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概况(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概况(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 作者:《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086368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 页数:278
  • 定价:¥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缔造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建立,实现了各少数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上的民主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30多年来,各民族自治地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了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特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本《丛书》的出版,对于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学习,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章节选
    **章 地理环境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繁衍生息的古代民族先后有匈奴、乌孙、鲜卑、柔然、高车、突厥等。自公元前二三世纪起,各部族间的相互战争和兼并、迁徙较为频繁。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成吉思汗攻灭西辽,蒙古族进人和布克赛尔,为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封地的一部分,称为“霍博”。明崇祯十二年至十六年(1639—1643年),为蒙古族准噶尔部巴图尔浑台吉的王庭,有一些维吾尔族人口由南疆迁入务农,有汉族在此做工、经商。清乾隆年间(18世纪中叶),清廷平定准噶尔部,统一新疆。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归国的土尔扈特一部进驻和布克赛尔,之后政局稳定。至民国期间,一些哈萨克、汉、维吾尔、锡伯、回、达斡尔、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迁入境内。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县境逐步形成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之地。
    一、人口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早记载人口的资料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归国后进驻县境的3旗2151户,9565人。
    ……
    目录
    **章 地理环境
    **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水资源
    二、土地资源
    三、光热资源
    四、生物资源
    五、矿产资源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 口
    二、人口分布
    三、民 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古迹文物
    二、风景名胜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节 历代沿革
    一、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二、和布克赛尔的解放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建立党的各级领导机关
    二、成立县人民政府
    三、建立城乡基层政权
    第三节 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
    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私营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改革开放
    一、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
    二、企业改革
    三、财政体制改革
    四、住房制度改革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
    一、建立和组成
    二、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
    三、大力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不断建立健全法规体系
    二、不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三、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
    ……
    第四章 农业
    第五章 工业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八章 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十章 社会事业
    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
    大事记
    后记
    修订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