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唯理论或演绎主义,只承认演绎方法的可靠性,否认人的认识依赖于感性和经验。其基本主张是:**,只有通过逻辑演绎才能够从已有的知识中推演出新的知识,逻辑推理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演绎方法就是从已知的原理出发,利用一种不间断的、连续的思维运动,把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到的知识演绎出来。第二,只有通过逻辑推理达到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才是正确的,否则就必须怀疑。第三,整个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这些少数确凿无疑的简单事实即公理的基础之上的。第四,需要借助于分析和综合的方法,首先是将要研究的问题分解为许多更容易把握的小问题,然后再把对简单问题的清晰认识进一步推理到更复杂更高的层次。第五,逻辑推理必须严格,不能够有逻辑上的跳跃,数学是保证逻辑严密性的主要工具(马涛,2000)。
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之间一直存在着争论,这是哲学认识论中存在规律和思维规律之间同一性问题在方法论上的具体体现。唯理论认为理性思维可以超越感性经验,但没有认识到理性思维必须以感性经验为基础,没有认识到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是理性思维对感性经验材料加工、创造的结果,因而不得不借助于所谓的“天赋观念”。经验论者看到了感性经验是认识的基础,但没有看到感性经验必须向理性思维发展,导致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而只能停留在现象的把握上。这两者各自强调了人类认识的一个方面,有其合理成分,但也有其片面性的不足,需要相互加以结合和辩证统一。如何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是哲学家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从古希腊到近代,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论争中,就有许多主张将两者加以调和的观点(马涛,2000)。
2.科学认识论
16世纪近代科学兴起以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手段和认识成果。 1981年博尔丁出版了《演化经济学》,1982年纳尔逊和温特出版了《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此后,有关演化经济学的著作和论文大量出现,并形成了一种经济学领域中的时尚。演化方法和演化思想在2000年6月发端于法国的“后我向思维经济学改革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凸显了它向作为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挑战的历史特征。许多人开始预期,演化经济学已经或肯定将形成经济学发展史上的演化革命。在国内,对演化经济学的引进、介绍和研究近年来不断增多,演化经济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当人们把演化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对立起来的时候,大多都注意到了,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奠基人的马歇尔,曾经是*力主在经济学中引人生物学方法的。他曾说:“经济学的麦加(**)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不是经济力学。”实际上,如果认真了解一下现代主流经济学家的论述,也不难在他们那里见到有关演化的思想。这是非常值得回味的事实。不过,在把演化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相对立的人那里,这些似乎更成为演化革命论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论据。这同样会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