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符号的通感
人们通过眼睛观察世界形成感觉,是一种视觉认知过程,即“物理一生理一心理”的过程。人的感觉是相当丰富的,除了我们通常说的“五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感受,包括温度、重量、软硬、干湿等;在此基础上,人们的情感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感觉,快乐和悲伤、积极和消极等。在所有的感觉中,视觉是人类*依赖的感觉形式,在感受外部世界的信息中,约有83%源于视觉。
人的五感以及其他种种心理感觉之间,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种现象非常神奇,我们称之为“���感”。通感*初是文学修辞的一种手法,就是通过对各种感知体验的互换,达到更完整生动地描述事物特征的目的。作为 个视觉设计师,视觉与其他感觉之间的转换,对设计产生了丰富的肩示和深远的影响,也为设计提供了创意的无限可能性。视觉使我们脑海中呈现出各种感觉联想,比如:麻布使人联想到粗糙的手感;橙色使我们联想到香橙和芒果的香味;鲜艳明亮的颜色使人心情愉悦;对比强烈的色彩和直线条使人感到坚硬。这些视觉与其他感觉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实际上与感知世界的主体,即人的生存经验和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视觉经验是通感存在的基础条件,设计师对于视觉图形与色彩的成功把握,通常能引导观看者作出相同的判断和联想。
在视觉符号的创作过程中,设计师扮演着“翻译”的角色,将人们多元化的感觉信息准确地翻译成视觉符号,或者将视觉符号准确地翻译成各种感觉信息,在引导人们感觉转换的基础上完成各种信息的传递过程。设计师应该有对周围世界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包括对于各种感觉的综合想象力,借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这是当今视觉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设计是什么?”在无数次完成设计之后,我们开始反思。身在设计行业之中,也许难以认清其真面目。
近年来存国外的游历过程中,我惊讶于图形符号的沟通能力。在语言不通的异国文化背景下,图形符号成功地跨越国界、无需语言、瞬间识别。
现代符号学让我们看到了一些设计背后的东西,这就是人类的交流欲望,存此触动下人类社会形成了。从岩画到文字,这是人类交流方式上的**次飞跃,文字提供人类交流复杂信息的可能性。如今当代社会面临国际化交流的需求,如何突破各国之间语言文字的局限,达到无障碍的全球化交流,又促使我们再次从文字回归到图形,这是人类交流方式卜的第二次飞跃。此时的图形已不再是*初的图形,而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全球认知符号。
用“大设计”的视野来看,图形和文字,都是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视觉符号,设计就是对丁视觉符号的再次组织和运用。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的概念就是“视觉符号在哪里”,也就是本书的《发现篇》,设计是建立在定数量的符号不断积累基础上的。其次通过学习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启蒙原理,也就是本书的《学习篇》,从语言学角度借鉴了更多图形传递信息的方法。*后通过视觉符号的选择和再生,也就是本书的《再生篇》,探讨了如何用符号进行创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