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际交往能力
一、人际交往能力概述
人际关系是建立和维持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有目的的、与工作相关的,它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织中的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等活动,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作为有志于进入村官队伍的广大考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近几年的村官面试趋势来看,人际关系类试题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大多会融在其他类型的题目里来考查。村官面试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测查较注重考查考生在压力情境下的应变能力和考生是否具备应对社会管理、组织活动、职位匹配等方面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要答好这一类型的题目,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村官的特点就是要跟村民、群众打交道,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圆满完成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必要条件。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巧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仅是村官面试中证明考生具备公务员素质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圆满完成工作、开心生活的必要条件。
二、人际交往能力与面试
(一)面试中的常见问题
相较于日常的人际交往,面试题目中的人际关系类试题矛盾可能更多样、多重,但却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考生能够起到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产生良性影响的作用,但一些考生在作答题目时却忽略了如何在作答内容中体现出这种良性的作用,出现了一些问题:
1.心态不够阳光,体现不出豁达姿态
村官作为基层的管理和服务人员,积极阳光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众多满怀激情的村官在进入农村面对现实的时候,总会存在难以接受农村环境、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随时寻求机会离开等问题。保持良好心态,是对我们所有人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调整好心态以适应社会变化。而对于广泛进入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来说,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求知学子摇身变为大学生村官,由城市进入农村,由车水马龙踏入僻静乡野,每个大学生村官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心态问题,而保持良好心态,能够变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
2.出现问题不自省,责任意识不强
作为村官,需要具备极强的责任意识,这点在人际交往能力中同样应该有所体现,而有的考生在作答人际关系类题目时,当与他人协作出现问题时,往往忽略了首先从自身查找原因。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检讨自己,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体现自身敢于承担的责任意识。
3.遇见麻烦不求助,沟通意识不强
有的考生在作答人际关系题时,仿佛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遇事不能求助,求助就显得处事能力不强,任何事情都得一个人去完成,他们往往忽略了村官也属于社会中的一员,尤其是对于刚毕业进入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来说,许多事情需要在沟通协作中得以完成。因此,不要忘记了遇到棘手的事情可以先听取领导、同事、亲朋乃至群众的意见,向他们寻求帮助,用有效的沟通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有的考生忽略了人际交往*直接的方式就是沟通,比如在作答被他人误会此类题目时,有的考生会作答“日久见人心”之类的答案,却忘记了沟通是*直接的方式。
4.处事不分场合,言行不谨慎
作为村官,虽然面对的是乡民、村民,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谨言慎行,时刻提醒自己牢记肩上担负的使命。在工作中处理与领导、同事、下属、亲朋以及群众间的人际关系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言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助于事件的安排和处理。
5.遇事定争高下,得理不让人
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包含着通过沟通让他人信服的能力,同样包含着协调气氛,如环境及他人进行融合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遇事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是在一些考场上,尤其是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考场上,有的考生已经忘记了此次面试的讨论环节也是对考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考查,于是他们高谈阔论,丝毫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或者抓住他人发言中的漏洞,言辞激烈地进行攻击,感受着“舌战群儒”的快感,殊不知这样正给考官留下了过于尖锐、不好相处的不良印象。
三、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法
人际交往中并非无章可循,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其中也不乏一些“金科玉律”,诸如“正人先正己”、“交人先交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伸手不打笑脸人”等等。
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现代人际关系技能,以下几个方法,是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黄金法则:
(一)阳光心态
阳光心态就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人或事物,用爱心来温暖这个世界。看人主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用善意的胸怀去包容别人,理解别人。当别人取得成绩时要由衷地赞美别人,当别人存在不足时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别人进步就是自己*大的欣慰。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便对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便对你哭。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如此,你对别人不好,别人一般也不会对你好;你对许多人都很好,这些人中很多人也会对你好。用阳光的心态看别人,就是用善良、宽容、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别人,善于发现人性的美好;而不是用阴险、恶毒、冷漠、自私的态度来对待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别人的缺点上,那样只会使人际关系更糟糕。
(二)自省原则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意思是说,物体经过称量才能知道它的分量和长度,世间万物皆如此。人的心理与能量,也要经过不停地衡量、反省,才能不断在认识自己中改善自己,舒展生命之**。
自省,即自我反省、自我检查,是认识自己的开端。对过去的工作也好,生活也好,要学会适时地总结和反思:其一,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逃避、不漠视;其二,出现问题后,要多想想是否是自身的原因,多反躬自省。在自省中,可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自省中,可以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在自省中,可以汲取智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自省不仅是单纯的自我批判,也是一种智慧总结。逆境时要自省,顺境时更要自省。当自己得到满堂喝彩的时候应及时反省自己的纰漏,梳理自己的言行,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
自觉做到自省,首先要开阔胸襟,敢于自省。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不是出丑。“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容得下过去,才有进步的动力。其次要渊博知识,善于自省。毕淑敏说过一句话:“不读书的人,无论怎样冰雪聪明,只有一世才情,可书中收藏着百代精华。”人想要通过自省变得善良、丰富、**,底气就是知识的沉淀。再次要养成好的习惯,勤于自省。自省就如一杆秤,权衡了自己的言行,检验了自己的思想,看看是否合乎“平衡”,只有知道了所及和所不及,才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适时的自省不仅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们能够有明确的改正方向,而且这种自省、这种改变能够提升我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让我们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