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西哲学十五章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西哲学十五章

  • 作者:张汝伦
  • 出版社:上海世界出版集团
  • ISBN:9787806789506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302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部文集本来的标准是《跨越不同的世界》,意为其中所收的文章出入中西哲学两个领域。其实,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的读书人就不得不跨越两个不同的世界,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从十九世纪末抱着一部洋装书芽芽学(外)语的“老新党”,到二十世纪末“汉话胡说”的“后学小生”,无不如此。
    本书内容涵盖了诸多现代哲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比如重写中国哲学史、现代中国的理性主义、海德格尔哲学的起源问题、黑格尔和他的《历史哲学》、我国的人文精神等等。从中国哲学的自主和自觉到西方哲学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影响,从孔子的《论语》到朱熹的释义学,作者以其作为一个哲人特有的敏锐和深厚的学养,不仅为我们细致梳理了哲学与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的关系,也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文章节选
    论中国哲学的自主和自觉

    首先必须对哲学的普遍性特征有真切的把握。中国哲学当然,也可以与西方哲学有种种不同,但中西哲学既然都叫哲学,就不能只有异,没有同。如果那样的话,又何必都叫哲学?近年有论者提出中西哲学存在着“家族相似”,此言极是,但“似”在何处?这是不能不详究的否则,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就真成了问题。重写中国哲学史也好,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也好,都得先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是哲学?
    诚然,当今世界还无一个普遍哲学,除非我们将西方哲学作为普遍哲学;而只有各种地方性的哲学(包括西方哲学)。既然都叫哲学,总要有共同点。哲学的普遍特点或性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避免以上述我们批评过的方式去写中国哲学史。一个比较方便但也*无谓的做法就是辞���学分析的方法,从古希腊“哲学”一词的含义得出哲学是爱智(慧)之学。但这种定义实在是过于空洞,缺乏必要的规定性。人类都有智慧,人类也都爱智慧。人类追求智慧的精神活动也绝不止哲学一种,为什么哲学是哲学?可见,哲学是爱智之学关于哲学的特征等于没说。至于哲学就是本体论,或认识论,或形而上学之类的说法,都只是将西方哲学的某一形态理解为哲学的普遍特点,其误自不待言。
    倒是劳思光以引导性来解释哲学是抓住了哲学的基本特点。他认为哲学基本上是要引导人类行为,以及人的生活。所以哲学语言原应有一种“引导功能”(orientation function)。引导性的哲学一般包括如下三个因素:1.选定一个目的,将它作为智慧的正当目标;2.对以上决定给予理据;3.提出实践条规,表明这个目的如何达成。但他又认为,西方哲学到了近代之后已经由引导哲学转向认知哲学。因此,西方哲学或现代哲学的主流是认知哲学,而中国传统哲学才是引导性哲学。其实即使就近现代西方哲学而言,引导性仍是哲学的根本
    性质,遑论古代西方哲学。
    与其他的科学和人类精神活动相比,哲学是从总体上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与追问。它的问题不涉及生命的某一具体部分,丽是涉及一般生命,涉及我们日常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根本前提与背景。哲学的问题不像其他科学的问题那样是从学科内部产生的,而是从外部产生的。哲学总是产生于我们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根基,即文化的根基发生了根本的问题与动摇时,产生于长期的文化传统崩溃时,“礼崩乐坏”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西哲学的几个高峰期,都有这样的背景。哲学是对人生根本问题、人的自我理解问题的根本思考与回应。如果我们不把哲学讨论的认知问题与具体的科学认知混为一谈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哲学的认知性是派生于它的引导性。苏格拉底的命题“德性即知识”实际已暗示了这一点。
    ……
    目录
    自序
    论中国哲学的自主和自觉
    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他者的镜像:西方哲学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影响
    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谈中国哲学中的反向格义问题
    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论朱熹的释义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黑格尔在中国——一个批判性的检讨
    黑格尔与启蒙——纪念《精神现象学》发表二百周年
    从心理学到释义学——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启示
    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
    《哲学贡献》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的地位
    海德格尔:德国和欧洲及其超越
    走向世界哲学——从雅斯贝斯的观点看
    政治与判断
    作为**哲学的实践哲学
    编辑推荐语
    **学者、哲学家张汝伦教授,纵论中西、贯通古今的十年沉思录。
    人不可能所有的书他都看得懂。要是有人说世界他没有看不懂的书,不要信他的话,不可能。看不荱不要紧,这是正常的过程。但如果看不懂的书你不看,那你永远也没有进步。
    ——张汝伦
    我祝愿并且希望,在我们所走的道路上,我可以赢得并值得诸君的信任。但我首先要求诸相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追求真理的勇气,相信精神的力量,乃是哲学研究的**条件。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高尚的东西。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
    ——黑格尔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