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中国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有50多年历史,前30年是以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为基础的“低工资、多就业、高补贴、宽福利”的国有企业保障制度。这种保障制度使职工备感**而处乱不惊,但同时也丧失了“动力”机制,乃至造成当代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诸多历史问题。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国有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企业保障转向社会保障。但是宽福利待遇和高赡养率导致高缴费率,使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步履异常艰难,扩覆难、征缴难、基金调剂更难。20世纪90年代的后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进入到一个体制和制度创新的阶段。在体制上,围绕“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了大量艰苦工作;在制度创新方面,将个人账户引入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双方负担、统账结合”的基本思路。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转制成本的责任归属不明确,加之“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现实,导致养老保险制度再一次陷入困境:基金收不抵支,出现财务危机,并且有不断蔓延和加剧的趋势;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空账”额已高达8000多亿元,新制度有流产的潜在危险;社会化服务程度低,企业负担过重;法律体制不健全,缺乏依法行政和有效监督机制。
1 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战略
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为重要的内容,它的改革成败事关社会保障制度的成败。因此,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制度自身的适应性,必须对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内容加以调整与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