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在某种意义上,这堪称一个不小的奇迹:长久荒芜贫脊的土地上,丰茂
肥美的青草刹那间蹦窜出来,快速地扩展,疯狂地蔓延。人们一下被引入了
一个光鲜、妩媚、撩人的天地:这里有温煦的暖风,灿烂的阳光,潺潺的溪
流,五彩斑斓的果实,火热迷醉的触摸与亲吻。与先前被冰冷严苛的教条机
械地涂抹成黑白两色、清教气息十足的世界相比,它简直可被视为极乐的福
地。
我这儿谈论的是有关近年来在文坛上蔚为壮观的都市叙事作品。随着城
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日益卷入全球化的经济循环系统,都市在整个中国社
会中的枢纽辐射功能愈益凸现。都市以物质财富为鹄的的生活方式已在*大
范围内地成了人们争相仿效的范本,人生奋斗的目标,价值意义的源泉。在
这种背景下,都市叙事文本的膨胀与激增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
接下去要问的是,读者在这些林林总总的都市叙事文本中汲取到了什么
呢?
首先,它们是那些颇具刺激性的人工景观/场所。与较多地保留了自然
景观的乡村相比,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巍峨的楼厦,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以
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人们注意力的购物**,目迷五色的各式娱乐场所,加
上从早到晚喧嚣不已的人流车流,这一切都构成了一个高度人工化的区域,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感知框架。
然而,这仅仅是表层,读者也不会在表层长时间地裹足不前。那对人的
感官形成震惊晕眩效果的都市景观**不是一个纯然的物理空间,它更是一
个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所——这为各种文化想像和欲望投射创造了条件。还是
以这些年风靡一时的陈丹燕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为例。①这本书在某种程
度上可视为20世纪90年代弥漫于上海大街小巷的怀旧梦的一���集中大展示,
它用浓彩重墨加以渲染的是洋味十足的咖啡馆、酒店,租界年代的西式公寓
楼、洋房、街巷,历史与现实在书中交叠在一起,梦幻与现实难分彼此。潜
藏在文本娓娓动人的叙述文字背后的并不是中性化、中立、无动于衷的目光
,它充溢了太多的力比多,投射到文本的每一个缝隙间、关节点上。它是对
20世纪20至30年代短暂的繁华岁月的倾心思慕,对往昔遗迹的深情寻访,对
进行中的都市复兴的讴歌赞美,同时还有对都市一度因革命而陷于衰败没落
境地的惆怅与伤感。这一切编织成了崭新的都市叙事,重新书写了革命前后
都市的历史。财富、性、权力、荣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