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红楼管窥--张锦池论红楼梦
QQ咨询:
有路璐璐:

红楼管窥--张锦池论红楼梦

  • 作者:张锦池
  •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36999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386
  • 定价:¥3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红楼梦》说的是“大幸者的不幸,大善者的不善”,它以“一支正道曲,千红无孑遗”的社会理念,谱写了一曲令人热耳酸心的“青春的悲歌”,发出了“救救青年”的呼喊。
    具有对称美是《红楼梦》结构学的一大特点,但并不是它的总体特点,它的总体特点是对称中有不对称、不对称中有对称,从而形成的均衡美。
    《红楼梦》后四十回,在情节演绎上与原著貌似,在思想底蕴上与原著神离, 一为“讽喻文学”的佳作,一为“叛逆文学”的经典。
    文章节选
    《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 ——与戴不凡同志商榷
    一 小引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是曹雪芹,可又不时有人提出质疑。 《北方论丛》1979年**期发表戴不凡同志的《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质疑文章。“谜”底是:“曹雪芹是在石兄《风月宝鉴》旧稿基础上巧手新裁改作成书的。”
    认为曹雪芹只是《红楼梦》的改写者而不是原作者,这说法虽则并非始于戴不凡同志,是历史上的一种意见;然而戴不凡同志从多方面作了考证、论述,提出了有关的新见,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是有启发的。这一问题又是个没有真正解决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从胡适于1921年发表了《红楼梦考证》,认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以后,很少再有异议,也就没有人再去作过专题研究予以进一步证实;但胡适的这一论断却是避开历史上的不同意见而仅凭所需的一条材料作出的。所以,戴不凡同志重新提出《红楼梦》的作者问题进行讨论,我认为是有意义的。不待说,这类学术上的问题,通过各抒己见、互相争鸣,更容易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不揣谫陋,也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以就正于戴不凡同志和广大的《红楼梦》爱好者。
    ……
    目录
    导人探幽别开佳景——《红楼管窥》序……刘敬圻温孟孚
    前言
    《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与戴不凡同志商榷
    一 小引
    二 乾隆年间的看法
    三 脂砚斋们的说法
    四 如何理解书中的“矛盾现象”
    论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一 来自两种管教思想之对立的影响
    二 来自两个世界之对立的影响
    三 来自两种社交路线之对立的影响
    四 来自两种文化之对立的影响
    五 来自两种婚姻观念之对立的影响
    六 贾宝玉叛逆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七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历史局限
    八 后四十回中贾宝玉叛逆思想的逆转
    论林黛玉的性格及其爱情悲剧
    一 林黛玉思想性格面面观
    二 曹雪芹笔下的宝黛爱情悲剧
    三 高鹗笔下的宝黛爱情悲剧
    论薛宝钗的性格及其时代烙印
    一 作者对薛宝钗的基本态度
    二 薛宝钗性格的基本特点
    三 薛宝钗性格的时代烙印
    四 薛宝钗亦属悲剧人物
    论元春的加封及其人生悲剧
    一 小引
    二 元春形象的基本特点
    三 元春形象的特殊意义
    四 后四十回中的元春形象
    论妙玉的皈依及其精神悲剧
    一 小引
    二 妙玉的身世质如“金玉”
    三 妙玉的品性洁若红梅
    四 妙玉之所以还俗
    论秦可卿的病由及其命运悲剧
    一 “托梦“乃秦可卿思想的反映
    二 “淫”非秦可卿思想性格的特点
    三 秦可卿的病由和死因
    四 秦可卿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巧姐的人生历程及大观园的时间跨度考
    一 小引
    二 巧姐与大姐:《红楼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三 巧姐与香菱:巧姐被卖时的年龄与大观园的时间跨度
    四 巧姐与二丫头:巧姐的*后归宿与贾府的“琮兰齐荣”
    李贽的“童心”说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一 引言
    二 葆有“童心”的叛逆者形象
    三 具有“童心”的女奴们形象
    四 “童心”被污的年轻女子形象
    五 失却“童心”的封建统治者形象
    六 简短的小结
    论《红楼梦》的悲剧底蕴
    论《红楼梦》的三世生命说与两种声音
    论《红楼梦》主线
    论《红楼梦》的结构学
    《红楼梦》的均衡美及其数理文化论纲
    究竟是“讽喻文学”的杰作,还是“叛逆文学”的经典——论《红楼梦》后四十回
    论《红楼梦》与启蒙主义人性思潮
    附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