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1931-1937)
QQ咨询:
有路璐璐:

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1931-1937)

  • 作者:(美)柯博文 马俊亚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801902245
  •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日本问题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本书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种政策在“西安事变”中并没有中断,直到1 937年8月在上海爆发战争,它才被完全放弃。作者在民族**建设的分析框架下,用国民党、共产党叙事之外的“第三只眼睛”审视国民党政权建设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一致与冲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南京十年建国时期”(1927~1937)的认识。
    作者简介:
    柯博文(旧译“小布尔”,Parks M. Coble)历史学博士。1975-1976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执教。1976年至今一直在林肯-内布拉斯加大学任教,任该校历史系教授。
    著作有 The Shanghai Capitalists and the Nationalist Governement, 1927-1937(Cambridge, Mass: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 Series, 1980);Facing Japan Japan: Chinese Plotitics and itics and Japansese Inmperialism, 1931-1
    目录
    中文版序言
    鸣谢
    前言
    **章 满洲、上海和不抵抗
    不抵抗的背景:南京与日本(1927~1931年)
    中国的军事和政治的联合(1927~1931年)
    对不抵抗的挑战
    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的遗产
    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及其反对者
    政府内部的政治困境
    东北的抵抗
    南京与抵货运动
    群众对不抵抗���反应
    邹韬奋与《生活》期刊
    第三章 北方的新危机:山海关、热河和
    《塘沽协定》
    对热河危机的反应
    长城抗战
    黄郛与《塘沽协定》
    对《塘沽协定》的反应
    第四章 《塘沽协定》与中国政治
    冯玉祥与民众抗日同盟军
    日本问题与南方政治
    塘沽与南京政权的政治结构
    第五章 年南京的妥协政策
    天羽主义
    关税和贸易问题
    与“满洲国”的通车通邮
    “攘外必先安内”的重申
    第六章 敌乎?友乎?
    中日亲善?
    关东军反对和平举措
    《何梅协定》与《秦土协定》
    《新生》事件
    危机的后果
    “蓝衣社”在华北
    第七章 直到和平无望
    南京的政治骚乱
    中日经济提携
    1935年11~12月的自治危机
    和平内阁
    第八章 群众的抵抗浪潮
    邹韬奋与全国救亡运动
    日本的态度变得强硬
    日本支持的华北走私
    国民党政治与抵抗问题(1936年)
    一连串的事件
    绥远事件
    第九章 走向冲突——西安及其之外
    西安事变
    西安:没有回答的问题
    日本与西安事变
    战争
    结论
    征引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