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年至2000年,我先后到湖北潜江龙湾遗址考察过三次。**次是1987年5月,考察地点是遗址东区放鹰台1号宫殿基址。当时正值荆州博物馆陈跃钧带领荆州博物馆和潜江博物馆的几位专业人员在放鹰台遗址东侧进行试掘,试掘面积很小,但高出地面2米多、貌似红砖墙体的第三层高台东壁及巨型台壁方柱洞、东侧门和贝壳路等已初露端倪。我当时感到很吃惊,楚人不是“辟在荆山”、“跋涉山林”吗?怎么会在如此低洼的江��平原湖区修建有如此大型的宫殿呢?看来对楚人的活动区域要重新审视。当时我鼓励荆州和潜江的同志说:“湖北的楚文化研究已进行了几十年,一直未发现楚国的大型宫殿建筑,你们从发现到试掘仅用了几年时间就把楚国大型宫殿挖出来了,这对楚文化研究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你们的这些发现,都是楚文化遗存的重要发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第二次考察是1999年12月,应潜江市人民政府的邀请,我专程前往考察龙湾遗址楚宫殿基址群中的放鹰台1号宫殿基址发掘现场。遗址现场的发掘面积共1428平方米(含1987年试掘面积),宫殿建筑基址为三层台的层台建筑,第三层高台建筑面积467.5平方米,高出一层台1.2~3.5米,台周壁分布有28个大型方壁柱洞,台内分布有纵横交错的地沟及柱洞。二层台位于三层高台西侧,仅暴露小部分,面积约58.59平方米。一层台环绕二、三层台,台上分布有东、西侧门,东、南、西三面环高台的贝壳路,高台南侧的两个大台阶、内曲廊、天井、回廊、地下排水管道及水池等,建筑基址宏伟,结构复杂,布局奇特。据陈跃钧介绍,在方圆2×2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勘探出夯土台基22座,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在“湖北潜江龙湾楚宫殿基址学术论证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定,龙湾宫殿基址群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宫殿建筑群,根据基址的年代、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史书记载等方面综合考查,该宫殿基址群当属楚“章华台”基址群。同时专家们还认为龙湾宫殿基址群的面积之大、建筑规格之高、建筑风格之奇特、保存之完好,在全国东周宫殿基址中当属**发现。在论证会上我提出,既然龙湾宫殿基址群是楚国春秋时期修建的行宫,那么早于战国时期楚郢都纪南城的春秋楚国都城当距行宫不会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