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青春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
青春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
前阵子看了《致青春》,感触颇深,但好友说她已经不再看这种片子。青春是不应该被拿出来反复放大的,它只适合一个人默默地珍藏在心里。我在看《致青春》时,看到一个女孩子在身边哭起来,很想递给她一张面纸。老同学在网上说,不知为什么,听到那首歌心里非常哀伤。好像所有的情绪都进去了,沉湎于一段拔不出来的回忆里。
我说,看似冷情的人,都很重情。
拔不出来的是什么呢,不是回忆,是感情。它放大了你的感情。再如何伪装淡定坚强,心若不真的坚强,伪装迟早有**被打碎。旧的伤疤撕开比新伤口更痛,如果伤口养不到真正痊愈的那天,不如趁早挖掉。
经常耗在网上,什么事都不做,一待就是三个小时。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时间耗去大半,无所事事,没有收获。宁可宅着,也不愿意外出呼吸新鲜空气。拒绝与人交流,拒绝提供帮助,把自己关起来,唯有看到路边溜过的野猫、开着的小花时,不经意间才会露出微笑。
把心封闭起来,只对不言不语的微小事物感兴趣。静观世事纷扰,躲在一张屏幕后兀自叹一声,此刻有谁关注我呢。看别人兴高采烈聊着八卦贴出美照,一笑之后是更长的静坐。月亮又圆了几回,太阳升起落下,周而复始毫无改变,对着手机发不出一个字。
这个六月,一年的高考结束了,好多人感叹,又一代人的青春过去了。仿佛高考就意味着一代代的青春,想想,这样的比喻真是不错。比起扭转我们一生的起点,所谓成败、前途、命运这些太大的字眼,青春显得多么葱绿美丽啊。多年之后,当你再一次回首那段年轻的路,必然百感交集。
很多年前,当我高考的时候,看到黑板上大大的数字,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天。老师让每个学生签上自己的名字,附上一句愿景。多数同学写的是,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坐在我后面的是一个有腿疾的男孩,眼睛也不好。他没有朋友,一个人独来独往,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歧视。他是*后一个走上讲台的,记得当时全班哄笑一片,起哄的、不屑的、看热闹的……他特意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我要用大学证明,没有人再看不起我!”
是的,在那个年纪或者就是现在,如果要用什么来证明年轻的自己,大概唯有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对他写下的话,多数人唏嘘不已,给我的感觉只是心酸。这**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有人调侃,高考,不要恨它,起码你还能靠自己,以后怎么样就看你爹了。
那个男孩后来考入一所不错的学校,也很快被人遗忘。若干年后,当我们一帮同学重新坐在一起,有人说还记得那个谁谁谁吗;也有人轻描淡写一句,哦,我已经忘了……各种心思,五味杂陈。说忘了的未必真的就忘了,说某某当年考得*好的未必真的就羡慕他。
多年前炎热的夏季,因为考得很砸不敢出来见人。*害怕别人问一句,考得怎么样了。以至于,一听到电话就敏感地跑掉,分数下来了家里催着查分,宁可反锁了房门躲在被子里哭。高考就是一个魔鬼,那时的我对自己说,它毁了你,你知道吗。后来的很多年,想起那个胆小得不敢面对现实的自己就想笑,看,那么煎熬都过去了啊。重新来一次,还会接受吗。
曾经一次次被打击,一次次闷在被子里难过掉泪。爷爷伸出手,快别哭了,来,我带你去外面放风筝。*好的同学发来短信,出来吧,别难过了,我们一起去吃刨冰。分数下来,也没有输得太惨。记得入校那天,人山人海,学校门口停了各式各样的私家车。父亲扛着我的行李,母亲挽着我的手说,看,这就是你奋斗了十多年要来的地方啊。
是的,它是踏板。就像运动员脚下的那块板子,你要用它起跳、起跑,才能发力。如果换一种方式,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要这样走过,别无选择。真的可以一句轻描淡写的无所谓就结束了吗,相反,倘若不尽如人意,人生就此跌进谷底了吗……也未必。太阳升起落下,日子照旧****地过,坏的是当时当刻的心情,等到过去了再想起来,噢,当时真傻,干嘛要跟自己较劲呢。
于是,我上了一所勉强满意的大学,知识没有汲取多少,课外生活倒过得有声有色。家教、导游、组乐队、排话剧、恋爱、旅行、写书……一样没落下。我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人生的**次升级,有谁说,我的大学生涯不如清华北大那些泡图书馆关实验室的高材生们更出色……不,我更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
十八岁,意味着成人,意味着想做的事就要去做,也意味着遗憾的事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偿。你的人生如何,成功还是失败,只取决于你自己,也不可能一件事就全盘否定。比如高考败北,比如恋爱失败。就如同攀岩,失足踩空还有绳子拴着,把脚放上去,再用力一次便是。只要那根有力的绳索不抛弃你,只要你对自己不放弃,谁有资格说不行。
后来,有人对我说,你看,你写书多幸福。是啊,做自己喜欢的事,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