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理想和现实的东西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中并行不悖,形成了复杂的结合。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时雨以一个大写高雅而不切实际的浪漫派**诗歌的诗人出面,时而以一个现实主义诗人出面,给十四行诗的传统格式投入了深刻的内容。
——阿尼克斯特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彼特拉克的传统,二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三是他本人的生活经历。
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音译为“商籁体”,源于普罗旺斯语Sonetv。原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得到广泛的运用。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成了运用十四行诗体*主要的代表。他一生写了375首十四行诗,汇集成《抒情诗集》,献给他的情人劳拉。在他笔下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组成,韵脚为abba abba cde cde或abba abba cdc cdc。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结构更严谨,他将十四个诗行也分为两部分,**部分为三个四行,第二部分为两行,每行十个音步,通常用抑扬格,韵脚为abab cdcd efef gg。这样的格式后来被称为“莎士比亚式”或“伊丽莎白式”。对诗人而言,诗的结构越严格就越难抒情,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却自由奔放,毫不拘谨,正如他的剧作天马行空,其诗歌的语言也富于想��,充满激情。他的诗比彼特拉克的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风靡欧洲,1590年代前后,英国的彼特拉克“热”达到了*高潮,凡有文化的人写信时都喜爱用十四行诗,在这一高潮中出现了锡德尼、杜雷顿、丹尼尔等诗人,毫无疑问莎士比亚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不过,他使十四行诗更臻**。
1609年5月20日,伦敦的出版商托马斯·索普(Thomas Thorpe)取得了一本叫做《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印行权,其中收纳了154首十四行诗,这就是*早的、*完全的“**四开本”。自18世纪末以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引起了不断的争议,例如:这些诗的大部分是歌颂友谊的,还是歌颂爱情的?这些诗的大部分是献给一个人的,还是献给若干人的?W.H.先生是谁?黑肤女郎又是谁?这些诗是不是都出自莎士比亚之手?等等。很多人认为这个**美男子是莎士比亚的保护人骚桑普顿伯爵,伯爵容貌俊美,颇有女性的美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很欣赏这一点,对这样的男子非常崇拜。伯爵对男人与女人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他的情人是宫中美女伊丽莎白·弗农,两人未婚先孕,然后秘密结婚,曾激怒了伊丽莎白女王。莎士比亚爱恋的可能也是这位美女。
按照传统的解释,这些诗从第1到第126首,是写给一位**美男子的,他对这位青年**感情笃深,这种情意很容易让人误认为爱情,因此有些人认为这些是爱情诗。不过根据所用的词语是阳性的“He”,所以我们不妨把他理解为“爱友”,但是两个男人之间爱慕到如此程度,很容易让人犯嘀咕,有点像同性恋,**莎学家L.C.奈茨就有此看法。一般说,在莎士比亚时代,“love”(爱人、情人,多指女方)和“love”(爱人、情人,多指男方)用在密切男性朋友之间时实际就是朋友的昵称。从第127到第152首,是写给一位黑肤女郎的,*后两首及中间个别几首,与故事无关。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组诗的形式出现,在前126首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给我们讲述的故事的轮廓非常清晰,但是细节很模糊,所以就给予我们特别大的自由想象的空间。
