolēpsis)。所谓“前识”,是一种人的心灵天生就具有的内在观念或者根植于心中的知识的确定形式,没有这种内在知识就不可能有其他知识,也没有理性的思想或论证。此方的理据便是,若某观念为人所普遍赞同,则它是符合事实的;而神存在的观念的确为人所普遍拥有,那么神存在显然就是确切无疑的。不仅如此,人所具有的内在观念,即“前识”,还告诉人们神是“快乐和不朽的”。于是,伊壁鸠鲁称:“有福而永恒的存在既不麻烦自己,也不给他者惹麻烦,因而它不受愤怒(ira)和喜悦(gratia)的驱使,这些意味着软弱(imbecilla)。”其次,神具有人的形象。这是因为“众神是至福的,并且没有德性(virtute)是不可能有福的,没有理性也不可能有德性,而理性也基于人形,那么可以确定众神是有人形的”。再次,神不止一个,而是无数个。对此,威莱乌斯根据伊壁鸠鲁的“平等分配”(isonomia)概念加以解释。正是无限者或神的本性产生了万物中平等而普遍的对立,即平等分配。据此,有多少可朽的事物存在,那么也就有同样多不朽的神存在。后,既然神是快乐者,那么他就不会深陷于各种劳心劳力的事务中。因此,神并非世界的统治者和管理者,世界的产生和变化不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里,伊壁鸠鲁表现出对神之权威的怀疑。他指出,人们一旦明白了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激起神圣而不朽之神的愤怒,就会消除对神的权能和愤怒所抱有的一切恐惧。由此,当这些恐惧都消失了,人们理所当然就不会再畏惧那些来自天上的力量了。并且,既然神对整个世界没有任何影响,神既没有为自己设置不幸,也不想把不幸施于他人,那么人就不会受到神的束缚。于是,人就获得了自主生活的“自由”。正如威莱乌斯所言,伊壁鸠鲁把人们从对神的恐惧中拯救出来,恢复了人们的自由,人们不再畏惧诸神,而仅是“秉持虔诚和圣洁之心敬奉那**而**的(excellentem atque praestantem)神”。
    新学园派的代言人科塔称自己根本不接受伊壁鸠鲁派对于神性的看法。他批驳伊壁鸠鲁派证明神存在的“普遍信仰”或普遍观念,指出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相信神是存在的。同时,伊壁鸠鲁派贸然用原子论来解释神的性质及存在方式,但其实所谓的原子和虚空本身就有待证实。纵然原子是存在的,神也由原子构成,但这样一来就不能说神是永恒的了。按照科塔的解释,“因为那些由原子形成的东西是在某个时候产生的;如此一来,众神在诞生之前就是不存在的了”。如此,神既然某时由原子生成,那么也必然因原子的分离而灭亡。换言之,神既有开端,也有终结,他就不是永恒的了。再者,科塔指责伊壁鸠鲁派将神说成与人类似的存在?D?D神“不是躯体但类似躯体”或“不是血液但类似血液”,无
    目录
    卷 第二卷 第三卷 附录Ⅰ:《论诸神的本性》残篇 附录Ⅱ:《论命运》 附录Ⅲ:西塞罗的哲学研究 索引 译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