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原理论
第1章 审计需求分析
1.1 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
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是目前审计需求理论中的主流理论,它是在简森和麦克林(Jensen和Meckling,1976)所倡导的委托代理理论(PTincipal-agent Theory)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认为,审计的产生不是外部力量强制的结果,而是社会力量的选择所致;审计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共同需求,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成本。
1.1.1 企业委托代理关系、机会主义行为与理性预期
简森和麦克林(1976)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道德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讨论。企业委托代理关系(Principal—agent Relation)是指,当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即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或一些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并由此而将若干决策权托付给受托人时,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基于自利的经济人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以其个人效用*大化为其行动目标的。因此,代理人的行动并不总是符合委托人的效用函数,在某些具体的场合下,两者的目标可能刚好相反。这样,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的冲突就会导致代理成本的出现。简森和麦克林将代理成本的组成归纳为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保证成本以及剩余损失。监督成本就是委托人为了“控制”代理人的行为所花费的成本,如计量和观察代理人行为的成本、激励契约的建立和履行的成本等。代理人的保证成本是指代理人愿意向委托人保证他不会采取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否则他将向委托人进行补偿。代理人之所以愿意向委托人作出这样的保证是因为,如果这样的保证机制可以降低委托人的委托风险的话,那么这将有利于他们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维持,同时代理人还有可能从委托人因风险降低而节约的风险溢价中获益。通常对于有着机会主义(Oppoitunism)倾向的代理人来说,在监督和保证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代理人仍然有可能采取有别于委托人效用函数的行动,这样,两者的差异就会导致委托人财富的减少,所减少的数额就是委托人的剩余损失。监督成本、保证成本和剩余损失共同构成代理成本,并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当监督成本和保证成本较大时,代理人的行为偏离委托人效用函数的可能性就要小一些,从而使剩余损失相应的也会小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