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刑事诉讼法(第四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刑事诉讼法(第四版)

  • 作者:龙宗智 杨建广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56243
  •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01日
  • 页数:520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教材:刑事诉讼法(第4版)》内容完整、全面。该教材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法学本科核心课程基本要求和*新司法统一考试大纲编写,具有***、新颖性和全面性。它不仅适合于各类高校各层次学生和社会读者带着问题自学,也适合于教师的讲授式教学和以案例讨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形式和功能多样。它力图运用系统工程框架(Systems Engineering Framework)、对象导向框架(Objects.Oriented Framework)和法治系统工程(Legal System Engineering)方法,借鉴网络课程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通过纸质教材和网络课程的结合,形成具有整体功能的开放型知识系统。该系统既有真实案例,又有名家高论;既有传统教科书功能,又有专业辞典功能;既保留传统教科书的理论深度,又拓展了现代教育的活动空间。目标定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法学教材,尤其是应用法学的教材,不仅应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字面上的法和法治过程(模型),而且要引导其研究和掌握实际生活中的法和法治过程(原型
    目录
    本书知识系统基本结构图
    **编导论
    第1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1.1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1.1.1诉讼
    1.1.2刑事诉讼及其特征
    1.1.3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内容
    1.1.4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1.2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1.2.1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1.2.2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1.2.3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
    1.3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任务和作用
    1.3.1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和根据
    1.3.2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1.3.3刑事诉讼法的作用
    第2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2.1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2.1.1外国古代弹劾式诉讼制度和神示证据制度
    2.1.2外国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
    2.1.3外国近现代辩论式诉讼���度和自由心证制度
    2.2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2.2.1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的产生与发展
    2.2.2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沿革
    2.2.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编基础理论
    第3章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
    3.1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结构
    3.1.1刑事诉讼目的
    3.1.2刑事诉讼结构
    3.2刑事诉讼主体与刑事诉讼职能
    3.2.1刑事诉讼主体
    3.2.2刑事诉讼职能
    3.3刑事诉讼状态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3.3.1大陆法系有关理论
    3.3.2中国法有关理论
    3.4刑事诉讼行为与刑事诉讼条件
    3.4.1刑事诉讼行为
    3.4.2刑事诉讼条件
    3.5刑事诉讼阶段与刑事诉讼客体
    3.5.1刑事诉讼阶段
    3.5.2刑事诉讼客体
    第4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4.1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概述
    4.1.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4.1.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
    4.2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
    4.2.1刑事程序法定原则
    4.2.2司法独立原则
    4.2.3无罪推定原则
    4.2.4辩护原则
    4.2.5法的平等保护原则
    4.2.6诉讼经济原则
    4.2.7诉讼及时原则
    4.2.8禁止重复追究原则
    4.3中国刑事诉讼坚持的原则
    4.3.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4.3.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4.3.3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5章刑事诉讼证据
    5.1刑事诉讼证据概述
    5.1.1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5.1.2刑事诉讼证据应有的属性及认证标准
    5.1.3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5.2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5.2.1刑事诉讼证据在法律上的分类
    5.2.2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
    5.3证据规则
    5.3.1证据规则概述
    5.3.2直接言词证据规则
    5.3.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5.3.4补强规则
    5.3.5意见排除规则
    5.4刑事诉讼证明
    5.4.1证明对象
    5.4.2证明责任
    5.4.3证明标准
    第6章辩护与刑事代理
    6.1辩护制度
    6.1.1辩护制度概述
    6.1.2辩护制度的演变与完善
    6.1.3中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6.2刑事代理制度
    6.2.1刑事代理概述
    6.2.2自诉案件中的代理
    6.2.3公诉案件中的代理
    6.2.4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
    第7章回避
    7.1回避概述
    7.1.1回避的概念
    7.1.2回避的意义
    7.1.3回避的种类
    7.2回避的理由和适用人员
    7.2.1回避的理由
    7.2.2回避适用的人员
    7.3回避的程序
    7.3.1回避的提出
    7.3.2回避的审查和决定
    7.3.3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的复议
    第8章附带民事诉讼
    8.1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8.1.1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8.1.2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8.2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8.2.1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
    8.2.2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
    8.3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
    8.3.1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8.3.2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第三编程序论
    第9章管辖与立案
    9.1管辖与立案
    9.1.1管辖概述
    9.1.2立案概述
    9.1.3管辖与立案的关系
    9.2管辖的分类
    9.2.1立案管辖
    9.2.2审判管辖
    9.3立案的条件和程序
    9.3.1立案的条件
    9.3.2立案的程序
    第10章侦查与强制措施
    10.1侦查与强制措施的关系
    10.1.1侦查概述
    10.1.2强制措施概述
    10.1.3侦查与强制措施的关系
    10.2侦查行为
    10.2.1讯问犯罪嫌疑人
    10.2.2询问证人、被害人
    10.2.3勘验、检查
    10.2.4搜查
    10.2.5查封、扣押物证、书证
    10.2.6鉴定
    10.2.7辨认
    10.2.8技术侦查
    10.2.9秘密侦查
    10.2.10通缉
    10.3侦查终结
    10.3.1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
    10.3.2侦查终结的条件
    10.3.3侦查终结的处理
    10.3.4侦查羁押期限
    10.4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10.4.1自侦案件的概念
    10.4.2自侦案件的程序
    10.5补充侦查
    10.5.1补充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10.5.2补充侦查的形式和种类
    10.6侦查监督
    10.6.1侦查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10.6.2侦查监督的内容
    10.6.3侦查监督的程序
    10.7强制措施
    10.7.1拘传
    10.7.2取保候审
    10.7.3监视居住
    10.7.4拘留
    10.7.5逮捕
    第11章起诉
    11.1起诉概述
    11.1.1起诉的概念与意义
    11.1.2**追诉主义和私人起诉主义
    11.1.3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
    11.1.4中国刑事起诉制度的特点
    11.2提起公诉
    ……
    关键词索引
    图表索引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