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文化史(全二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文化史(全二册)

  • 作者:柳诒徵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06030090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849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6030090
    • 作者
    • 页数
      849
    •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01日
    • 定价
      ¥9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柳诒徵先生的代表作首推本书。本书创稿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可谓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更确立了文化史写作的基本框架。本书资料详赡,含括极广,举凡典章政治、教育文艺、社会风俗,以至经济生活、物产建筑、图画雕刻之类,皆广搜列举,力求使读者明了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作者在本书中更提出三个问题,即中国文化为何?中国文化何在?中国文化异于印欧者何在?带着这三个问题来阅读本书,无疑更能明乎作者之良苦用意。**学者蔡尚思先生为本书撰写的导读,从柳诒徵先生的道德文章入手,于读者了解柳先生其人其学,无疑亦可获益良多。
    目录
    弁言
    绪论
    **编 上古文化史
    **章 中国人种之起源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制作
    第三章 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源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兴
    第六章 洪水以后之中国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历授时
    第九章 唐虞之让国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兴
    第十四章 洪范与五行
    第十五章 汤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传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兴
    第十九章 周之礼制
    **节 国土之区画
    第二节 官吏之职掌
    第三节 乡遂之自治
    第四节 授田之制(附兵制)
    第五节 市肆门关之政
    第六节 王朝之教育
    第七节 城郭道路宫室之制
    第八节 衣服饮食医药之制
    第九节 礼俗
    第十节 乐舞
    第十一节 王朝与诸侯之关系
    第十二节 结论
    第二十章 文字与学术
    第二十一章 共和与民权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迁
    第二十三章 学术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老子与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门弟子
    第二十七章 **之变迁
    第二十八章 诸子之学
    第二十九章 秦之统一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汉代内外之开辟
    第三十二章 两汉之学术及文艺
    第三十三章 建筑工艺之进步
    第二编 中古文化史
    **章 中国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东来之故
    第二章 佛教入中国之初期
    第三章 诸族并兴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对峙
    第五章 清谈与讲学
    第六章 选举与世族
    第七章 三国以降文物之进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兴
    第十章 佛教之反动
    第十一章 隋唐之统一及开拓
    第十二章 隋唐之制度
    第十三章 隋唐之学术文艺
    第十四章 工商进步之特征
    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
    第十六章 唐宋间社会之变迁
    第十七章 雕板印书之盛兴
    第十八章 宋儒之学
    第十九章 政党政治
    第二十章 辽夏金之文化
    第二十一章 蒙古之文化
    第二十二章 宋元之学校及书院
    第二十三章 宋元间之文物
    第二十四章 河流漕运及水利
    第二十五章 明儒之学
    第二十六章 明之文物
    第三编 近世文化史
    **章 元明时海上之交通
    第二章 西教之东来
    第三章 明季之腐败及满清之勃兴
    第四章 西方学术之输入
    第五章 清代之开拓
    第六章 满清之制度
    第七章 清初诸儒之思想
    第八章 康乾诸帝之于文化
    第九章 学校教育
    第十章 考证学派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与鸦片之祸
    第十二章 内治之腐败及白莲发捻之乱
    第十三章 外患与变法
    第十四章 译书与游学
    第十五章 机械之兴
    第十六章 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
    第十七章 法制之变迁
    第十八章 经济之变迁
    第十九章 *近之文化
    编辑推荐语
    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
    柳撰《中国文化史》*可宝典的品质,是敢于在“五四”前后“崇洋媚外”的文化狂流中,站出来为“中国文化”说话。他一手与梅光迪、吴宓等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杂志,倡导“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一手写出《中国文化史》,以“信古 ”而对抗“疑古”,以“道德决定论”而对抗“物质决定论”,以“敬天爱民主义”而对抗“民族虚无主义”,以《易传》之 “阴阳消息论”而对抗“进化论”……总之为“造就中国这么大的**,有过去几千年光荣的历史”的“中国精神”唱一首赞歌。
    胡适以“开山之作”评本书:“柳先生的书列举了无数的参考书籍,使好学的读者,可以依着他的指引,进一步去寻求他引用的原书,更进一步去寻求他不曾引用的材料。……柳先生的书,可算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书籍评论》)
    缪凤林以“大著作”评本书:“此书以六艺诸史为经,而纬以百家,……旨就民族全体之精神所表现者,广搜列举,以举人类演进之通则,以明吾民独造之真际。……其议论亦在二氏(按:即顾亭林与赵翼)涵蕴富而义类宏,近百年所未有之大著作也。”
    朱维铮以“比较严肃”和“陈述见长”评本书: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1932),尽管以前曾在《学衡》杂志上刊载过,而且‘国粹’的气味熏人,然而与《学衡》贩卖的假古董颇大区别,即作者对待史料的态度比较严肃,并以学术文化的陈述见长,因而流传颇广。”(《的过去和现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