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违宪责任研究的意义
二、违宪责任既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分析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章违宪责任理论中的基本范畴
**节违宪责任中两对基本范畴含义的厘清
一、违宪与违法
二、违宪责任与宪法责任
第二节违宪与违宪责任的关系
一、违宪是违宪责任的前提
二、被追究违宪责任是违宪的必然结果
三、违宪与违宪责任在结构上的同一性
第二章违宪责任的生成基础
**节先定约束和民主政治的悖论与破解
——违宪责任生成的哲学基础
一、民主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二、先定约束的含义及其与民主政治的悖论
三、民主的缺陷与民主政治的歧变
四、先定约束的正当性
五、先定约束的界限
六、先定约束的接受对违宪责任概念成立的意义
第二节宪法的法律性——违宪责任作为法律概念成立的法理基础
一、讨论宪法法律性的背景
二、宪法法律性的内容
三、宪法的法律性与宪法的司法化
四、宪法的法律性对违宪责任成立的意义
第三节宪法的至上性——违宪责任区别于违法责任的实定法基础
一、宪法至上性的内涵及其意义
二、宪法至上性的形成原因
三、宪法至上性在各主要**的历史演进
四、宪法至上性的保障方式
五、宪法至上性对违宪责任概念成立的意义
第四节宪法的成文化——违宪责任成立的形式根据
一、不成文宪法对违宪责任成立的障碍
二、成文宪法的发展及其理论根据
三、成文宪法对违宪责任生成的意义
第五节宪法成为人权**保障法——违宪责任成立的实质根据
一、对**权力的组织与配置是早期宪法的首要功能
二、早期法律是权利的直接保障法,权利只有借助于**权力才能够实现
三、二战后人权保障成为宪法的首要价值,宪法也成为人权的**保障法
四、人权保障的历史演变���我国人权保障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
五、宪法成为**人权保障法对违宪责任成立的意义
第三章违宪责任的前提(一):违宪构成
**节违宪构成概说
一、违宪构成的含义及其意义
二、违宪构成的要件
第二节违宪主体
一、违宪主体的含义及其确定标准
二、**机关作为违宪主体
三、社会组织作为违宪主体
四、公民不能成为违宪的主体
第三节违宪客观方面
一、违宪客观方面的含义
二、立法机关的违宪行为
三、行政机关的违宪行为
四、司法机关的违宪判决
五、政党违宪的客观方面
第四节违宪客体
一、违宪客体概述
二、违宪行为侵犯的宪政秩序
三、违宪行为侵犯的公民基本权利
第五节违宪构成中的因果关系
一、违宪构成中因果关系的含义及特点
二、违宪构成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第四章违宪责任的前提(二):违宪判断
**节违宪判断的依据
一、宪法原则
二、宪法序言
三、宪法性法律
四、宪法惯例
五、宪法解释或宪法判例
第二节违宪判断的基准
一、违宪审查基准的含义及其价值
二、美国式的双重基准
三、德国式的比例原则
四、违宪审查基准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分析
五、违宪审查基准理论与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第五章违宪责任的性质和内容-
**节违宪责任的性质
一、违宪责任性质概述
二、宪法的法律性与违宪责任
三、宪法的政治性与违宪责任
四、违宪责任的性质
第二节违宪责任的内容
一、法律责任与政治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二、法律责任的具体内容
三、政治责任的具体内容
第六章违宪责任的追究时机和追究机制
**节违宪责任的追究时机
一、违宪责任追究时机的含义
二、违宪审查机关追究违宪责任的条件
三、违宪责任追究的变通形式
第二节违宪责任的追究机制
一、司法性追究机制与政治性追究机制的比较
二、司法性违宪责任追究机制
三、政治性违宪责任追究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