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长征的决策和准备
从1934年5月起,党和红军的领导层开始酝酿战略转移问题,并报告共
产
国际,同时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了筹划战略转移的“三人团”,但一
直举棋
不定。到9月初,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已彻底绝望后,才开始战略
转移
的准备工作。
长征的准备工作是在极少数**领导人中秘密地进行的,没有向党内、
军
内进行解释和动员,包括一些红军**将领和地方领导人都蒙在鼓里,甚至
连
**政治局也没开会讨论过。**红军长征前,虽然在健全**指挥机关、
人
力物力、在进军方向、人员走留等方面做一些准备工作,但十分仓促,不充
分,广
大红军指战员不知道战略转移的意图,不能提高热情与积极性,并带了许多
坛
坛罐罐,对长途行军作战���分不利。
10月7日,中共**和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接替**红
军
主力的防御,主力集中瑞金、雩都,准备执行新的任务。9日,红军总政治
部发布
《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要求“加强部队的政治、军事训
练,发
扬部队的攻击精神,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
战略转移的*初计划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到湘鄂西同红二、红
六军
团会合,创建新的根据地。因此,出发时把战略转移称“西征”,西征部队
称“野
战军”,*高指挥机关是“野战司令部”。
为了便于随军行动,中共**、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机关和直属
部队
编为两个野战纵队。**野战纵队,又名“红星纵队”,由红军总部和干部
团组
成,叶剑英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钟伟剑任参谋长,王首道任政治部主
任。
博古、李德、周恩来、朱德等随该纵队行动。
第二野战纵队,又名“红章纵队”,由中共**、中华苏维埃**机关
、后勤
部队、卫生部门、总工会、青年团等组成,李维汉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邓发
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张宗逊任参谋长,邵式平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
、张
闻天、王稼祥等随该纵队行动。
以上两个野战纵队和红军主力**、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共
8.6万
人,组成战略转移的野战军。**军团,林彪为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
,左
权为参谋长,朱瑞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二、第十五师;第三军团,
彭德怀
为军团长,杨尚昆为政治委员,邓萍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下辖
第四、
第五、第六师;第五军团,董振堂为军团长,李卓然任政治委员,刘伯承为
参谋
长,曾日三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三、第三十四师;第八军团,周昆为军
团长,
黄苏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参谋长,罗荣桓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二十一、
第二
十三师;第九军团,罗炳辉为军团长,蔡树藩为政治委员,郭天民为参谋长
,黄火
青任政治部主任。
**红军长征前,中共**决定由项英、瞿秋白、陈毅、贺昌等组成中
共苏
区**分局、**军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办事处,项英为**分
局
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为办事处主任,梁柏台为副主任,
统一
领导留下来的红二十四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坚持斗争。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