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汉语史语料学的对象、功用、研究原则与方法
**节汉语史语料学的对象
语料,即语言材料,是编写字典、词典和进行语言研究的依据。它不单指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远至上古时代民众的口头创作——古谣谚,近至现今幼儿园娃娃们唱的儿歌)。
语料学,就是研究语料的采集、甄别、分析与利用的科学。
语料学有两大任务:其一,是对有关语料进行广泛的调查和搜集;其二,是对有关语料进行缜密的考证和鉴别。
汉语史语料学,就是要把有关汉语史的重要语料都列举出来,分别加以考证,确定其历史年代和地域并揭示其语料价值,进而设计出合理的利用方案。它以汉语史语料的时空定点、价值认定、开发利用诸问题为研究对象。其基本内容包括:(一)商代语料;(二)周代语料;(三)秦代、西汉语料;(四)东汉语料;(五)魏晋语料;(六)南北朝、隋代语料;(七)唐五代语料;(八)宋辽金语料;(九)元明语料;(十)清代语料;(十一)现代语料;(十二)当代语料。
其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考定典型语料的确切年代和地域,完成重要语料的系年、系地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揭明这些语料的真实价值;同时,还要考察这些语料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并指明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前景。
要突破的难点是:先秦典籍的系年、系地问题,尤其是《尚书》、《周易》、《诗经》、《礼记》等书中各篇的时空定点问题。
第二节汉语史语料学的功用
马克思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是一切研究工作的指南,汉语史研究当然也不能例外。
我们研究汉语史,有两条是必须遵循的:**,必须详细地、充分地、全面地占有材料。这无论是对于全局的把握,还是对于个案的考察,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