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既得利益要变成改革者,改革才有希望
我们要实行的变革的阻力在哪里?大家普遍认为是既得利益的阻挠,但是我这两年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看历史上好多伟大的变革,都是既得利益者领导的。如果既得利益不能变成改革者,那这个改革就没希望了。
马克思本人不是无产**,马克思的岳父是大**,他的小舅子当**的部长,马克思过的生活也不是无产**,他在英国生活,那时候英国*高收入10%的人,平均的年收入是72英镑,但是马克思一年的生活费是400多英镑。那恩格斯呢?本身就是一个资本家。这个例子说明,说好多事情都不是利益决定的,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我们有理念,我们的观念,比如,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既得利益者能不能变成改革者?我觉得有三种可能,一个就是观念、理念,包括我们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的创始人没有几个是无产**、工人**出身的,很多都是地主、资本家、军阀、旧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弟。如果按照利益分析,没有办法解释他们的行为,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闹革命?就是相信了新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引起了中国天翻地覆的历史性的变化。从古希腊梭伦、伯里克利的民主化改革,到近代的��盛顿,再到邓小平,他们都是出于理念在改革。美国的废奴运动主要是白人在做,不是黑人在做,中国妇女的放脚都是男人在做,不是女人在做,所以理念很重要。
第二个方面就是,既得利益之间本身的博弈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社会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历史上好多变革发生的时候,统治**内部的矛盾远大于统治**与被统治**之间的矛盾,包括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的政教分离,就是宗教和国王的矛盾推动的。法国大革命也是国王和**之间的矛盾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出现,导致了*后的法国大革命。西方社会的民主与法治,一开始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出现,而是在**、统计**内部出现。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之前他们也是有好多特权,但是他们利用这种特权相互伤害,*后大家就找到了一个妥协,那就是尊重了相互的权利。原来在西方,美国、英国、法国等**,开办公司都是特权,不是权利。要得到国王的特许,或者是得到议会的授权你才能够创业。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就是东印度公司,那就是一个国王授权的垄断公司。但是到了19世纪中期,具体来说英国在1844年,法国在1867年,美国在1842到1851年期间,特权就变成了人权,就是成立公司不再需要通过特许了,注册就可以了。
按照我们过去**分析的观点,我们强调社会矛盾主要是统治**与被统治**的矛盾,其实这个真的不是这样。你看工人**之间的矛盾比工人和资本家矛盾要大得多,同样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比工人**要大的多,在华盛顿游说反对中国的都是美国工人**,而不是美国的资本家,美国的资本家都支持中国,美国工人游说反对中国,是因为中国廉价产品进口影响到他们的工作。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统治**是不是意识到变革的必要性,或者有没有这种危机感。我特别喜欢举的一个比喻就是华盛顿的故事,华盛顿1799年去世的时候,他的遗嘱要求等他太太去世后,就把他的277个奴隶都解放了,但是他太太在他去世一年之后就把这些奴隶都解放了,有人问她为了这么着急把他们都解放了?她说我不想生活在那种盼我死的人当中。华盛顿为什么要废除奴隶?是因为理念,华盛顿的太太为什么要废除奴隶?因为她有一种危机感,因为她不废除的话这些人可能会害她。
反过来再看中国的历史,比如晚晴,开始有机会改革的时候,它死皮赖脸不改,*后想改了,要实行宪政了,但是已经没有机会了,所以*后就发生了辛亥革命。
我们中国下一步变革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个是理念,一个是领导力。理念可以正确可以错误,领导力可以弱可以强。*好的组合就是正确的理念、强的领导力,*坏的组合是错误的理念、强的领导力,当然还有其他次好的。强的领导力可能走向两个**,但是我觉得变革期间没有强的领导力是不行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改革前25年就是有一个好的理念,也有比较强的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