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之年,破晓须待质量升级
——2013年网络文学综述
马季
经过十五年的磨砺与撞击,吸收与融合,2013年,网络文学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无论是从作家成长、行业发展,还是从读者期许、社会认同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学的存在已毋庸争辩,所谓成熟实乃进入“成年期”。这个阶段有可能持续十年或者更久,但*终必然要向主流价值体系回归,逐渐融入社会进步力量的主流。既如此,在**,学界有必要消除门户之见,对它持有严谨而客观的审视态度,做好切实的学理研究,方能促进它的健康成长。从宏观上讲,网络文学既和**的经济文化发展战略血肉相连,又与广大民众的情感诉求、阅读方式休戚相关,它的一时盛兴与长足发展并不矛盾,实是一种必然。近两年,网络文学在移动互联网的“护航”之下,通过自身努力赢得了资本市场、机构与政府的多重关注,获得了新的成长空间,正在蓄势待发,酝酿新格局的产生。可以做这样的乐观预见,假以时日,网络文学有可能将与其他艺术形式并驾齐驱,开创中国现代都市文化的新天地。
一、网络文学总体发展态势及新现象
目前,网络文学已进入主流话语的视野,获得了社会力量的鼓励和支持,网络作家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人群,这说明网络文学作为行业已获得社会的认同。然而,在初露锋芒、快速发展之后,网络文学自身存在的若干痼疾并未消除,由此而产生的潜在危机始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上空。在全新发展的起始阶段,就更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优势:当前,网络文学得到了众多社会力量的关注,特别是政府部门的重视;网络文学行业竞争激烈,但第三方阅读平台模式或助其“转危为安”。
2013年,内部和外部重要事件集中出现,预示网络文学迎来了新的起点。首先,政府部门对网络文学发展高度重视。该年度中国作协吸收了16位网络作家入会,第七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共有19位网络作家代表出席,标志网络作家正式登堂入室,参与新世纪主流文学话语的建构。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再次将网络文学作品纳入正式评选范畴。中国文联正在加快“网上文联”数字文艺工作平台建设,力求构建具有强大数据存储与共享能力的“文艺四库全书”。