154首诗的内容大体如下:第1至17首为一组,诗人劝他的青年朋友赶快结婚生子,因为美和青春不能常在,只有把美的形态和美的品质在后代身上保存下来,才能抵抗时间毁灭一切的力量。第18和19首由结婚生子战胜时光过渡到另一斗争途径,即写出伟大的诗篇,也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第20至32首歌颂友谊或爱情,其中穿插了一些慨叹自己身世辛酸和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表示轻蔑的诗篇。第33至52首写诗人和这青年之间可能因第三者的插入而闹分裂,分离后更加痛苦,他努力寻找理由来原谅他们,以求得感情上的解脱。第53至65首主要写爱友之美,表现出诗人美与真善的统一,并表示自己的忠贞不二,也不计较对方,爱是无条件的。第66至72首,诗人从爱情的波折中,深感环境的险恶,两人的相爱关系受到攻击和诽谤,一切痛苦和罪恶都来自社会环境。第73至87首,诗人担心自己老之将至,因此对爱情更加珍惜,对青春年华更觉珍贵,不妨及时行乐,享受生活。紧接着出现了争夺爱友的风波,诗人*后退让,不再苦恼自己。第88和89首,担心被对方抛弃,不如采取主动,表示感情不变、爱情如一,不过要对方注意自己的缺点,不要让邪恶沾身。第90至99首写分手后的思恋。第100至120首写对关系断裂后的悔意,然后又和好如初,由于波折,两人的感情由浪漫阶段进入了实际、冷静、坚实的阶段。第121至126首更多表现诗人自己的内心情感、人格和品质。第127至152首写诗人后来又迷恋着一位黑眼睛、黑头发、黑皮肤,卖弄风情的女郎,这女郎很可能与别人(可能就是那个美男子)相爱了,诗人陷入痛苦之中。其中第127至130首写诗人遇到黑肤美人,被她的美貌及音乐所迷,产生了爱慕之情,赞美她的本色美、平凡美和悲哀美。第131至136**现对方的缺点——爱情不专一,对别人有所倾心,这种三角关系引起诗人的苦恼和内心矛盾,但求自己不被抛弃就行了。第137至145首写女友对他只是敷衍,诗人悔恨自己错爱,责骂对方为极恶。从第146至152首中看到,诗人遇到的是双重的背叛:朋友和爱人。友谊和爱情,他似乎完全绝望。第153和154这*后两首诗取自古希腊题材,但在情节上和逻辑上与诗的整体有密切联系。总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显而易见这些诗有一定的关联,甚至有一定的情节脉络,这就是组诗的样式,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区别于其他人的诗的一个特点。
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多把十四行诗献给自己的情人,莎士比亚有些诗作是献给一个他称之为黑肤女郎的,但仅有25首,其他100余首十四行诗都是献给一位年轻朋友的。这说明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友谊似乎比爱情的地位更高,这不足为奇,重友轻色的心理在当时十分普遍。正是在这种友谊至上的心态下,莎士比亚用诗歌的形式盛赞友谊是人生*美好的无价之宝。
为了领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韵,下面我们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来分析。所选的译诗均来自屠岸的中译本。
我们要美丽的生命不断繁殖,
能这样,美的玫瑰才永不消亡,
既然成熟的东西都不免要谢世,
优美的子孙就应当来承继芬芳:
但是你跟你明亮的眼睛订了婚,
把自身当柴烧,烧出了眼睛的光彩,
这就在丰收的地方造成了饥谨,
你是跟自己作对,教自己受害。
如今你是世界上鲜艳的珍品,
只有你能够替灿烂的春天开路,
你却在自己的花蕾里埋葬了自身,
温柔的怪物啊,用吝啬浪费了全部。
可怜这世界吧,世界应得的东西
别让你和坟墓吞吃到一无所遗!
(**首)
这首诗里说:美的东西时问长了都要消亡,人和花一样也会衰老,须得子孙来继承那美,但是假如你跟自己的美(明亮的眼睛)订了婚,也就是说,你只靠自己,只欣赏自己的美,维持自己的美,不靠别人,不同别人结婚,不让子孙来继承美,这固然维持了你的美,同时却与自己为敌,因为你不跟别人合作,你的美将不能留传后世。你名为吝啬,实则浪费,好像温柔,其实顽固,请你为世界着想吧,结婚吧,这样你的美就能由子孙传给世界。否则,你就等于毁灭了世界应得的东西。这首诗通过对爱友的规劝,流露出诗人对一味沉醉于自我、孤芳自赏的利己主义生活观的否定和对放远目光、超越自我的利他主义生活观的宏扬,有辩证法的思想,诗歌写得既富有哲理又极为生活化,好像一个挚友用诗化的语言在拉家常,劝其结婚生子,人情味浓郁。
据说,年轻的骚桑普顿伯爵暂时还不想结婚,不想生儿育女。他要自由,要跟随埃塞克斯伯爵到法国去作战。莎士比亚在诗里竭力劝诫他,要遵循自然规律,为自己更要为这个世界考虑,人类的延续必须要结婚生育。
看呵,普照方物的太阳在东方
抬起了火红的头颅,人间的眼睛
就都来膜拜他这初生的景象,
注视着他,向他的圣驾致敬;
正像强壮的小伙子,青春年少,
他又爬上了峻峭的天体的山峰,
世人的目光依然爱慕他的美貌,
侍奉着他在他那金色的旅途中;
但是不久他疲倦地乘着车子
从白天的峰顶跌下,像已经衰老,
原先忠诚的人眼就不再去注视
他怎样衰亡而改换了观看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