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毛泽东诗词英译比较研究(社科博士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毛泽东诗词英译比较研究(社科博士文库)

  • 作者:张智中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0748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382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毛泽东诗词的12个英译版本为材料,以多种学术背景为依托,采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统计等研究方法,着眼于诗词形式的转存与叛逆、修辞格的传译、意象的再现、语言风格的传达、文化的传真、不同的翻译策略等诸多方面,集中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问题。
    本项研究属于翻译批评当中的文本研究,具有实证研究和文学翻译批评的双重性质。通过对毛泽东诗词英译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本书试图给翻译批评,特别是诗歌翻译批评或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翻译批评,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启示。
    文章节选
    **章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成就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早年即开始革命活动,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9月,在湘赣边界领导**的秋收起义,并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全国**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5年的遵义会议,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随后,毛泽东担任中共**军委主席、中共**主席和**政治局主席等领导职务,直至逝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名誉主席等职。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等。诗人,只是毛泽东多重角色当中的一种;作为诗人,毛泽东可谓独步古今,自成一家一派。本章拟对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成就做一梳理,作为后面各章翻译探讨的基础。
    **节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修改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之所以能够自成一派、流芳千古,可归于三个原因:一是深厚的革命生活沃土,二是独特的人格力量,三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毛泽东的一生,首先是革命者和革命家的一生,其次才是诗人的一生。
    ……
    目录
    重铸雄奇瑰丽词,别求知音于异邦(序)
    绪论
    **节 本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毛泽东诗词英译文版本概况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创新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
    **章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成就
    **节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修改
    第二节 毛泽东诗词的地位
    第三节 毛泽东的诗词观
    第四节 毛泽东诗词的美学特征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诗歌形式的翻译
    **节 视觉形式的翻译
    一 视觉形式的重要性
    二 视觉形式的传译
    三 视觉形式的叛逆
    四 跨行与形断意连
    五 句式与节奏
    第二节 听觉形式的翻译
    一 尾韵与格律
    二 诗行内韵
    三 头韵与谐韵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修辞格的翻译
    **节 比喻
    第二节 夸张
    第三节 拟人
    第四节 指代
    第五节 双关
    第六节 互文
    第七节 转品
    第八节 叠字
    第九节 顶真
    第十节 对偶
    第十一节 设问
    第十二节 警策
    第十三节 同异
    第十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意象的翻译
    **节 关于意象
    第二节 毛泽东诗词当中的意象
    一 毛泽东诗词当中的静态意象及其英译
    二 毛泽东诗词当中的动态意象及其英译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语言风格的翻译
    **节 关于风格
    第二节 毛泽东诗词的语言风格及其英译
    一 豪爽与婉约
    二 飞动与沉思
    三 典雅与通俗
    四 人称与主体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文化因素的翻译
    **节 颜色词的翻译
    第二节 典故的翻译
    第三节 数词的翻译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翻译策略的探究
    **节 译者的主体性
    第二节 散体译诗,还是诗体译诗?
    第三节 外国译者和中国译者的翻译策略
    第四节 译诗的两种策略:学术性译诗与文学性译诗
    第五节 诗歌译者发挥创造性的理据
    第六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本书从诗词形式的转存与叛逆、修辞格的传译、意象的再现、语言风格的传达、文论的传真等诸多方面观照毛泽东诗词——以及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问题,以探究诗词翻译当中的风格再现问题。同时,对毛泽东诗词的不同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做出评价。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