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

  • 作者:郭兰英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03243
  •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01日
  • 页数:187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30203243
    • 作者
    • 页数
      187
    • 出版时间
      2007年11月01日
    • 定价
      ¥2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研究通过对中外口译及口译人才培养的历史与发展的梳理,讨论我国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我国口译人才培养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翻译学院的**口译人才学历、学位教育;二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口译教学;三是各层次的口译培训班。口译人才市场需求定位很高,要求心理素质、语言能力、反应能力、专业水平、百科知识、应对或应变策略、交流和交际技巧乃至仪态的(felicity)得体和所谓的“becomingness”适境等等。因此,口译人才的培养只靠短期培训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质量和标准的。
    本研究强调口译人才与口译能力培养的差异,并**探讨高校本科口译教学的目标定位及大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本书编写的目的:
    编写《口译与高校口译人才培养研究》是为了达到这样的几个目标:1.了解国内外口译发展的历史,分析我国口译市场需求现状与前景,了解口译的社会出口及其定位标准。2.帮助高校教师、学生对口译理论、口译教学进行进一步的认知;3.梳理我国目前口译资格认证项目,使口译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准确把握自己的方向,提高相应口译能力及口译资格考试应试能力。4.进行高校口译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特别是“语言游戏论”
    文章节选
    **章 口译研究综述
    1.1.2口译的历史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可供考证的有关口译的历史资料很少。然而,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刘和平:2005:i)。口译也是如此。
    口译(同声传译)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自从���同民族、不同**之间发生交往开始,就产生了口译活动,而笔译活动只是在人类发明文字以后相互交流的产物,因而口译的历史远比笔译的历史悠久。古代不同民族因战争或通商而接触时一定有过无数传译员,有时甚至无法直接传译,而必须藉助翻译成另一语言中介再沟通(例如现在中韩沟通时先翻译成英文,再翻译成各自的语言)。口译既然是伴随着战争和通商而生,其脉络就是一个协商的场合,那么口译自然不只是忠于原意,而也必须关注到协商的技巧、说者与译者之间的彼此共识、以及传译者的熟练世故了。
    在慢长的人类原始社会,原始部落群体的经济和文化活动属于各自为政的区域性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自我封闭的社会形态严重阻碍了人类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各部落群体便产生了跨越疆域、向外发展的愿望,产生了不同语言的民族进行贸易交流和文化交流的需要。
    ……
    目录
    **章 口译研究综述
    1.1 口译的发展研究
    1.1.1 口译的定义
    1.1.2 口译的历史
    1.2 口译的理论研究
    1.2.1 释意学派的翻译理论
    1.2.2 口译中的语言哲学思想
    1.2.3 口译中的交际功能
    1.2.4 口译中的多变语言能力
    1.2.5 口译中的语用意义
    1.3 口译研究成果综述
    1.4 本项目研究的特点
    1.4.1 理论意义
    1.4.2 研究方法
    1.4.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中外口译人才培养研究
    2.1 联合国口译员回顾
    2.2 国外口译人才培养
    2.3 中国口译人才培养
    第三章 中外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1 中外口译人才培养机构设置
    3.1.1 国外**口译人才培养机构
    3.1.2 中国口译人才培养教育层次
    3.2 中外口译训练模式梳理
    3.2.1 吉尔模式
    3.2.2 厦大模式
    3.2.3 微格教学口译培训模式
    3.2.4 “3P”口译教学模式
    第四章 中国口译人才培养的专业化
    4.1 中国口译人才专业化培养的现实意义
    4.1.1 口译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分析
    4.1.2 口译人才市场需求的层次类型
    4.2 口译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特征
    4.2.1 口译人才培养出口的社会定位
    4.2.2 口译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4.3 口译人才培养目标的认知误区
    4.4 口译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
    4.4.1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方向)
    4.4.2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
    4.4.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院(国际会议传译方向)(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4.5 **口译人才培养专家介绍
    4.6 口译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训练
    4.6.1 “魔鬼训练”
    4.6.2 “影子训练”
    4.6.3 相关技能训练与提高
    第五章 大学生口译能力的开发与提高
    5.1 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目标定位
    5.2 大学生口译能力的开发与**
    5.2.1 语言学习策略对口译能力的**
    5.2.2 认知误区对口译能力的**
    5.2.3 训练机会不均对口译能力的**
    5.2.4 心理素质对口译能力的**
    5.2.5 知识底蕴欠缺对口译能力的**
    5.2.6 大学生口译能力**的应对策略
    5.3 合作原则下的交互性口译实践研究
    5.3.1 交互性口译实践研究的背景
    5.3.2 口译实践中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5.3.3 口译课堂教学的交互性模式
    5.3.4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口译教学
    5.3.5 口译课堂教学交互性实践的评价
    ……
    第六章 口译人才资格认证项目研究
    第七章 中国口译人才培养的规范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