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

  • 作者:(美)穆尔 欧阳敏 邹乔 王晶晶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62572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 页数:401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在组织上不同于其他关于人类学理论的课本。首先,我试图表现的是这样一种人类学观点。它比诸如亚当•库伯(Adam Kuper)在其关于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的杰出研究中的描述要更为宽泛。其次,作者试图从当代人类学的发展趋向中选取更多的例子,甚至比E.哈奇(Elvin Hatch)在《人与文化的理论》中讨论的更多。再次,我尝试着对每一位人类学家对于人类学理论的贡献进行折中的、非批判的读解。这仅仅表明我不会像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在《人类学理论的出现》中那样亲自鼓吹某种特定的理论。在《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中讨论到的学者既不是假想敌也不是替罪羊。这本书中讨论的每一位人类学家都具有知识上的价值,他们之所以被纳入其中是因为他们的观点都很重要,并值得被了解。
    本书围绕着影响现代人类学形成的男女学者展开。其他人类学理论的介绍重视观点而非人物,但是我相信传记体的结构更好。观念不是自己平白生成的,而是在个体的经历中形成的。当然,某些观念是普遍地生成的,是公共财产。有机类比法、进化论、社会功能、后现代主义的批评等,凡此种种都曾广泛流传。它们并不是哪
    文章节选
    **部分 奠基者
    人类学致力于解决一系列人类思索了数千年的问题:什么是社会的本质?为什么文化会发生变化?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作为某个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人性独具的特征有哪些?为什么文化会有差异?
    关于这些探索的文字记录至少持续了2500年。在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亚里士多德就思考了**的组织,并运用了有机类比法(把社会比作一个活的有机体)。这种方法还在19世纪及20世纪再次成为了人类学的主题。公元14世纪,阿拉伯的地理学家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从气候角度解释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充满热情、善于表达的社群居住在气候温暖的地方,而拘谨的、冷漠的文化群体则存在于北部气候地区。1725年,意大利的一位穷学者,乔瓦尼·维柯(Giovanni Vico)写就了《新科学》(Scienza Nuova)一书,概述了人类社会进化的历史模型。直到18世纪,相当多的道德哲学家都在考虑人类文化的本质,并从希罗多德(Herodotus)、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Garcilaso de la Vega)、约瑟夫·拉菲托(JosephLafitau)以及其他人那里获取人种学的资料。
    那么,我们怎么能只把爱德华·泰勒、刘易斯·亨利·摩尔根、弗朗兹·博厄斯以及埃米尔·涂尔干这四个人称为人类学的“奠基者”呢?首先,因为现代人类学的问题与这些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的学者的思想密切相关。
    ……
    目录
    致谢
    导言:人类学是什么?
    **部分 奠基者
    第1章 爱德华·泰勒:文化进化论
    第2章 刘易斯·亨利·摩尔根:社会的进化
    第3章 弗朗兹·博厄斯:语境中的文化
    第4章 埃米尔·涂尔干: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第二部分 文化的本质
    第5章 阿尔弗雷德·克罗伯:文化的完形
    第6章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
    第7章 爱德华·萨丕尔:文化、语言与个体
    第8章 玛格丽特·米德:个体与文化
    第三部分 社会的性质
    第9章 马塞尔·莫斯:原始分类,总体事实
    第10章 布洛尼斯洛·马林诺夫斯基:文化的功能
    第11章 A.R.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的结构
    第12章 爱德华·埃文思—普里查德:社会人类学,社会历史
    第四部分 进化论、适应论和唯物主义理论
    第13章 莱斯利·怀特:进化论浮现
    第14章 朱利安·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和多线进化论
    第15章 马尔文·哈里斯:文化唯物主义
    第16章 埃莉诺·伯克·里科克: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历史
    第五部分 结构、象征符号和意义
    第17章 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结构主义
    第18章 维克多·特纳:象征、朝圣和戏剧
    第19章 克利福德·格尔茨:解释人类学
    第20章 玛丽·道格拉斯:象征符号与结构、污染与纯洁
    第六部分 结构、实践、能动性和权力
    第21章 詹姆斯·费尔南德斯:比喻游戏
    第22章 谢里·奥特纳:象征符号、性别与实践
    第23章 皮埃尔·布迪厄:一种实践的人类学
    第24章 埃里克·沃尔夫:文化、历史与权力
    后记:当前的争议
    索引
    编辑推荐语
    “穆尔的书是对人类学界*伟大的理论家们的一次简洁明了的回顾。它对我给本科生开的理论课程来说非常适用。”
    ——J.蒙哥马利·罗珀(美国格林内尔学院)
    “穆尔的书为读者提供了从人类学家的生平角度来看待文化人类学发展历程的深刻洞见。”
    ——罗斯玛丽·康诺弗(美国韦伯州立大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