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长征
红军长征,是中共**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初被迫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使红军离乡背景,踏上了漫漫征程,付出了极其沉痛的代价。
蒋介石纠集73个师又14个旅,实施“堡垒”战术“围剿”红军。彭德怀痛斥牵德等“崽卖爷田心不痛”
1933年5月,国民党蒋介石撤销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部,在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5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并在美、英、日等帝国主义支持下,开始部署对**苏区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并亲自坐镇南昌指挥。
这次“围剿”,蒋介石继续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从政治上,厉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加强地主武装建设,强化其反动统治;军事上,采取��久战、“堡垒主义”新战略和“以守为攻,乘机进剿,主力合围之法,兼采机动之师,远探密垒,薄守厚援,层层巩固,节节进逼,对峙则守,得隙则攻”等原则,实行堡垒推进,步步为营,逐步压缩苏区,迫使红军与其决战,彻底消灭红军;经济上,控制交通,实行贸易禁运,对苏区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并加紧同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勾结,肆意进行横征暴敛,竭力筹措“剿共”经费,购买飞机、大炮,等等。为达此罪恶目的,他还聘请外国军事顾问、改编了部队、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普遍构筑堡垒封锁线等。
这次“围剿”,蒋介石还先后调集100万兵力,其中用于“围剿”**苏区的兵力达50万之多。并将其区分为北路、南路、西路军。后来又以“讨伐”第19路军的部队组成东路军。顾祝同任北路军总司令,蒋鼎文任前线总指挥,下辖3路军,共33个师另3个旅,是“围剿”**苏区的主力。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应军事科学出版社之邀,我们编撰了长征系列丛书一套四本:《长征中的重大战略抉择》、《国民党将领看长征》、《见证长征的外国人》和《长征中的女红军》,力图从多侧面、多视角反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再现世界军事史上这一伟大壮举,讴歌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这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是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导.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而被迫举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时值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国运动不断高涨,中华民族到了*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并广泛地动员和组织抗日救国运动。然而,国民党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地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百万大军“围剿”红军和苏区。其中以50万重兵直逼**苏区。当时,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苏区持续一年之久的第五次反“围剿”*终失败,**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随后,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2、红6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亦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苏区,踏上了长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