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尽力的父母
教育如今变得比较公开。很多父母会自我批评,不再羞于向儿科医生或心理学家谈论他们的问题。他们想获得充分的信息并胜任为人父母的任务,所以他们去听相关的演讲,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会在幼儿园或在家里与其他家长碰面并交换经验。
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妈妈中断其职业生涯,将心思完全放在孩子的教��培养及家务上。她们将来很难甚至完全不可能再进入职场,但她们也都默默接受。另一些继续上班的妈妈又必须把家务、小孩和工作协调好,她们平衡这些不同任务的能力令有些**的职业经理人都相形见绌。
以前的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有这么多的单亲妈妈。她们的表现令人佩服,而且还经常是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办到的。
她们投注这么多的心力,却仍会遇到那么多的问题,其实是因为人们经常只关注不成功的那部分。这样看起来父母似乎是失败了。
失落感特别大的是那些辞掉工作,完全奉献给家庭和孩子的年轻妈妈。“你整天又没别的事做,这样还连孩子都带不好!”这种指责是许多全职妈妈必须面对的。而这些责备的话,不管有没有说出口,经常是来自自己的另一半,因为他在下班后或**时想要拥有自己安静的休息时间。
不过很多妈妈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我**要把所有的事都做对!”这些妈妈很容易陷入困境:会为了自己和孩子所犯的诸多错误和问题生气,但一直都很顺利或很正常进行的事她们却没有注意到。
态度不确定就会让步
当父母自己态度不确定时,会影响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而担心自己可能会犯错的影响就是:当父母不确定自己要什么,又不敢作出果断坚定的处置时,孩子会突然“大权在握”。因为不管孩子是六个月、三岁或十岁大,都能感受到父母态度不够确定。这时,他们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意思来。
若父母行事不够自觉,且目标不够明确,便会启动一连串严重的恶性循环。
如果父母只是暗自想着:“希望他马上停止尖叫”或“孩子要什么,我就做什么─**是,不要再闹了”,这样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而父母反而变得越来越弱势而且越来越让步。到*后,不是爸妈而是孩子来决定**的进程,父母的需求被搁置。如此让步**不会带来平静与和谐,只会持续引起新的冲突。
有时候父母只把一个范围内的主导权留给孩子。上床睡觉的权力之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可是很多情况下,好比穿衣服、吃饭、打扫整理,或是手足之间的相处,都会为了一点小事而弄得紧张不安又“鸡飞狗跳”。“我的小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我想做什么就做,反正我的小孩根本不听话”─这些都是我们在门诊里经常从神经紧绷的父母口中听到的话。有时孩子的这类稀松平常的问题会发展出乖张的行为,*后甚至在幼儿园和学校里也造成困扰。
碰到这些问题的父母对孩子的发展不是漠不关心。他们知道对孩子需要设限,孩子不会“自动”长大。这些家长都非常尽心又关心,但有时就是束手无策:“我真的已经尽力了,我还能怎么做?”
你也心有戚戚焉吗?那么这本书正是为你而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