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动力地貌学概论(人工建筑的地基地貌环境)/地理科学丛书(地理科学丛书)(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al Geomorphology)
QQ咨询:
有路璐璐:

动力地貌学概论(人工建筑的地基地貌环境)/地理科学丛书(地理科学丛书)(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al Geomorphology)

  • 作者:马蔼乃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37252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98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地球表面上的人工建筑,无一不是建设在地貌环境之中的,研究地貌与建筑力学相适应的力学,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方向。动力地貌学是研究力学与地貌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动力地貌学概论》立足于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流变力学、颗粒力学等力学基础,普通地貌学、部门地貌学基础,以及地理数学基础上的一部关于地形圈、岩石圈与土圈的专著。涉及数学力学、地貌学基础,地表形态在内动力与外动力作用下的各种地貌过程。全书共分十八章,包括:动力地貌学的背景;大地构造地貌力学、褶皱与断层地貌力学、火山动力地貌、地震动力地貌等内动力地貌;坡地动力地貌、河流动力地貌、泥石流动力地貌、喀斯特(岩溶)动力地貌、粒雪与冰水流动力地貌、冰川动力地貌、冻土动力地貌、风沙动力地貌、黄土动力地貌、海岸动力地貌、海底动力地貌等外动力地貌;陨石动力地貌和人工地貌力学。可以作为大学生、研究生的教科书、参考书,也可供资源、能源、环境、灾害、矿山、城建、交通、土木、水利等有关研究人员、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参考。
    文章节选
    自然科学中*为基础的学科之一是物理学,物理学中的基础是力学,形式逻辑中*为严谨的也是力学。自然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中*为基础的是地貌学。长期以来地貌学一直是以解释性的描述为主的学科,虽然也有一些动力地貌学方面的专著,例如,Kirkhy的《IJroeess Models and Theoretical Geomorphology》,Bagnold的《风沙与荒漠沙丘物理学》。钱宁、张仁和周志德的《河床演变学》,倪晋仁和马蔼乃的《河流动力地貌学》等。追溯历史,20世纪40年代王乃棵在法国留学时,研究方向之一是动力地貌,陈吉余在1959年中国地理学会**次地貌专业委员会上,提出了“动力地貌”的概念,之后在各个部门地貌学中,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动力研究的分量。但是有关动力地貌学的专著,毕竟是太少了。作者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过“河流(动力)地貌学”和“动力地貌学”的课程,有过10余年的教学经验与资料积累。后来作者研究遥感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其中的遥感信息模型和地理复杂信息模型与动力地貌学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是地貌定量研究的继续。作者期望能够有机会在复杂性的地理数学的基础上,完成一部《动力地貌学》的专著,在完成了“地理科学丛书”之后,终于有时间,可以了却这个心愿了。
    作者在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中,有幸考察过各类地貌现象,按照年代顺序排列,1959年考察黄河下游的游荡河段和弯曲河段;1961年考察官厅水库以下永定河山区河段;1962年考察黄河小浪底至孟津河段;1963年考察太行山前的岳城水库、黄壁庄水库;1968年曾讲授了“黄河演变”与“地震与预报”的课程;1969一1971年在江西社会调查中,考察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井冈山、赣南一带的地貌;1973年在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观测站,进行了三个月的泥石流定位观测,同年又去沙波头考察沙漠;1974年考察滦河大黑汀水库坝肩稳定性问题。
    目录
    **章 动力地貌学的背景
    1.1 地球、太阳、月球和流星以及人类活动的能量
    1.2 地形圈、岩石圈与土圈
    1.3 动力地貌的力学基础
    1.4 地理复杂数学模型的应用
    1.5 基础设施的地貌环境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力学
    2.1 地壳表面力的平衡
    2.2 地球内部的压力与地壳应力
    2.3 构造力学模型
    2.4 构造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褶皱与断层地貌力学
    3.1 褶皱与断层的机制
    3.2 褶皱与断层的应力
    3.3 褶皱、断层的数学模型
    3.4 褶皱断层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火山动力地貌
    4.1 火山喷发原理
    4.2 火山喷发力学与模型
    4.3 熔岩流力学与模型
    4.4 火山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地震动力地貌
    5.1 地震基本概念
    5.2 地震地貌现象
    5.3 临震预报模型
    5.4 地震的应急防御系统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坡地动力地貌
    6.1 坡地地貌现象
    6.2 坡面侵蚀、搬运与堆积
    6.3 滑坡与崩塌数学模型
    6.4 坡地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河流动力地貌
    7.1 河流挟沙水流
    7.2 挟沙水流的侵蚀、搬运与堆积
    7.3 河床演变动力学
    7.4 河流阶地与古河道
    7.5 河流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泥石流动力地貌
    8.1 泥浆流
    8.2 泥石流的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
    8.3 泥石流沟谷的演变
    8.4 泥石流的**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喀斯特(岩溶)动力地貌
    9.1 碳酸盐水流
    9.2 酸性水流的溶蚀、搬运与淀积
    9.3 喀斯特(岩溶)地貌的演变
    9.4 喀斯特(岩溶)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粒雪流与冰水流动力地貌
    10.1 粒雪流与冰水流
    10.2 粒雪沙砾流与冰水沙砾流的侵蚀、搬运、堆积
    10.3 粒雪沙砾流与冰水沙砾流的地貌演变
    lO.4 粒雪沙砾流和冰水沙砾流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冰川动力地貌
    11.1 冰川的运动特性
    11.2 冰川的侵蚀、搬运与堆积
    11.3 冰川地貌的演变
    11.4 冰川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冻土动力地貌
    12.1 冻土与融冻泥流
    12.2 冻土的侵蚀、搬运与堆积
    12.3 冻土地貌的演变
    12.4 冻土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风沙动力地貌
    13.1 沙尘暴与风沙流
    13.2 风沙的侵蚀、搬运与堆积
    13.3 沙漠地貌的演变
    13.4 风沙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黄土动力地貌
    14.1 黄土高原的特性
    14.2 黄土的侵蚀、搬运与沉积
    14.3 黄土高原地貌的演化
    14.4 黄土高原的建设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海岸动力地貌
    15.1 潮汐与海浪
    15.2 挟沙潮流与挟沙海流的侵蚀、搬运与堆积
    15.3 河口动力地貌
    15.4 海岸地貌的演变
    15.5 海岸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海底动力地貌
    16.1 海底异重流
    16.2 海底异重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
    16.3 海底地貌演变的研究
    16.4 海底地貌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陨石动力地貌
    17.1 陨石的撞击作用
    17.2 陨石与陨石坑
    17.3 陨石的撞击力
    17.4 陨石坑与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人工地貌力学
    18.1 人工地貌概念
    18.2 城镇人工地貌
    18.3 人工交通地貌
    18.4 水利工程地貌
    18.5 农田人工地貌
    18.6 人工地貌与自然地貌的融合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编辑推荐语
    《动力地貌学概论》立足于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流变力学、颗粒力学等力学基础,普通地貌学、部门地貌学基础,以及地理数学基础上的一部关于地形圈、岩石圈与土圈的专著。涉及数学力学、地貌学基础,地表形态在内动力与外动力作用下的各种地貌过程。全书共分十八章,包括:动力地貌学的背景;大地构造地貌力学、冰川动力地貌、冻土动力地貌、风沙动力地貌、黄土动力地貌、海岸动力地貌、海底动力地貌等外动力地貌;陨石动力地貌和人工地貌力学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