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学大讲堂(孟子导读)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学大讲堂(孟子导读)

  • 作者:杨伯峻
  •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ISBN:9787507828610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00
  • 定价:¥2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马克思说,人民创造历史必须“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抛开传统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基础是人民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本来源于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明确认知。
    值得欣慰的是,在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生生不已的变易之道,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民为邦本的政治哲学,正德、利用、厚生相统一的精神物质兼顾的文明观,等等,都是救治“现代病”的良药,开启今人智慧、滋养今人心灵的营养。
    国学不腐更不会朽,它是清新而流动的活水,亘古常青,生机盎然。有鉴于此,我社组织学术界的**专家,编辑了这套《国学大讲堂》。
    学习国学必先学习元典。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元典。所谓元典,指较早产生并对本民族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元典是一种文化开始独立存在的标志,它塑造了该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华元典大多出现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因为时代久远,这些先秦典籍大多文字古奥,令人望而生畏;无法探幽致远,自然谈不上反思和扬弃。为此,我们决定首先出版《中华元典导读书系》,作为这套“大
    文章节选
    梁惠王篇上下
    孟子见梁惠王章
    这是孟子全书的**章。赵岐《孟子篇》叙说孟子以仁义为尧舜之道,所以以梁惠王问利国,对以仁义为**篇。但在这问答中,孟子把“利”和“仁义”**对立起来,作为是非标准。从理论说,这是错误的;从策略说,这是不明智的。虽然本书没有叙述梁惠王对孟子所说��反应,但《史记·孟荀列传》中说孟子被梁惠王认为“迂阔而疏于事情”,说明其说没有被梁惠王接受。由《不仁哉梁惠王》章尤其可以推论出。
    《导言》中曾谈及战国孟子时的形势,富国强兵是各大国所追求的,梁惠王问怎样才能有利于国,就是怎样才能“富国强兵”。孟子一口否定讲“利”,只说讲仁义便够了,等于当场泼了梁惠王一瓢冷水。
    从早期的传统说,一般不把“利”和“义”**地对立起来,而是做有机的结合。《左传》襄公九年载鲁国穆姜的话说,“利,义之和也。”意思是,利是义的.自然结果。又成公十六年楚国申叔时说:“义以建利。”意思是,义是利的基础,有义,才能建立利。就是孟子所*推崇的孔子也不讳言利。《论语·尧曰》有孔子的施政纲领,其中一条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意思是依循人民应得利处而使之得利。
    ……
    目录
    导言
    梁惠王篇上下
    孟子见梁惠王章
    梁惠王尽心于国章
    寡人愿安承教章
    晋国天下莫强焉章
    孟子见梁襄王章
    齐桓晋文之事章
    庄暴见孟子章
    文王之囿章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章
    王之臣托其妻子章
    所谓故国章
    汤放桀章
    为巨室章
    齐人伐燕胜之章
    齐人伐燕取之章
    邹与鲁哄章
    公孙丑篇上下
    夫子当路于齐章
    夫子加齐之卿相章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章
    孟子将朝王章
    孟子之平陆章
    沈同以其私问章
    燕人畔章
    孟子致为臣而归章
    孟子去齐章
    滕文公篇上下
    滕文公问为国章
    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不见诸侯章
    公孙衍张仪章
    彭更问日章
    孟子谓戴不胜章
    戴盈之日章
    外人皆称夫子好辩章
    陈仲子廉士章
    离娄篇上下
    万章篇上下
    告子篇上下
    尽心篇上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