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上古思想之趋势
第二节 周初之“敬”的观念
一、人的精神之自觉——卜筮盛行于殷,亦行于周。然箕子谓武王,有疑难则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卜筮列于*后,***已大降。故乾九三之爻云:“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此乃本于敬畏之感与忧患意识所显出的精神自觉。(易系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云: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世耶?)
二、祀敬内转而为敬德——周人以文王配天(上帝),其祭祀与祈求,不是基于怖栗或苦业意识以求救赎解脱,而是基于忧患意识与敬畏感,此乃道德意识(非皈依意识)。故以神之降祸福,乃取决于人的行为之善恶,其斋明盛服、肃肃雍雍之敬神活动,*后必落实于“敬德”“恪遵天命”之自我修养上。
三、由忧患意识转出道德意识——从祭祀中回头,从卜筮中醒觉��而归于“人”,归于自我之生命主体,以透出“敬”“敬德”乃至“明德”之观念。故尚书召诰云:“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