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影响研究
**章 影响的方式
**节 果戈理与鲁迅:《狂人日记》老生谈——影响方式之“直接影响”的阐释
第二节 《一坛金子》:从《古怪人》到《吝啬鬼》的桥梁
第三节 模仿与继承: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血缘探微——影响方式之“总体与总体影响”的实践阐述
第四节 《雷雨》:希腊悲剧孕育的一朵奇葩——影响方式之“总体与个体影响”的实践阐释
第五节 屠格涅夫和郁达夫:从“多余人”到“零余者”——影响方式之“个体与个体影响”的实践阐释
第二章 影响的类型
**节 日本文化对鲁迅早期作品的影响——影响类型之“正影响”的实践阐释
第二节 两部《狂人日记》源流再探——影响类型之“负影响”的实践阐释
第三节 《夜读偶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影响类型之“反影响”的实践阐释
第四节 域外的回音和反哺:王国维评《赵氏孤儿》——影响类型之“回返影响”的实践阐释
第五节 英美意象主义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过度阐释”——影响类型之“虚假影响”的实践阐释
第六节 一本小说的多舛之命:《牛虻》在欧洲和中��——影响类型之“超越影响”的实践阐释
第三章 流传学
**节 鲁迅在日本——流传学之“中国文在国外”的实践阐释
第二节 保尔·莫朗的都市文学在中国——流传学之“外国文学在中国”的实践阐释
第三节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流传学“外国文学在外国”的实践阐释
第四章 渊源学
**节 探寻曹禺剧作的艺术之源——渊源学之“笔述渊源”的实践阐释
第二节 拜伦的海外之旅与《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渊源学之“印象渊源”的实践阐释
第三节 徐志摩:西方诗歌多元营养的混血儿——渊源学之“集体渊源”的实践阐释
第五章 媒介学
**节 穆旦对英国诗歌的译介——媒介学之“个人媒介”的实践阐释
第二节 传递世界文学火种的浙江使者——媒介学之“团体媒介”的实践阐释
第三节 《国际歌》中译前后——媒介学之“文字媒介”的实践阐释
下编 平行研究
**章 主题学
……
第二章 题材学
第三章 文类学
第四章 比较诗学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