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现代礼仪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现代礼仪

  • 作者:韩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45445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155
  • 定价:¥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11245445
    • 作者
    • 页数
      155
    • 出版时间
      2008年08月01日
    • 定价
      ¥2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引导篇——好的行为从好的认知开始;校园篇——好的学习从好的习惯开始;社会篇——好的生活从好的言行开始;职业篇——好的事业从好的心态开始”几个板块以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内外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指导、规范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书在编写上打破了传统教材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课堂体验、师生互动等行为养成过程的指导与训练,栏目的设置**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通过“用心学”、“动脑想”、“特别提示”等栏目,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通过“动手做”、“动手写”、“动手练”、“动口说”、“我来演”等栏目指导学生纠正以往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我来读”和“我的作业”等栏目,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范围,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终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礼仪形态去面对岗位需求,适应人际交往。
    本书既可以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以供学生课上自学和课外阅读,同时还可以作为课堂同步练习册使用,可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用书。
    文章节选
    引导篇——好的行为从好的认知开始
    礼仪是一种文化的折射。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从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从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有“虚席以待”、“倒屣相迎”以及“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广为流传。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也曾说过:“礼仪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件大事。”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要使中职学生成为“���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可见礼仪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教育重在育人,加强职业学校的礼仪教育,不仅能有效地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能够为学生将来求职就业、谋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礼仪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讲究礼仪不仅是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就业、发展自我、服务社会,真正达到“高素质的劳动者”的标准,应当用规范的礼仪标准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学礼用礼,以礼待人,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代。
    用心学
    “礼”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
    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往往可以对礼仪这一概念作出种种殊途同归的解释。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内在教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在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举止背后必然伴有善良、正直的品格修养。
    从道德的角度看,礼仪可以被界定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或者说是标准做法、行为准则。
    ……
    目录
    前言
    引导篇——好的行为从好的认知开始
    校园篇——好的学习从好的习惯开始
    **节 学生礼仪
    第二节 校园礼仪
    第三节 活动礼仪
    第四节 礼仪文书
    社会篇——好的生活从好的言行开始
    **节 仪容仪表礼仪
    第二节 个人行为礼仪
    第三节 公共场所礼仪
    第四节 社会交往礼仪
    职业篇——好的事业从好的心态开始
    **节 求职面试礼仪
    第二节 社会服务礼仪
    第三节 职业场所礼仪
    第四节 商务活动礼仪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