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跨过鸭绿江
QQ咨询:
有路璐璐:

跨过鸭绿江

  • 作者:陈宏
  •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 ISBN:9787801583307
  •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01日
  • 页数:364
  • 定价:¥2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1583307
    • 作者
    • 页数
      364
    • 出版时间
      2003年05月01日
    • 定价
      ¥26.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抗美援朝是毛泽东一生中作出的*重大也是*艰难的决策之一。
    五十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这就像一个轻量级拳手跃上拳坛,去挑战一个重量级拳手一样。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只有两个归宿:要么被对手打趴下,要么自己也变成重量级拳手。
    三年的战争,三十多万中国青年的热血,为古老的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铸造了一个起跳点;而毛泽东果敢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新中国这惊人的一跃。
    彭德称,毛泽东是中国领导人中“惟一读懂历史的人”。我们能读懂抗美援朝那段历史吗?
    目录
    **章 金日成:感到了战局的危急
    如果说在对外战略决策中应以**利益为*高原则的话,那么,毛泽东的这些考虑和选择,无论是对他本人,还是对党,乃至对整个民族和**,无疑都是适合的,*终都体现为对美国越过“三八线”所做出的合情合理的反应。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的确是一次导致灾难的军事行动,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美国无论是做出不会威胁中国的保证或提出建立缓冲区的建议,或者是以扩大轰炸甚至使用核武器进行威胁,都已经不足以阻止毛泽东对美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了。
    “让他们登陆吧”
    中国的底线
    决策出兵
    应战檄文
    第二章 苏联顾问摇头:你们靠什么作战?
    关于朝鲜战争,俄国不断地公开了一些可以解密的档案。在这些档案材料中,大量的是莫斯科与北京以及平壤之间的往来电报。透过这些历史文献可以看出,自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后,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电报明显增多。在中国出兵以后,中苏之间的电报往来更加频繁:从战略部署到具体的战役和战术安排;从谈判的原则、方针到争辩的技巧和方法以及何时该打、何时该停、何时该进、何时该退等等,北京、平壤和莫斯科之间无不逐��进行反复的商讨……
    朝鲜光复的中国渊源
    跨过鸭绿江
    第三章 李奇微:听到了中国军号的啸鸣
    对于志愿军停止继续进攻的决定,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首先表示强烈反对。当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作战室里得知第三次战役已经结束,在朝中国部队已经停止前进的消息后,立即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和不理解。他说:世界上哪有打胜仗的军队不追击散人、不发展胜利成果的呢?你们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将给敌人以喘息机会,犯下丧失战机的错误。虽经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耐心解释,扎哈罗夫仍然坚持己见。这时,在朝鲜的金日成和朴宪永也要求立即与彭德怀会面。在会面过程中,朝鲜方面表现出对志愿军“休整”决定的强烈不满,认为志愿军部队的休整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求志愿军继续南进;而彭德怀表示坚持自己的决定,中朝双方因为认识不一致,发生了争执。*后,金日成被迫同意志愿军进行休整,但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苏联大使。拉祖瓦耶夫则向斯大林告状,说彭德怀
    “右倾保守,按兵不动,不乘胜追击”。
    兵无常势
    三次战役
    **对**
    第四章 斯大林的算盘
    第五章 毛泽东:我们的事情好办
    第六章 麦克阿瑟: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
    第七章 周恩来:艾森豪威尔放空炮
    第八章 彭德怀:朝鲜战争明年有可能扩大
    第九章 有个护士画了一张画
    第十章 美国人的受挫感
    电视片《跨过鸭绿江》解说词
    编辑推荐语
    随心所欲的即兴采访 鲜为人知的历史告白
    本书全部内容业自群采实录时任志愿军高层及东方史学专家,视角并不局限于战争本身的描述,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资料与史实**公开。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